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眼看年底了,對於互聯網公司的經營來說,面對遠遠還沒完成的KPI,也是很犯愁。
最近,趣頭條財報顯示,它每獲取一位新用戶的成本已經從2016年的14元上升至2018年第三季度的105元,增長了近8倍。這還只是內容行業,而對於電商或者金融行業來說,成本就更高了。
對於「用戶增長」這件事,過去並不是什麼難事,在媒體上投廣告、找管道、買流量,再不濟到線下做地推,只要資金充足就可以搞定用戶,但現在似乎這一套不管用了。
首先,移動互聯網細分化帶來了用戶分流。隨著智慧型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網普及和滲透,移動應用變得越來越垂直聚焦,除了微信、QQ、支付寶這樣的頭部聚合平台,互聯網用戶都被分流到了不同的應用,相應地流量也是如此。
其次,移動應用獲取用戶的成本在不斷增加。互聯網用戶被細分化後,對已有產品產生了一定忠誠度,新的應用獲取用戶的成本就會相應提高。
再次,過去粗放式的獲客方式轉化效果很差。移動應用獲取新用戶的目的一定是為了能形成轉化,但是過去粗放的獲客方式,帶來的並不是精準用戶,形成的有效轉化就會大打折扣。
對於互聯網經營來說,面對流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增加、傳統獲客方式不再管用,又該如何做產品經營?
增長走向精細化
面對普遍存在的增長困境,很多互聯網公司選擇的策略是盤活存量、做優增量,也就是想辦法怎麼開源節流地精細化經營,以及用最小的成本獲取較大的增長,然後讓自己存活下來。
現在國內關於「增長黑客」的概念很熱,APP經營者都在尋求運用技術的方式來獲得增長,做到精細化經營。其中隨著大數據越來越被廣泛應用及認可,大數據在用戶精細化經營上也開始顯現出重要作用。比如現在大數據已經廣泛應用到用戶拉新、內容智能推薦、智能行銷等方向,可以做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精細化經營。
互聯網經營人員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數據,包括用戶屬性、活躍度等數據,可能以前沒有意識到挖掘這些數據的價值,或者意識到了卻沒有能力以及沒有合適的工具去做數據處理和分析。同時,很多公司自有的數據也會有很多局限性,比如用戶畫像的標籤數據維度不夠豐富,用戶的數據廣度不夠。
因此對於大部分互聯網公司來說,最可行的方案就是與第三方數據服務公司合作,來幫助自己擴充數據體量和維度,挖掘數據價值。通過第三方大數據能夠幫助APP進行產品優化和用戶分層管理,真正做到精細化經營。
對於APP來說,促進活躍並不是最終目的,形成最後的轉化才是想要的結果。至於這種轉化可以是最終達成交易或者付費,也可以是利用老用戶來帶動新用戶增長,把新用戶培養成忠誠用戶,做到更大的增長。
用戶增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營人不斷地創新和實驗。
數據驅動增長,也不是萬能的,還需要大數據公司不斷挖掘其背後的價值。
顯然,大數據時代,數據增能已成為互聯網產品經營必備的技能,可以用來克服寒冬的冷峻以及擺脫增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