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20年全國遊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最近拉開帷幕。然而比賽剛開始,就出現了不少人們意想不到的波折:王簡嘉禾預賽第一並打破亞洲紀錄無緣決賽;餘賀新、傅園慧、於靜瑤均獲各自項目預賽第一而無緣決賽。原因,均為體能測試成就不理想。
顯然,這不是個案,而是一個整體性的現象。簡單地說,就是誰的體測不達標,誰就難以晉級,哪怕你的比賽成就再耀眼。
日前,針對此事,中國遊泳協會主席周繼紅,給出了「目的是為了鼓勵運動員在基礎身體能力和專業運動表現上,都能對標世界頂尖水平」的回應。但顯然,籠罩在公眾和網友頭頂的疑雲,並沒有散開,相反,「體能測試」引發的爭議在輿論場中愈演愈烈。對此,有關部門應該盡快正面釋疑,給出一個科學、權威的解釋。
公眾有疑問,是出於常識的感知。比賽中,一般都是按照預賽成就、半決賽成就,從高到低決定下一輪的晉級。現在,這個占據相當份量,甚至連破亞洲記錄的成就都得為其讓路的「體能測試」,是半路裡殺出來的程咬金。公眾對此不理解,其實完全可以理解。誠如一位網友的納悶:遊泳比賽,不選遊得最快的,選跑得最快的?
當然,網友也不是專家,也接觸不到這些遠動員日常的專業訓練,對其中的門道不了解。他們提出來的質疑,未必就全對。但是,道理總該講講清楚,否則終究難以服眾。
比如,是不是有科學的數據和結論證明,體能測試成就更好的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上會有更加穩定或超常的發揮?或者說,從長遠利益看,體能測試成就好的運動員,將來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首次在正式的全國比賽中納入體能測試。不僅是遊泳和田徑,籃球、體操、跳水、花遊等技巧型項目也都在進行體能測試。既然是第一次,就要有更加細致、嚴謹、權威的科學論證,也需要給運動員、給關心我國體育事業的公眾做好解釋,以便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我們完全理解,任何領域內的改革,必然不會一帆風順,都會遭遇一些誤解和反對,這一次的「體能測試」也不例外。但人們很難去支持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也是人之常情。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應該把道理說明白。到時候,爭議自然會煙消雲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