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月系列文章(四):”最靠譜”的月球形成理論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原標題:How the Moon Evolved: A Photo Timeline)

編者按: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26天,600多小時的飛行,完成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壯舉,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嫦娥奔月」的故事歷來讓人向往,而人類探月的腳步從未停止……

近期,網易科學人欄目推出「探月」系列文章,不僅涉及多年來關於月球的「瘋狂「猜想,更有人類在探月征程上留下的歷史壯舉。

本期科學人上線第四篇「探月」系列文章,為您呈現鮮為人知的"月球進化時間表",聊聊當前科學界「最靠譜」的月球形成理論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卡麥拉

微信|公號ID:WYKXR163

1、火星大小天體碰撞地球

人類探月系列文章(四):最靠譜的月球形成理論

當前科學界「最靠譜」的月球形成理論是類似火星體積的天體碰撞地球,最終誕生月球。科學家表示,太陽系首個固態天體形成之後9500萬年,月球誕生。盡管科學家還提出其他月球形成理論,但是多數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形成初期,地球遭受一顆火星體積大小天體的碰撞影響,濺射殘骸物質進入地球軌道。

2、月球初期是熾熱液態球

人類探月系列文章(四):最靠譜的月球形成理論

最終,地球引力將濺射至太空的汽化殘骸物質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月球。月球是太陽系內相當主行星最大的衛星,從理論上講,形成月球的碰撞事件是非常強烈的,在月球早期形成階段,保持一個熾熱液態球體。

3、巖漿冷卻形成月殼

人類探月系列文章(四):最靠譜的月球形成理論

伴隨著巖漿逐漸冷卻,月殼開始形成,但是「嬰兒月球」並未獲得喘息的機會。大約45-43億年前,科學家認為一顆較大天體碰撞在月球南極,形成南極埃特肯盆地。它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兩個碰撞盆地之一,目前天文愛好者仍能在月球表面觀測到埃特肯盆地。

4、小行星轟擊月球

人類探月系列文章(四):最靠譜的月球形成理論

大約41-38億年前,太陽系遭受了大量小行星碰撞,科學家將這一時期稱為「後猛烈轟擊期(Late
Heavy Bombardment)」。研究人員認為,月球和太陽系內部行星遭受數量不詳的小行星和彗星碰撞。由於當時月球內部並未完全冷卻,在頻繁碰撞作用下,巖漿從月球表面裂縫中滲出。

5、「火山月球」

人類探月系列文章(四):最靠譜的月球形成理論

在大約10億年前,月球近地一側出現大量火山噴發,現今觀測到的「月海」就是遠古火山活動時期形成的,最大的碰撞事件也可能發生在該時期。最終,月球表面冷卻,同時,月球還遭受其它較小彗星和小行星碰撞,導致月球表面布滿坑窪結構。

6、現今的月球

人類探月系列文章(四):最靠譜的月球形成理論

人們在每個夜晚都會看到月球,現今的月球經歷了數十億年的進化。目前,月球近地點距離為363104公里,但是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衛星,正在逐漸遠離地球。月球正在以每年4公分的速度遠離地球。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