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文章目錄[ 隱藏 ]
- 專輯
- 單曲
摘要:- Billie Eilish Heard It In A Past Life – Maggie Rogers Father of the Bride – Vampire Weekend Dedicated – Carly Rae Jepsen Two Hands – Big Thief i, i – Bon Iver Lover – Taylor Swift thank u, next – Ariana Grande Apple of Universal Gravity – 椎名林檎。除此之外,《Father of the Bride》是今年最好的獨立專輯,《Two Hands》是一張你必須專注地認真聽,才會覺得「我操,怎麼那麼牛逼」的專輯。
遲到了,就不說廢話了。
今年沒有列遊戲的 list,因為玩的遊戲一共沒超過 10 個,且都是主流大作。把數字消費的部分合併進來了,列在後面。
So, here’s Jesse‘s best of 2019。
電影
(鏈接為影評)
地球最後的夜晚
大黃蜂 Bumblebee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
流浪地球
綠皮書 Green Book
波西米亞狂想曲 Bohemian Rhapsody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 Avengers: Endgame
羅馬 Roma
玩具總動員4 Toy Story 4
利刃出鞘 Knives Out
2019 是大片「崩壞」的一年。到年底回顧的時候我發現,噢,原來還看了這麼多爆米花電影,從《Shazam!》到《MIB》,從《阿麗塔》到《哥斯拉》,等到年末我幾乎已經忘乾淨了。曾經這些「被遺忘的電影」一般是屬於漫威的,但今年《復仇者聯盟4》的光芒掩蓋了其他一切相對平庸的大片。除了四部漫威電影,《大黃蜂》是今年我看過最好的「大片」。
今年重映的幾部電影,包括《龍貓》、《千與千尋》以及《海上鋼琴師》,我都去看了,看得很開心。在整個行業走下坡路的時期,多搞搞重映,或許能讓當下的創作者不至於偏離方向。
我把《流浪地球》放到了年度十佳里,因為它值得一個十佳。這與你喜不喜歡吳京、劉慈欣都無關。它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好電影,劉慈欣和郭帆共同促成了這一成果,我願意看到這樣的電影成為更多國產類型片學習的「藍本」。
國產獨立電影里,《送我上青雲》和《南方車站的聚會》令人印象深刻。前者的完成度不怎麼高,但意識很好;後者我挑不出什麼刺來,但全程總覺得缺乏波瀾,情節的發展像電視機的白噪,是一種「動態的靜」,總有種不夠聚焦的感覺,而不像《白日焰火》,設立的群像意義更明確。所以我選了《地球最後的夜晚》作為今年最好的國產獨立電影。
今年還有一些我期待很高,但最終的完成度落在了下限上的電影,比如《天氣之子》和《Frozen 2》。它們不是爛片,但相比之前的作品,還是在吃老本、走下坡路。像盛大的煙花炸開之後,下落階段的光。
我沒有把《哪吒之魔童降世》放到年度十佳里,但還是要提一下它。它是今年最成功的電影之一,當大家開始興致勃勃地討論「封神宇宙」這個詞時,很顯然,《哪吒》早已脫離了簡單的國產動畫電影語境。
我承認《哪吒》是一部質量上乘的動畫,但它卻讓我對國產動畫失去了一種熱切期待。這種期待萌芽於《魁拔》、生長自《大聖歸來》。等到《哪吒》,我徹底看清楚了,國產動畫的天花板到底在哪,跟好萊塢、迪士尼的差距到底在哪。我會繼續看更多國產動畫,但我不會再談「國產動畫距離世界頂尖水準還差多少年」這種無聊的話題了。
音樂
專輯
年度專輯
Norman Fucking Rockwell! - Lana Del Rey
選《NFR》作為年度專輯,有個人的感情因素包含在里面。但我確實認為 Lana 已經走到一個我從未預料到的高度,拿出了一張我從未想像到的專輯。《NFR》重新定義了「懷舊」的概念,打開了「加州」這個意向的里世界。
上半年,我剛聽過 Billie Eilish 的《i love you》,覺得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比它更致鬱的歌了,直到夏天,我聽了《Venice Bitch》,我又覺得應該沒有比它更致鬱的歌了,直到九月,《NFR》全專放出,我聽了《Happiness is a butterfly》。
《The greatest》、《Love song》、《Fuck it I love you》……這是一張具有極端複雜性,卻能直接給你的一擊重錘的專輯。我在聽它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描繪出一幅畫面:雨後,太陽從還未散去的雲里遮遮掩掩地照下來,瀝青的路還濕著,你開車在路上,除了風吹過,一無所有。
年度十佳專輯
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 - Billie Eilish Heard It In A Past Life - Maggie Rogers Father of the Bride - Vampire Weekend Dedicated - Carly Rae Jepsen Two Hands - Big Thief i, i - Bon Iver Lover - Taylor Swift thank u, next - Ariana Grande Apple of Universal Gravity - 椎名林檎
今年大部分時候都在聽老歌,因為總是在懷念過去 10 年。相比起來,新專輯聽得很少,加起來大概也就 30 張的樣子,有很多都是「按圖索驥」,看到評分高才去聽。
還是避不開要談 Billie Eilish。best of 2017 里,我說 Billie 是當年我最喜歡的新人,但我還想看看她能否做出更完整的作品。一年多之後,《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從天而降。
這張今年商業上最受歡迎,同時橫掃幾乎所有主流獎項的專輯,是 Billie 和哥哥 Finneas,在幾個平米的臥室里做出來的,2016 年,這張專輯開始創作時,他們一個 14 歲,一個 18 歲。當我們談「技術賦能普通人」,還有比這更好的例子嗎?
《WHEN WE ALL FALL ASLEEP》的最寶貴之處在於它的「不設限」,兩個「小屁孩」,在臥室里搞出來的音樂,每首歌都在不同的次元間跳躍。《bad guy》的製作簡潔到用你自己的家具就可以復制,但只需要聽一個小節,你就會喜歡上。
聽這張專輯的體驗就像是玩迷宮遊戲,當所有人都在找最短路徑、或是地毯式搜尋時候,你隨手打開一扇門,就是出口。從節奏、到旋律、到編曲,每首歌都很簡單,用的都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但每一個元素都極為有效。
聽了很多歌之後,我漸漸不太喜歡用一個詞,「抓耳」。因為聽得太多了,什麼都聽過了,沒什麼東西能抓得住我了。但在今年,想要形容《bad guy》、《8》、《i love you》……「抓耳」是我能想到最準確的詞。
除此之外,《Father of the Bride》是今年最好的獨立專輯,《Two Hands》是一張你必須專注地認真聽,才會覺得「我操,怎麼那麼牛逼」的專輯。《i, i》是 Bon Iver 第一張我不用強迫自己聽下去的專輯,《Apple of Universal Gravity》重構出一個每個人都能聽懂的椎名林檎,結尾部分尤其棒。
流行這塊,《thank u, next》和《Dedicated》算平分秋色吧,作為一整張專輯來說我更喜歡《Dedicated》,但前者有更多我反復聽來的單曲,比如《NASA》、《7 rings》。至於 Taylor Swift,她已經是 2010 年代最佳唱作藝人了,無須多言。
單曲
以下是 Jesse 的 2019 年度歌單。
Love You So Bad – Ezra Furman
Cornelia Street – Taylor Swift
Now That I Found You – Carly Rae Jepsen
Sunflower (feat. Steve Lacy) – Vampire Weekend
Joy – Bastille
藍二乗 – Yorushika
Grand Escape (feat. Toko Miura) – RADWIMPS
One Magic Moment – Bad Suns
Two Hands – Big Thief
i love you – Billie Eilish
Love song – Lana Del Rey
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 – 刺蝟樂隊
7 ring – Ariana Grande
Watermelon Sugar – Harry Styles
Jerome – Lizzo
Kiss Me – 椎名林檎
Lover Boy – Phum Viphurit
Orphans – Coldplay
Lose You to Love Me – Selena Gomez
(Listen to 「2019 in Tracks」 on Apple Music)
數字消費指南
2019 年的數字消費,特別是硬件消費減少了很多。是從 2012 年開始,第一次,全年沒有買新電腦、新手機、新手表。所以不單獨做一篇了,簡單地列一張 list,供參考。
國際版小米盒子(300 元)
從朋友那里收來的二手。當時的想法是買來在客廳里一邊練划船機一邊看 Netflix。
它的優勢在於系統是「一種原生安卓」,可以裝 SS,進而做到不通過路由器代理看 Netflix。
設置有點麻煩,我折騰了一個小時左右才弄好,但之後倒是一直穩定運行。只是我家的電視太次了,所以看了幾次就不想看了,吃灰。
Sony RX100 MK6(7299 元)
去美國之前覺得需要買一台相機,幾番對比還是買了這台黑卡 6。
優勢當然在於 24-200mm 的焦段,適合新手拿來熟悉不同焦段的透視關係。熟練了之後它的用途其實基本就是白天掃街,夜晚的畫質…還是挺慘不忍睹的。
這是我「開始學習使用相機」的一年,也玩了一些檔次不同的相機,我覺得相機其實沒什麼推薦不推薦的。當你動了想買一台相機的心思,最後你只有買回來,拍個幾千張,你才能真正熟悉這台相機,評判出一個「值」或「不值」。(正在看 A7R4 的我已經進入了下一個循環
SAMSUNG T5 1T SSD 移動硬盤(149 美元)
在美國看到打折,頭腦一熱就買了。用得不算很多,一個缺陷是它的 USB-C 接口很松,而且似乎越用越松。傳數據的時候碰到就很容易斷連。
Bose QC30(800 元)
朋友不想要了我收過來的。用了沒兩三個月有次出去玩的時候搞丟了。
算是我挺喜歡的一個耳機,佩戴舒服、降噪也算優秀。在 AirPods Pro 出來之前算是我用過最好的降噪耳機。
AirPods 2(1558 元)
寫過文章,但最終還是證明,這只是個無關緊要的產品。
thinkplus 65W 口紅電源(199 元)
很好的產品。買來在移動場景給 MacBook Pro 供電,也用來給充電寶充電。只有一個不滿,就是配的數據線巨粗,但傳數據的速度巨慢。
mophie charge stream pad+ 10W 無線充電板(298 元)
因為 AirPower 夭折買的無線充電板。但它的「異物檢測」功能導致 AirPods 放上去充電的時候會被識別為異物,官方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將 AirPods 放置在充電板邊緣」。
年度垃圾產品之一,AirPods 2 放上去 10 次有 9 次充不上,要麼是太邊緣充不到,要麼是太中間被檢測為異物。AirPods Pro 稍微好點,但也要小心翼翼地對準邊緣放上去才能充電。
Sony WF-1000XM3(1699 元)
我到現在仍然覺得這代降噪豆算是一個「好產品」,聲音是好聽的,降噪效果是在線的,佩戴雖然不算太舒服,但也還是能接受的。如果不是 AirPods Pro 問世,它會是我的主力藍牙耳機。
小米移動電源 45W 20000mAh(199 元)
我一直想買個「終極」一點的,可以給 Switch、iPad Pro 充電的移動電源,一直在紫米和 Anker 之間糾結。紫米太醜,Anker 功率太低。小米自己出了這一款,功率大、不醜,而且價格還巨便宜。買來之後一直在用,沒什麼可挑剔的。
AirPods Pro(1999 元)
沒什麼好說的,即使經歷了各種亂七八糟的怪事,比如軟件更新閹割降噪效果、戴上之後經常只連得上一只(需要放回去重新開蓋連接),但它還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降噪藍牙耳機,沒有之一。
>Jesse‘s best of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