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1月2日-3日,2018’瀋陽•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創新大會於遼寧省瀋陽市舉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在大會主論壇環節做主旨發言。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
李鐵表示,智慧城市並不是設計出來的,當所有相關的智慧產品在社會和城市領域得以綜合應用,才能形成所謂的智慧城市。離開應用和市場化服務,很難想像智慧城市離居民到底有多遠。
李鐵在發言中以城市交通治理舉例,他曾接觸過一個涉及面積十平方公里、六十萬人口、四十萬車輛的城市交通改造項目,傳統的方法是用上億資金來進行路口改造和道路拓寬。然而,一塊擁有這麼多人口和車輛的城市區域,相當於每平方公里6萬人,4萬輛車,比上海浦西和重慶渝中區人口密度都要高。這麼高密度人口的城區,僅僅有17條路,這種情況下無論改造多少個路口、拓寬多大路面,堵車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李鐵指出,現今的城市治理不應該再停留在拆遷改造、大動鋼筋混凝土的方式上。管理者需要調整角度,拓展新的思維模式,以智慧的方式來考慮城市綜合治理。
因此,李鐵建議,在交通管理這一問題上,首先,利用大數據是最好的辦法。通過移動端手機信令數據和網路數據對上述區域內六十萬居民的出行進行實時追蹤,掌握區域內晝夜車流量、出入情況、停留情況等,可以準確分析區域內外通行流量的峰谷時段,從而得出一個綜合性的交通解決方案。同時,大數據也可以用來嘗試解決困擾城市政府已久的泊車問題,通過大數據收集晝夜停車數量和區域等信息,分別計算供應緊張和仍有潛在容納能力的車位,從而可以解決車位不足和盲目泊車影響交通暢通等問題。
其次,通過智慧、智能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現在,一部分城市已經開始應用大數據化的交通信號燈系統,根據大數據測算的流量規律來調整區域內交通信號燈時長。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交通擁堵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車輛的總擁有量;二是突發性事件導致的臨時擁堵,後一種情況是不能單靠大數據信號燈系統來解決的。因此可以考慮在信號燈系統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路口信號燈監控車行流量情況,智能識別突發性事故,臨時調整信號燈放行頻率,同時通過智能的方式聯動事故路段周圍所有信號燈作出相應調整。李鐵表示,目前,阿里巴巴等一些人工智能公司正在浙江杭州等城市做類似實驗,為數十個路口引入人工智能評估系統,最終做到任何一個路段發生交通事故,周邊區域所有信號燈都能根據瞬時流量變化進行綜合調整。
第三,要考慮共享的方式。近段時間,共享單車在社會輿論中引起了比較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大量共享單車被棄置在廢舊空間是一種極大的浪費。但李鐵認為,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些廢棄單車只占共享單車投放總量的一小部分。與一些城市政府投入量達幾個億的共享單車相比,民營企業投放市場的幾萬輛共享單車造成的浪費要小得多。城市是否支持共享單車投放,要看它對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貢獻。有案例數據顯示,自共享單車投放以來,北京某城區的交通通行率提高了22%左右。可見,提高共享單車利用率必然能夠降低交通擁堵率,城市交通治理中應當充分運用這一概念。對於共享單車的亂停放問題,李鐵建議,可以考慮由政府和社會出資,在城市公共空間建自行車棚,如果每個公共空間都配套有精美的自行車棚,應該可以有效減少亂停亂放問題。
此外,共享的另一種形式是共享汽車。共享的汽車又分為網約車和共享乘用車。有計算顯示,共享汽車的應用同樣能夠降低城市擁堵率的10%以上。而通過大數據計算城市內熱門路段的平均每輛汽車出行人次,嘗試通過政策鼓勵兩到三人搭車出行,可以提高汽車利用率,減少汽車出行數量,也是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方法之一。
談到共享汽車,其引發的種種安全問題雖然不能忽視,但是不能因噎廢食。李鐵表示,最近有關部門發布的一份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網路約車司機每萬人案發率為0.048,而傳統計程車司機每萬人案發率為0.627,相較而言,網約車的案發率是低於傳統計程車的。何況如果沒有共享計程車,黑車泛濫造成的惡性案件會更多。我們不能因為幾起安全事故,就廢止了共享經濟模式在城市的創新。他指出,共享汽車這類新興事物,在發展初期往往會引發各種問題,由於衝擊了傳統計程車行業的利益,也會在網上放大輿論爭議。對於相關經營企業而言,安全問題敦促其必須及時通過技術手段做出改善升級。對於政府來說,則不能因輿論轟炸而令決策發生偏離,對待新興事物應該以是否方便社會、方便居民為第一原則,同時在政策層面提高安全保障。無論如何,共享模式確實有助於解決城市擁堵問題,那就不應該採取排斥態度,將其一棍子打死。
在發言最後,李鐵總結,無論是解決單一的交通治理問題,還是解決城市綜合治理問題。我們都不能繼續停留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上,不能停留在大動土木的基礎上。城市管理者要用更加智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一方面要拓展更開放性的思維,另一方面要積極利用智慧的技術和智慧的手段。與此同時,要把服務城市居民作為首要前提。把政府最重要的智慧城市目標放在最前端,為城市居民服務,才是智慧城市的根本。
本文來源:城市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