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編者註: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棧外(zhanwai_),作者:First Round。極客公園已獲轉載授權。
本文看點
▪ 斯科特·貝爾斯基是 Behance 的創始人和 Adobe 的首席產品官。他深入研究了創業公司在中期的動蕩和發展,包括如何優化團隊、產品和自身。本文主要介紹三個關於簡化和迭代產品的部分。
▪ 在產品生命周期中「保持簡單「是永恒的主旋律。簡單意味著黏性,用戶永遠會追逐簡單的產品。優化產品的最終目的是使產品更加人性化,並符合人的天性。
▪ 用戶與作品互動的初次體驗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最初的 30 秒內,即「第一英里」。產品只有一次留下深刻印象的機會,需要告訴用戶三件事:1. 為什麼他們要使用你的產品?2. 他們能獲得什麼?3. 下一步怎麼做?
原文來自 First Round Review
在 Techcrunch 搜尋 Behance(Adobe 旗下用於展示並發現創意作品的在線平台),結果不外乎是其籌資和收購信息,加上公司曾經的成就:新產品發布、二次設計及其數百萬個項目。如果將這些內容繪制在時間軸上,就會得到以下趨勢:Behance 的中期發展沒有受到多少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它創立和被收購時。
展開全文
Behance 創始人斯科特·貝爾斯基的故事有所不同:初創公司的中期最複雜,也最具創新性。對公司而言,制定增長和擴張的方向最值得關注,即使其他人不這麼覺得。公司的發展也絕不是一帆風順的,對貝爾斯基而言,Behance 以及任何一家技術公司的進化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除了創立 Behance,貝爾斯基在技術初創公司還擔任許多其他角色。他是 Uber、Pinterest 和 sweetgreen 的顧問、Making Ideas Happen 的專欄作家、Benchmark 的投資人和 Adobe 的首席產品官。他認為創業過程中最關鍵,也是人們最少提及、最容易誤解的階段——中期發展。我們傾向於美化第一步和最後一步,忽視了兩個端點之間的進程,它也是企業成敗的關鍵。
貝爾斯基在 2018 年 10 月發布的新書《混亂的中期》(The Messy Middle)中,深入探討了企業動蕩的中期發展,汲取了創始人和主管者如何優化團隊、產品和自身,並取得卓越成就的經驗教訓。
他的書包羅萬象,從組建團隊(沒有思維的碰撞,就沒有創新的成果)到企業文化和工具(除了床、椅子、空間和團隊之外,節約一切)再到定位客戶(學會共情和謙卑)。
《混亂的中期》非常熱銷。我們很高興向你介紹《優化產品》這一章,以及三個有關簡化和迭代產品的部分。
優化產品
構建和不斷迭代產品或服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單獨的領域,與設計、產品管理、客戶研究和心理學齊頭並進。本節的信息量堪比一本書,無論你從事什麼工作,本節有關中期如何打造卓越產品的理念都會對你有所助益。
創業之初的蜜月期以其無限的能量和非凡的清晰度而著稱。一開始,簡單的解決方案就很容易做到。但是隨著問題變得棘手,我們不得不複雜化操作:添加更多選項、功能和特點解決問題。
簡單是一種優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必須不斷發展,變得更加複雜,我稱之為「產品生命周期」,它適用於你正在創建的任何服務或體驗——產品。
產品生命周期
1. 用戶一擁而上撲向一款簡單的產品。
2. 產品增加新功能,更好地服務用戶和擴大經營。
3. 產品變得複雜。
4. 用戶撲向另一款簡單的產品。
簡單的黏性很強 。但是,打造簡單的產品或客戶體驗很難,一以貫之更是難上加難。 產品本身越簡單,在不增加複雜性的情況下優化它就更難。
無論什麼產品,優化都意味著使其功能更強大、更易得。達到這種平衡的關鍵是,以簡單為準繩做出決策。 生活中的每種產品或服務都是為了消耗或節省時間。新聞頻道或節目、Facebook 和 Snapchat 等社交 App、書籍以及遊戲都成為了消遣的方式。其他產品,例如 Uber(更快地打車)、Slack(更快地與團隊溝通)和 Amazon 的 Alexa(更快地購買商品)可以幫助節省時間。不僅是數字企業,售賣熟食的麵包店和餐館也屬於此類。 唯一的例外是一些稀有產品,例如 Twitter(獲取更多信息的快捷方式)或 Blue Apron(在家烹飪的快捷方式)。這些產品雖然節省了獲取信息的時間,卻又增加了總共消耗的時間。我們一直在和時間較量,除了天性使然(例如打扮自己、滿足好奇心可能為了受到認可),我們總是在刻意關注時間。回顧這些年改善生活的新產品,它們解決了日常的難題。地圖 App 使一座城市觸手可及,我永遠不會迷路。Uber 等產品消除了安排運輸或打車的負擔。幾十年前,FedEx 和 UPS 等快遞公司連通了世界,僅通過幾張表格就能將物品運送到任何地方。 縱觀歷史,最好的企業都在尋找生活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以節省時間。優化產品的最終目的是使產品更加人性化,並符合人的天性。如何改善客戶體驗中的「第一英里」?面對新挑戰和新客戶,如何保持簡單?如何使產品具有吸引力?如何繼續優化產品和行銷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優化產品本身就是一個研究領域。盡管接下來的內容與數字產品更相關,但我相信這些見解適用於各種產品、服務和體驗。以產品為傲,但不要盲目自信,忽視問題。產品一旦停止發展,就已經失敗了。 切忌自滿:當前的產品永遠還不夠好。在許多方面,產品的狀態反映了團隊的狀態。當客戶使用產品時,中期發展和優化團隊表現的問題自然隨之而來。追求出色的產品需要紀律、不斷的迭代,並根據客戶的需求和想法制定目標。
永遠不要停止優化產品體驗的「第一英里」無論是製作產品、創作藝術品還是寫書, 客戶與作品互動的初次體驗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最初的 30 秒內,我將其稱為「第一英里」,也是產品中最關鍵但尚未完備的部分。 只有一次留下深刻印象的機會。在競爭對手快速發展,以求盡快推出最簡化可行產品的大環境中,用戶體驗的第一英里總是被忽略。對於物理產品,可以是包裝、說明文字以及有助於定位新客戶的標籤。對於數字產品,可能是產品的啟動過程、說明手冊或產品的默認設置。當我們花費大量時間美化門後的事物時,卻忘記給用戶開門的鑰匙。失敗的第一英里會造成致命的傷害。大量下載、預售或註冊之後,很少有客戶願意繼續下去,真正開始使用產品。即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還需要迅速培養客戶的滿意度。需要告訴用戶三件事:
1. 為什麼他們要使用你的產品?
2. 他們能獲得什麼?
3. 下一步怎麼做?
Adobe XD 是 Adobe 針對體驗設計師(設計各種界面、網站、App)的平台,也是 Adobe 最新且發展最快的平台之一。首次打開產品時,你就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使用這款產品:設計你所構思的炫酷 App;能夠通過示例和方法列表,列出大量可行的設計;明白下一步要做什麼,以及成功必須採取的步驟順序。 一旦新用戶了解了這三件事,他們便會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使用你的產品。他們不需要一開始就明白如何使用整款產品,他們只需要信任你並知道下一步怎麼做。我的經驗來自於構建 Behance 產品以及與其他初創公司的合作。在 Behance 的原始版本中,我們在註冊時設置了很多步驟和問題。我們要求新成員選擇三個領域,例如攝影、新聞攝影或插圖等。選項很多,新用戶平均花費 120 秒瀏覽列表並選擇他們的關鍵詞。這對於我們了解用戶以及劃分社群很有幫助,但是因為這一步驟,我們損失了 10%以上的新成員。我們決定將其刪除,並下定決心要在第一英里之後的某個時候彌補這些信息。新用戶也願意為我們提供建議。我們簡化或完全刪除了其他一些步驟。註冊人數增加了約 14%。 與其他新功能相比,簡化和迭代第一英里的體驗對增長的影響更大。多年來,我與數十家公司合作,努力優化客戶體驗的「第一英里」。比如,第一版 Pinterest 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每個用戶關注的「Pin board」數量;Uber 在首次推出時的積極推廣;sweetgreen 推出用於訂購色拉的 App;Adobe 推出了移動創意 App。每款產品都面臨著相同的挑戰:幫助客戶明白為什麼他們要使用你的產品?他們能獲得什麼?下一步怎麼做?用盡可能少的步驟、文字和時間說明白這三個問題。老牌產品也不能免俗。Twitter 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用戶,卻一直在努力優化「第一英里」。對於部分用戶(第一批 1.5 億用戶),入門關鍵是關注足夠多的帳戶。但是,Twitter 碰巧遇到了一群沒有耐心的新客戶,他們不願意定制自己的推送,只是想要看看新聞,而 Twitter「第一英里」的體驗就比打開電視或訪問網站麻煩得多。盡管核心產品有所改進,但 Twitter 仍在努力吸引新用戶與產品建立聯繫,這也導致了增長停滯。對於新公司而言,這些提升用戶參與度的關鍵要素在產品推出時卻往往點到即止。 吸引新用戶註冊才是最終增長的來源,但早期的產品體驗,例如設計「產品路線」和默認設置,卻往往被忽視。某些團隊甚至外包或委托給一個人解決。更糟的是, 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英里」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其被忽略的可能也越來越高。當跨過早期使用者這一關後,「第一英里」就需要變得更加簡單,並考慮到「新用戶」群體的巨大差異,而不是僅僅專注於吸引忠實擁躉。不同時間段的新用戶差異明顯,否則第一輪投放就可以一勞永逸。「第一英里」的優化需要持之以恒。早期的成功舉措並不意味著將來可以借此吸引更多不同的受眾。沒有與時俱進地跟進新用戶需求,就無法將產品帶入主流。 隨著產品跨文化、年齡和地域擴展,「第一英里」也需要改變。客戶產品體驗的「第一英里」不能是構建產品的「最後一英里」。有雄心壯志的產品應該分配 30%以上的精力打造「第一英里」體驗。這是吸引新用戶的開始,值得深思熟慮,而不是事後亡羊補牢。
優化前 30 秒的懶惰、虛榮和自私30 秒決定用戶是否與你並肩作戰。 每次新體驗的前 30 秒,人都是懶惰、虛榮和自私的。這並不是對人類的嘲諷。這是在網上和線下打造出色產品和體驗的真知灼見。令人沮喪的是,你遇到的每個人做決定之前,心態完全不同。我們懶惰是因為我們不想花費時間和精力打開包裝再了解某個產品。我們沒有耐心閱讀說明書、沒有時間分心、沒有學習的意願。生活的學習曲線如此陡峭, 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同時兼顧工作、娛樂、學習和愛。當新事物需要太多努力時,我們會選擇放棄。人的默認設置是,在確信其會帶來好處之前,避免一切努力。 我們虛榮是因為我們在乎別人的看法。鏡子、美髮產品和社交媒體都可以美化別人眼中的我們。Instagram 和 Twitter 之類的產品需要盡快吸引用戶和他們的朋友。如果你沒有人可以與之分享新產品,那麼你也會選擇放棄。盡管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 Instagram,瀏覽朋友發布的內容,但是如果你留意一下,每次發布新照片後,你會更頻繁地打開它。
你想查看人們對內容的評價。Instagram 的活動信息流就是「自我分析」的一個例子,它會向你顯示人們在做什麼,鼓勵用戶勇敢地分享或發布自己的作品。其他 App、畫廊開幕、新聞報導和新書發布會也是如此。如果有機會的話,所有人都會努力聽取別人對我們的評價。 對於產品設計師而言,自我分析是保持用戶參與的關鍵機制。創作 App 更多地說明誰看到了你的內容,而不是你閱讀別人的內容。我們對於發現世界並不感興趣,而是對自己的一切衷心歡喜。虛榮心使創作隨處可見。當然,我們對朋友和親人的了解越多,我們評判他人和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們的情況就越少。他們也開始了解你,而你希望一直保持自己的「光輝形象」。自我分析是非常有力的參與動力,因為虛榮心會支配前 30 秒。 我們自私是因為我們必須照顧自己。當使用產品或服務時,你希望獲得的即時回報超過初始投資。指導手冊、費力地拆包、繁瑣的註冊,以及其他阻礙迅速獲得回報的步驟正在疏離你的客戶。新客戶需要立竿見影,而不是望梅止渴。 這種懶惰-虛榮-自私原則適用於線上線下的各種產品體驗。最初的 15 秒內,訪客很懶惰,因為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投資未知的東西。他們只希望你的產品或服務從一開始就很好。他們很自私,盡管你的產品有廣闊的前景和目標,但他們想知道現在它能帶來什麼。綜上, 只有擺脫新體驗帶來的懶惰、虛榮和自私之後,才能催生有意義的積極參與。你需要好方法將產品的意義傳達給用戶。最初的 30 秒需要「魚鉤」,而且無人幸免,你的潛在客戶一樣也需要。「立即註冊獲得有條理的生活」、報紙上的頭條新聞、書的封面、每周工作 4 小時的崇高承諾都是「魚鉤」。約會網站更是比比皆是。 有效的「魚鉤」不僅符合短期利益,而且契合長期願景。想想買書,不管它寫得多好,不過是幾百張的白紙黑字。在這種情況下, 「魚鉤」通常是封面和標題。漂亮的封面可以克服懶惰,吸引讀者伸手拿起它。閱讀別人談論的內容從而顯得更聰明可能會打動你的虛榮心。受自私驅使,標題和副標題需要表明內容與你的個人興趣相符。想想購物,如果你是老板,櫥窗展示的物品將確定潛在客戶是否會進屋看看。櫥窗布置與商品銷售和產品質量截然不同,但同等重要。如果你不能吸引顧客,誰能隔空感受到床單的柔韌和陶瓷廚具的平滑呢?挑戰是為不同的心態打造產品體驗,一是潛在客戶,二是忠實客戶。如果想吸引潛在客戶,要考慮他們的懶惰、虛榮和自私。然後,對於真正走進大門的客戶,努力建立持續、有意義的體驗和關係。
事實勝於雄辯將新產品推向市場時,一定要解釋它的功能和原理嗎?這種做法通常會導致大量的重復、繁瑣的操作視頻和眼花繚亂的數字序列。對於非數字產品和服務,解釋包括笨重的說明手冊、餐廳的詳細菜單以及冗長的客戶入門指南。如果你需要解釋如何使用產品,而不是讓新客戶自行探索並獲得成功,可能是「第一英里」體驗不夠好,或者產品過於複雜。 使用說明是吸引新用戶最糟糕的方法。當我加入 Adobe 之後,發現潛在客戶每年下載數百萬 Photoshop 副本,只打開了一次,然後再也沒有使用過。它發生的次數比你想像中要多。新的 Photoshop 文檔是空白頁,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沒有入門步驟,也沒有模板可供選擇。在 YouTube 或 Google 上搜尋 Photoshop,有上萬的教學視頻試圖教會人們如何使用該產品,但它們都強調了這項工作的繁瑣。相關教程、講解視頻和書籍成了一個全新的產業,以幫助 Photoshop 用戶使用產品。Photoshop 令人望而卻步,因為它的「第一英里」沒有做好。之後的幾年,Photoshop 團隊重新設計入門指南和歡迎頁面。但是,光這些還不足以幫助新客戶下定決心,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如何使用產品的豐富功能。 「第一英里」的最好選擇是主動為客戶服務。當用戶因成功感到自豪時,會更深入地參與其中,並花時間學習和發掘產品的巨大潛力。Paperless Post 是創建和發送數字聚會邀請函和生日賀卡的在線工具,它需要為客戶提供可供選擇和編輯的模板,而不是說明如何從頭開始創建數字賀卡。Instagram、Google 和 Apple 的攝影產品需要提供智能濾鏡,可同時將一系列效果應用於圖像,而不是強迫用戶學習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調整對比度、亮度和清晰度。在大多數情況下,完全個性化設置可以達到,但不是首選。 同樣的原則適用於實物產品和店內體驗。活動服裝公司 Outdoor Voices 在幫助客戶決定購買哪些產品時,推出了「工具包」,以幫助他們節省時間並緊跟時尚潮流。其本質是預先匹配,幫助新客戶掌握基礎知識,而不必瀏覽多個產品類別並熟悉新的術語。客戶感覺他們獲得了輕鬆、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品牌也因此從中受益,客戶會購買更多的東西。你不能指望新用戶會忍受長篇大論的產品說明,甚至不能期望他們在產品展示時會耐心觀看。只有循循善誘,用戶感到成功之後,他們才會充分參與,挖掘產品的全部潛力。
頭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