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 | 後來者科創板,「硬科技」沒對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港交所和科創板是當前新經濟公司上市的首選。同為註冊制,港交所跑了多年,而A股的科創板才剛剛度過「襁褓」之年。

科創板在2019年6月13日開板,7月22日開市,截至目前,運行已滿一年。從驅動未來經濟的「新經濟」角度而言,科創板同期跟港交所相比,過去一年間,誰更有吸引力?

36氪統計後發現,港交所在收割新經濟公司中,備受中概股青睞,但「硬科技」指標隻及科創板三成;科創板開板一周年,早期有紅利,運行平穩,表現強勁,盡顯「科技架式」。

科創板:「硬科技」沒有對手

上交所官網顯示,截至6月28日(以下數據統計日期「下同」),登陸科創板的上市公司共計115家。安永報告顯示,科創板IPO數量在A股各板中位列第一。

36氪根據上交所數據統計,目前科創板上市企業按所屬行業分類,數量較多的行業依次是:醫藥生物、計算機、機械設備、電子、化工,整體看來,以資訊技術、醫藥為主的新興科技行業占比接近60%。

焦點分析 | 後來者科創板,「硬科技」沒對手 科技 第1張

數據來源:上交所

科創板總市值達到1.72萬億元,中國通號市值超千億,3家市值超500億元以上。

市盈率方面,科創板企業市盈率領跑國內資本市場各板塊。可見,投資者對科創板標的未來業績給予非常高期待值。

焦點分析 | 後來者科創板,「硬科技」沒對手 科技 第2張

36氪制圖,數據來源:上交所(截至6月28日收盤)

平均市盈率是118倍。其中最高為雲計算公司優刻得,為1429.67,其次為醫藥公司微芯生物,為1297.01。200倍以上市盈率的企業有10家;100倍以上的有40家。

百元股在科創板中不稀奇。股價平均值79.30,百元股共計21家。石頭科技股價最高,為376.69元。每股200元以上11家,百元股共計23家。

港交所:領跑中概股回歸,「硬科技」隻占科創板三層

同樣為註冊制,36氪統計,從科創板開板以來,同期,港交所迎來160家上市公司。但按照科創板覆蓋的行業屬性標準來看,160家公司中滿足條件的來自中國內地的企業僅有31家。

從行業屬性上來看,上述31家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相幹以及計算機技術服務,也包含新材料和高端設備公司,但是體量較小。

其中,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公司共計11家;計算機技術相幹共計5家。

與科創板不同的是,港交所遊戲相幹公司達到5家。

焦點分析 | 後來者科創板,「硬科技」沒對手 科技 第3張

36氪制圖,數據來源:港交所(截至6月28日收盤)

總市值達到千億門檻、股價破百,目前來看,只有阿裡巴巴、京東和網易。三家中概股回歸的各項指標遙遙領先。

其中阿裡巴巴以214.60元每股、4.61萬億港元的總市值領跑,其次為京東和網易。

市盈率中,醫療器械公司「康萊德機械」,化工公司「康龍化成」和支付公司「移卡」位列前三,但均未突破百倍。

競爭才剛剛開始

可以看到的是,一年內,港交所吸引的高科技公司與科創板相比在數量和質量上不占優勢,但是在中概股回歸方面,港交所更有吸引力。

這源於港交所在錯失阿裡巴巴首發上市後一系列改革。

早在幾年前,港交所在吸引新經濟公司上可並不具備優先條件,且「供股制度」下老千股瘋狂融資。

2014年,在港交所錯失阿裡巴巴世紀IPO後,港交所終於啟動了一場面向新經濟公司的、堪稱20年來最深刻的改革。核心目標是吸引阿裡巴巴這樣的巨頭落戶港交所,以及在制度層面革除老千股弊端。

2018年,港交所推行新規實施,為香港迎接更多創新型公司在主板上市和修改第二上市要求奠定了基礎。

此後,新經濟公司為港股市場帶來新動能,已經有超過80家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共募集超過3000億港元,占同期香港整個新股市場總融資額的一半以上。

通過一系列改革,港交所煥發第二春。

整體來看,鑒於港交所針對新經濟公司實現較早的改革,在吸引中概股公司的回歸中有更多政策和市場優勢。但從行業屬性來說,A股的科創板毫不示弱,在硬科技屬性上占絕對性領跑對位。

國內市場在中概股回顧大潮中競爭似乎處於劣勢。不過,國內資本市場的改革從科創板註冊制的推出開始也開始了歷史性的改革。近期在創業板還推出了註冊制、修訂上證指數以及剔除ST股、不限漲幅數等市場化嘗試政策。

A股可謂正在實行一場堪稱「改頭換面」式的大變革。

科創板和港交所,未來對於新經濟公司的登陸和選擇中,誰更有吸引力?誰能跑得更快?誰又能跑得更好?競爭才真正開始。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