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坐擁9億用戶,日賺3.2億,總市值超1.33萬億……常年雄踞中國三大經營商之首「躺賺」的中國移動,最近拉響了「警報」。
財報顯示,2018年前9個月,中國移動淨利潤950億元,但5677億元的營收卻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而這是中國移動自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營收下降。雪上加霜的是,老對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卻在Q3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10年前,中國互聯網用戶增長率高達53%,而2018年已不足3%。10年間,流量越來越貴,不管線上還是線下,已然成了中國商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對三大經營商來講,亦如此。沒有流量,失去增長,沒有增長,失去一切。
從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看,企業保持基業長青一定是業務增長曲線的連貫與延續。當單一的曲線無法承載增量空間時,就得看企業的第二根、第三根業務曲線能否支撐。以阿里巴巴為例,除了電商業務之外,阿里已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根、第三根業務曲線——阿里雲、數字媒體娛樂、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等。
一直以來,中國移動營收和利潤都過於依賴通信服務和數據流量。單一的業務類型下,一旦用戶增長遇到天花板,這根業務曲線就會「橫盤」甚至出現「拐點」掉頭直下。
「中國移動的創新意識強不強,那得看中國移動生存壓力大不大。創立早期,中移動的骨子里是有強烈的求生欲基因的。發展到今天,中移動‘躺賺’的日子過得太久了,如果沒有大的刺激,相信中移動不會有動力做變革,」一個業內人士說。
從2007年開始,幾個項目試錯下來,中移動有點「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味道。2010年以後,鮮有集團層面的大產品上馬。
2018年12月18日,中國移動宣布豪擲10億元打造全資子公司「中移動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於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僅僅數百字的報導如「平地一聲驚雷起」,讓整個金融圈足足「熱鬧了」半晌。
這是繼飛信、OMS操作系統接連折戟後,時隔11年,中移動又一次「卷土重來」。2018年三季度營收數據同比下降0.3%,這或許是刺激中國移動的一劑猛藥。
中國電信方面人士在接受億歐採訪時透露,「中移動此舉可以看作是國有企業向資本管理的轉變。同時也是經營商轉型升級拓展場景,以占據更多價值鏈節點所需。」
進入2018年以來,以銀行系為代表的「巨頭」陣營吹響了成立「金融科技」公司的號角。僅2017年下半年至今,至少有15家知名企業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其中11家註冊資本在1億元以上。
從中國移動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可以看到,該公司將作為中國移動打造國內一流的「通信+消費+金融」綜合服務商,主要業務涵蓋融合支付、特色電商、金融科技三大板塊。
作為三巨頭之一的中國電信雖然沒有以「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名義明確自己的「金融戰略」,但事實上中國電信已暗渡陳倉,積極布局很多年。中國聯通在經過混改之後,借勢阿里、騰訊也迎頭趕上。中國移動「變陣」後,能否找到自己的出路?
在剛剛閉幕的2018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表示,「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生態共創已經成為產業普遍共識。信息通信業有著開放合作的優良傳統和天然基因,開放合作不僅是過去信息通信業做到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未來行業持續發展的不二法寶。
面向更為廣闊的數字化創新領域,不僅產業競爭從過去單一產品的競爭轉向產業體系的競爭,產業協作也已從具體業務的開放合作、平台的共享共贏向生態的共創共生轉變,促進產業上下遊企業聯繫更加緊密、互動更加頻繁、合作更加深入。」
尚冰的話中,也許指出了中國移動轉型升級最深處的問題——面對變革,中國移動是否足夠開放。
剛剛過完18歲成人禮的中國移動,需要的不僅僅是改革的勇氣,同樣也需要緊抓時代的機遇。畢竟,留給中國移動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