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小黃狗」落戶西安
最近,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小黃狗」悄然落戶西安,與普通分類垃圾箱不同的是,它不僅能分類回收垃圾,還能給市民現金獎勵。目前,西安市各個區縣都在積極探索「生活垃圾智能分類」模式,利用「物聯網+智能回收」推進生活垃圾「智能分類」。
在國家大力提倡垃圾分類的當下,全國各地紛紛制定方案,實施垃圾分類。2018年9月《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草案)》發布,提出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行管理人制度,對於違反垃圾分類投放規定的管理人、單位以及個人都將給予相應處罰。記者採訪發現,西安部分分類回收垃圾設施並不完善,同時,市民們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專家認為,垃圾分類制度「落地」,除了建立必要的激勵約束機制之外,還要從觀念引導、習慣培養、制度實施等方面做好工作。
「物聯網+智能回收」讓垃圾變廢為寶
最近,在西安市碑林區幸福逸家、酈景豪庭等小區,新添了幾個漂亮的大櫃子,看上去像快遞櫃,實則為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小區居民用手機操作,即可在家門口做到生活垃圾分類回收,並獲得「綠色收益」。
「扔了垃圾還能給你錢,這的確是個好事情。」1月3日,西安市碑林區幸福逸家小區的居民李燕帶著舊報紙、紙箱、飲料瓶這些垃圾,來到小區內設置的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前,熟練地點擊螢幕進行操作,分別將垃圾投放進去。很快,她的手機上就收到信息,顯示已經有了12.3元的收益。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種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由數個回收箱組成,配備一個觸控電子螢幕,不同的回收箱分別回收金屬、塑膠、紡織物、紙類等可回收垃圾。用戶在電子屏上輸入手機號碼,或使用「小黃狗」APP掃一掃,就能打開櫃門,將垃圾分類投放。設備對投入垃圾進行智能識別、稱重,並根據市場價格計算返現金額。隨即,用戶手機就能收到現金返還。「智能垃圾系統還配備了實時監控屏,通過大螢幕可以實時監控垃圾減量,做到垃圾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最後變成了什麼都清晰可見,為再生資源回收方面的數據分析提供依據。」據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經營方介紹,公司完全市場化經營,所有回收機均為免費鋪設,收取的垃圾集中進入分揀中心,細分後再進行資源化利用。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西安市各個區縣都在積極探索「生活垃圾智能分類」模式,利用「物聯網+智能回收」推進生活垃圾「智能分類」。自2018年8月以來,碑林區6家單位、3所院校、1家社會團體、1家酒店、44處居民院落投入使用69組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做到變廢為寶,極大提高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灞橋區充分利用智能環衛大數據平台、智慧垃圾分類平台和「好嘞」APP三大智能平台,全方位管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及處理,共綁定了8台環衛車輛、24個點位的智能分類回收箱和20個智能手環……
垃圾分類緣何「原地打轉」
「生活垃圾智能分類」模式的推廣為破解垃圾分類這一難題提供了有益借鑒,但無法回避的現實是,受根深蒂固的混投習慣、後端分類處理難以保障等因素的影響,垃圾分類「原地打轉」的窘境依然存在。
在連日來的採訪中記者發現,在西安市區街道、地鐵等一些公共區域,一般都有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兩種,但垃圾箱內生活垃圾全都混裝在一起,在一些不可回收的垃圾箱里,混有礦泉水瓶、紙箱等可回收利用物品,而廚餘垃圾更是分散在各類垃圾箱中。「我們以前也會把垃圾進行分類,但是廢紙裝一個袋、瓶子裝一個袋,剩飯剩菜又要裝一個袋,太麻煩了,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在西安經二路一處垃圾箱前,一名中年女子將一大袋子垃圾一股腦扔進垃圾箱後,看到記者拍照後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垃圾分類實施還是有難度的,每個人的習慣要慢慢地來培養,不是說一下子就能做好。
「分類當然好,但配套沒跟上,分了也白分啊。」家住西安市紅光路的王海波說,現在很多垃圾箱都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類,即使進行了分類投放,但往往會被環衛工「一鍋端」,垃圾最後還是混一起了,和以前沒什麼兩樣,問題解決不了。「自己已經將垃圾分了出來,但是又被環衛工人混在一起收走,自己的努力白費了,乾脆就不分了。」王海波說。
記者走訪中還發現,雖然垃圾箱都做了分類,但有害垃圾箱並不多見。而且,很多人只知道廢電池污染環境,但對其他有害垃圾並不清楚,會隨手扔掉過期的藥品和消毒劑等,不分類處理,對環境也會造成較大影響。「垃圾分類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個環節,一個環節沒有做到,整個系統就不能形成閉環。所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必須在各個環節上都下足功夫,不應只在分類投放環節用力。」業內人士坦言,沒有後續處理而實行垃圾分類,會嚴重挫傷市民分類的積極性。畢竟垃圾不是為了分類而分類,而是為了得到最終處理。
西安「垃圾分類」硬仗已打響
記者梳理相關信息得知,上世紀90年代,江村溝垃圾填埋場的建成讓西安市暫時告別「垃圾圍城」的窘境,而那時西安的城市化方興未艾,其速度還遠未進入高峰。2014年,江村溝日均處理垃圾6400噸,2017年已超過9000噸高峰,而城市生活垃圾仍在高速增長,西安市唯一的垃圾填埋場接近飽和。「如果只有衛生填埋一種方式,進行垃圾分類的意義將大打折扣。」一名業內人士坦言,目前除了容易撿拾、回收可以立即賣錢、能進入物資循環系統的垃圾以外,其餘垃圾全部填埋,很粗放地處理掉了。垃圾分類已經迫在眉睫!
2018年9月,《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草案)》發布,提出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行管理人制度。對於違反垃圾分類投放規定的管理人、單位以及個人都將給予相應處罰。其中,對於單位和個人違反規定的,對個人處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同月,《西安市2018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印發,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
一場「垃圾分類」的硬仗已經打響!事實上,早在6年前,西安市就開始推行垃圾分類的計劃。2012年3月7日,西安市建設工作會上,「2012西安城建大動作」中首次提出「將試推行垃圾分類收集」;2013年1月,陜西省住建廳、省發改委和省環保廳聯合出台的《陜西省「十二五」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15年「力爭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然而,與國內其他城市試行分類面臨的困境一樣,實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如垃圾混運、末端處理不到位、宣傳力度不夠等,使大部分垃圾分類嘗試流於形式。為解決這些問題,做好垃圾分類的基礎工作,2017年,西安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工作主管小組辦公室和西安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共同編印了《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將「四色分類法」具象化,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首次以紅、綠、藍、灰四種色彩區分,並以四個石榴娃娃作為「形象代言人」,希望使垃圾分類易於理解。
需要補齊「全民參與」短板
垃圾分類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生活垃圾分類實行多年,效果卻不理想。那麼,如何讓垃圾分類的理念與知識深入人心,補齊「全民參與」短板?讓分類貫穿回收全過程?面對這些問題,有關各方都在不斷進行努力探索。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轉PO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在部分重點城市的城區範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方案》明確,實施區域內的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作為主體,負責對其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同時要求政府引導居民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但並沒有提出強制性要求。專家表示,推動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離不開政府、企業和居民多方共同努力。「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按照污染者付費原則,完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同時,倡導消費模式的改變,不僅要提倡簡約的生活方式,還要鼓勵充分使用再生制品。」業內專家徐海雲建議,在垃圾分類的前端,通過建立居民「綠色帳戶」「環保檔案」等方式,對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的居民給予可兌換積分獎勵;在垃圾分類的末端,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積極探索特許經營、承包經營、租賃經營等方式,通過公開招標引入專業化服務公司。
「生活垃圾中各類包裝廢物占比較大且快速增長,包括塑膠、金屬、玻璃、紙和復合包裝等。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具備較好實施條件的行業,如飲料、礦泉水、快遞、酒類等行業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將生產企業對其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環節。」固體廢物處理與環境安全領域研究專家劉建國認為,構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倒逼生產企業開展生態設計,採用低害少廢的綠色包裝,強化生產企業對包裝廢物回收及處理的責任,促使生產企業自主回收和循環利用包裝廢物,或者繳納專項基金,委托第三方專業企業進行回收利用或處理處置。這樣,對垃圾分類可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文/圖 本報記者 趙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