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8年對於中國科技來說是冷暖交替的一年。一方面,中興受美國制裁陷入毀滅性困境;另一方面,華為頂住美國壓力霸氣拿下26個國家的5G訂單,在美國市場缺失的情況下手機出貨量連續兩度超越蘋果。這兩件事情無不時刻警醒國人自主技術的重要性,尤其是核心技術。
最近,歐盟委員會公布了《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來自韓國的三星、美國的Alphabet集團(Google母公司)和德國的大眾汽車集團,華為排名第五,也是榜單上TOP 50中唯一的中國身影。
這個排名主要是對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家主要企業2017會計年度研發投入進行的調查。
整體上看,美國上榜公司778家(投資額占比37%),歐盟國家公司577家(27%),日本公司339家(13.6%),中國公司438家(9.7%),這些國家剝完就只剩下12%了。雖然我們一直為中國不斷進步的高科技而津津樂道,但是不得不說,在研發投入上美國依舊是最捨得出手的老大哥。
今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一封內部郵件中提及,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可能未來20~30年,甚至50~60年還不能消除,美國領先世界的能力還很強。不過,要把差距縮小到”我們要能活下來”。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雖然未來走向尚不明晰,但是舉國上下都透徹地意識到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有自主研發才是在國際市場上活下來的真理。
華為在研發投入上是下了血本的,數據顯示,華為在去年一整年的研發投入是11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82億元,研發占銷售比率為14.7%,遠超蘋果的97億歐元和5.1%占比。華為在全球設有36個聯合創新中心,研究領域包括5G算法、AI技術、網路智能、奈米材料等前沿領域。截止2017年,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萬名,占華為總人數的45%。
受益於數字經濟背後龐大的ICT市場,華為得以保持愈發凸顯的市場競爭力。在以往三星、美國引領創新的智能終端市場,華為開啟了一個黑科技的時代,全球首發7奈米工藝的手機晶片麒麟980、全球首款3GPP標準的5G商用晶片巴龍5G01及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首次在手機領域使用石墨烯膜片+VC液冷散熱,首創手機無線反向充電,推出華為P20 Pro徠卡三攝,成就DxOMark史上最高分,用”3D建模”、”卡路里識別”等功能讓AI更加落地……
而消費者的選擇才是研發最好的回報,2018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突破2億台,盡管美國市場缺失,依舊連續兩度超越蘋果,成為手機市場第二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在美國封殺下,華為依舊拿下全球26個5G商用合同,與全球50多個商業夥伴簽署合作協議,5G基站商用發貨數量目前出貨量超過10000個。
未來幾年,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將成為科技企業攻城略地的重要領域,這些無一不需要強大的自主創新支持。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更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希望在榜單上,不再只有華為一家中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