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近期,上交所科創板迎來開市一周年。
作為面向科創企業、同時試點註冊制的新設板塊,上交所科創板(Sci-Tech innovation board,STAR Market)於2019年6月13日正式開板,7月22日首批公司掛牌上市。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科創板的特殊性和探索性就在於,具有更包容的態度,從而增強了探索和創新的試錯彈性,對進入無人區或稀缺地帶的技術研發給予充分的容錯空間,利用金融援助之手把資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
科創板開市一周年之際,上市公司數達到140家,總市值逾2.79萬億元,合計融資額2179億元。
科創板這些上市公司,在行業領域和地區分布上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
科創板市值十強,半導體公司占據半壁江山
截至7月29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數已達141家,總市值27555.34億元,流通市值6693.25億元,平均市盈率99.10倍。
其中,科創板股票市價總值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為金山辦公,市值約1762億元;中芯國際以約1265億元的市值位列第二,滬矽產業、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分別以約1153億、1071億、1004億元的市值位列第三、四、五位。
科創板市值十強公司還包括寒武紀、君實生物、傳音控股、奇安信和華熙生物,市值對應從966億到688億元不等。科創板十強公司市值,占總市值的比例高達37.85%。
科創板市值十強中,目前排名第二到第六的5家公司——中芯國際、滬矽產業、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和寒武紀,均在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領域;餘下5家公司中,君實生物、華熙生物在生物醫藥領域,金山辦公在互聯網軟體領域,傳音控股在手機通訊領域,奇安信(前身為360企業安全集團)在網路安全領域。
有觀點認為,隨著國產替代呼聲高漲,國內半導體產業備受關註,而市場顯然也給予相幹上市公司以更高的估值。故而也就不難理解,科創板市值十強公司會出現半導體領域占據半壁江山的情況。
成立於2000年的中芯國際,主要從事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務,以及相幹的設計服務與IP支持、光掩模制造、凸塊加工及測試等配套服務。據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中芯國際排名第五,占總市場份額4.5%。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國際也是國內首家同時實現「A+H」上市的科創紅籌企業,而從上交所披露招股說明書,到獲得科創板註冊批文,僅用時29天,刷新了A股上市審核速度紀錄。
滬矽產業(上海矽產業集團),成立於2015年,其主要從事半導體矽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矽片制造企業之一。資料顯示,滬矽產業突破了多項半導體矽片制造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打破了我國300mm半導體矽片國產化率幾乎為0%的局面。
作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首個投資企業,中微公司成立於2004年,聚焦用於集成電路、LED晶片等微觀器件領域的電漿刻蝕設備、深矽刻蝕設備和MOCVD設備等關鍵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成立於2004年的瀾起科技,是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之一,目前主要為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提供以晶片為基礎的解決方案,主要產品為記憶體接口晶片、津逮服務器平臺、消費電子晶片。瀾起科技還與清華大學、英特爾合作,研發出津逮系列CPU。
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主營業務是應用於各類雲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慧核心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為客戶提供豐富的晶片產品與系統軟體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雲端智能晶片及加速卡、邊緣智能晶片及加速卡以及與上述產品配套的基礎系統軟體平臺。
寒武紀公司,為大眾所熟知,更多是因其推出的「全球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晶片」,而這款AI晶片(寒武紀1A處理器)也曾被華為麒麟970處理器集成,並應用在華為2017年旗艦Mate 10系列上。不過,華為海思和寒武紀的合作在2019年戛然而止。
放眼所有科創板上市公司,幾乎都來自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領域。
根據上海證券報對14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數據統計,來自新一代資訊技術(含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的公司占44%,來自生物醫藥產業的公司占23%,來自高端裝備產業的公司占15%,來自新材料產業的公司占14%,來自節能環保產業的公司占4%。
作為對照,《關於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強調,要重點支持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產業。而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的主要行業領域,基本符合《實施意見》的要求。
科創板上市公司分布,江蘇成最大黑馬
根據「價值線」研究院統計,在140家科創板公司中,按照註冊地劃分,來自江蘇、北京、廣東、上海和浙江的公司,對應有29、25、22、20和11家。
此外,山東、湖南、福建、安徽、天津、山西、四川、遼寧、湖北、江西、黑龍江、河南分別有6、4、4、4、3、3、2、2、2、1、1、1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顯然,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高度集中在江蘇、北京、廣東、上海和浙江,占比達到近8成。
從城市來看,北京、上海、深圳、蘇州擁有最多的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5、20、13、10家;杭州、無錫、廣州、南京擁有較多的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6、6、5、4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擁有2家及其以上數量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城市總共有22個,其中位於江蘇的有6個(蘇州、無錫、南京、鎮江、泰州、南通),廣東的有3個(深圳、廣州、梅州),浙江的有3個(杭州、寧波、湖州)。
不管上市公司數量,還是公司地區分布,江蘇無疑是科創板的最大黑馬。
科創板企業多出於北京、廣東(珠三角)和上海,這不難理解:
這一省兩市均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產業最發達的片區,不僅擁有眾多科研院所和人才資源,而且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大力培育前沿科技領域創業公司。
相比之下,沒那麼受關註度的江蘇,為什麼能成為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第一大出產戶呢?
首先,江蘇擁有靠近上海的地利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江蘇的蘇州、無錫、南京、鎮江、泰州和南通,目前均擁有2家及其以上數量科創板上市公司;而廣東目前只有深圳、廣州和梅州擁有這個數量區間的科創板公司,佛山、東莞目前均只有1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可做參照的是,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中,江蘇有217家,廣東只有109家。
其次,江蘇重視科創企業孵化和上市培訓機制。2014年,江蘇啟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試點,旨在實現從「團隊孵化」到「企業孵化」再到「產業孵化」的全鏈條、一體化服務。截至2019年底,江蘇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1家、國家大學科技園15家,國家級孵化器數量、面積及在孵企業數持續保持全國第一。目前,江蘇已有10家科技孵化器畢業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同時,早在2019年3月,江蘇就組織開展了科創板上市後備企業培訓會,邀請上交所專家對全省有意向企業進行輔導。同月,江蘇亦建立起了「企業科創板上市服務直通車聯繫機制」,及時協調解決企業上市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提高全省申報企業獲得受理、通過審議和取得註冊發行許可的成功率。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上交所發起設立的、精準服務片區科創板上市企業的平臺,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在上海之外有6個基地分中心,其中5個位於江蘇,1個位於浙江。
最後,江蘇擁有雄厚的制造業根基,而這也為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條件。
長久以來,江蘇不僅是我國第二經濟大省,也是第一工業大省。相比輕工發達的廣東,江蘇以大工業(重工業)聞名全國。整體來看,江蘇制造業更側重於鋼鐵、石油、化工、造船、機械制造、水泥、能源等領域。
有個雄厚的制造業根基,不管是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還是培育發展科創產業,都會大有裨益。江蘇2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涉及行業領域廣泛,主要分布在醫療機械、新材料、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資訊技術等領域。
結語
科技創新,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不僅要產業化集群化發展,而且也要讓相幹企業與資本市場更好對接。基於此,上交所科創板誕生。
科創板開市一周年,140家科創公司上市,包括6家未盈利企業、1家差異表決權企業、2家紅籌企業、4家「A+H」企業、2家帶期權上市企業。
顯然,基於科創企業發展和融資模式特點,科創板在諸多領域進行了機制創新。
對於中國科創企業,他們有了一個更對路、而且就在國內的資本融資市場;對於中國科創巨頭,他們也可以選擇在國內的科創板融資,而不是境外上市。
作為「全球最大獨角獸」企業,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近期宣布,將啟動在上交所科創板和港交所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據路透社報導,螞蟻集團最新估值超2000億美元(約合1.4萬億人民幣)。
對科創板而言,經過一年發展,似乎也到了迎接科創巨頭企業入場的時刻。
國家層面對科創板的《實施意見》中就有寫道:
上交所新設科創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上交所新設科創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對應在機制創新上,科創板允許同股不同權和紅籌企業上市,這也有助於吸引更多境外上市的科創企業回歸A股。而在美國監管機構持續加碼對「中概股」的監管後,有觀點認為「中概股」將迎來回歸潮,而港交所和上交所科創板將成為這些企業的主要選擇。
打造「中國版納斯達克」,開市一周年的科創板,正在等待新的王者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