IOT物聯網觀察物哥雜談系列二之物聯網基礎設施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今日,筆者將與大家分享下物聯網基礎設施,也是《物哥雜談》系列第二篇分享。

為什麼筆者覺得在2019年首先把如何看清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機會提出來並加以分析?因為,這不僅僅關乎著大量的物聯網企業,其實也是一個大的信息化發展的命題。

(一)什麼是基礎設施?怎麼定義的?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於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力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

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所謂「乘數效應」,即能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是其經濟是否可以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了應對空前的經濟大蕭條,美 國總統 羅 斯 福 推行了著名的「羅 斯 福 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建項目,不僅提高了就業,增加了民眾收入,還為後期美 國經濟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為什麼這次的經濟工作會上如此定調呢?

報告原文如下:大陸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所以第一點就是把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大投資來看待!這就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投資建設物聯網,因為物聯網確實是一個當前最重要的抓手,可以覆蓋多種領域。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領域都需要物聯網,同時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也離不開物聯網。

(三)那麼怎麼去做呢?

筆者覺得在2019年工作任務中的第一條里講得非常清楚:

一、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過去我們講得「兩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製造業的融合,現在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現代服務業本身不僅僅是業態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的根本變化。從過去的大規模製造向未來的定制化製造改進。

二、要穩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制定退出實施辦法,促進新技術、新組織形式、新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

1.什麼是新技術?

過去以來我們能看到的新技術概括起來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包括區塊鏈吧等等,也就是新技術的發展還可以有很多想像空間。

2.什麼是新組織形式?

狹義的理解如果特指企業組織形式,那就是指企業存在的形態和類型,主要有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制企業三種形式。當然廣義來看包括我們社會組織也應該是在里面,特別是向我們「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這樣的新型的社會組織機構

3.什麼是新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種西方經濟理論。產業集群理論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美 國哈佛商學院的競爭戰略和國際競爭領域研究權威學者麥克爾·波特創立的。其涵義是:在一個特定區域的一個特別領域,集聚著一組相互關聯的公司、供應商、關聯產業和專門化的制度和協會,通過這種區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構建出專業化生產要素優化集聚窪地,使企業共享區域公共設施、市場環境和外部經濟,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區域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外部效應和區域競爭力。

如果結合實際來看就是要促進各種有聚集效應的產業園區的建設。

三、要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健全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形成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

這里面的關鍵詞是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這應該是兩個重要的發展信號。其核心應該是以企業為主導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建設,重新改變產學研的機制,才能集中創新,有效創新!

————————文章完——————————

作者: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 王正偉(原文有刪減)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