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外界看來,華為是「跨界」,但在華為自己看來,進入汽車領域,不過是基於其原有某個產業的延伸。
文|郭文靜
圖|來源網路
在北京車展上,車企都是來秀肌肉做宣傳的,但華為不同,是來做「生意」的。
盡管因為疫情北京車展姍姍來遲,但依然熱鬧,不過今年車展人氣最高的展臺或許不是某個整車企業,而是想跟所有車企做生意的華為,自去年4月初宣布進軍汽車業務至今,僅僅一年多時間,華為就把當初大部分的「PPT」變成了落地產品。
在車展展臺上,華為展出了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智能網聯解決方案、智能電動、智能雲服務、商用車和專用車解決方案等,幾乎涵蓋了智能汽車的所有相幹領域,布局之廣泛、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
「去年上海車展上我們講的CCA(計算與通訊架構)基本能展示出來了,還有三個域控制器,座艙的、智能駕駛的、電動車的,三個操作系統,鴻蒙HOS、自動駕駛操作系統AOS、車控操作系統VOS,我們爭取在2022年一季度,可以把這些裝在量產車上,讓大家可以體驗到。」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
華為這樣的節奏,不僅讓同為整車企業供應商的零部件企業緊張,也給整車企業帶來了緊迫感,因為雖然華為再三強調「不造車」,但當華為可以做到除了制造之外的所有事時,那麼誰又敢擔保這家企業不會成為整車企業的對手呢。
看好智能汽車未來,華為全力以赴
在如此短時間內拿出這樣的成果,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發展決心和技術實力可見一斑,徐直軍曾表示,汽車是未來最具顛覆性的行業,智能電動汽車將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展引擎,華為看好ICT的硬件和軟體在未來汽車行業中的價值,看準了傳統汽車產業與ICT產業融合的方向和價值,才進入這個領域。
基於對智能汽車產業前景的判斷,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升級到了和三大BG同樣的一級部門地位,並投入大量資金,吸納人才,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透露,目前這一部門人員已經達到4000人。徐直軍則表示,今年這一部門投入將超過5億美元,而且短時間內華為並不考慮盈利問題,「汽車產業是有規律的,時間周期非常長,我們短時間內不考慮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收入和盈利」。
如此「不計成本」的投入,不止出於對智能汽車領域的看好,也源於華為對於在智能汽車領域取得發展的信心,在外界看來,華為是「跨界」,但在華為自己看來,進入汽車領域,不過是基於其原有某個產業的延伸。
「智能網聯汽車涉足的業務與華為歷史上擴展的產業大不相同,歷史上我們擴展的產業是真正新增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現在擴展的業務看似很多,但都是基於某個原有產業的延伸,來滿足智能網聯汽車這個場景。」徐直軍表示。
他舉了幾個例子,華為做的Pad改一改就是智能座艙,這一點從華為智能座艙是基於鴻蒙OS手機系統打造而來的鴻蒙HOS就可以看出來;華為做的基站電源、太陽能逆變器、數據中心的UPS,技術整合起來就是三電技術;自動駕駛中的毫米波雷達就源於華為5G的毫米波技術。
這恐怕也是最令對手「心塞」的地方,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有著深厚技術積累的企業,而且這些技術還都能迅速轉變為智能汽車所需的技術,這不是一場汽車供應商與跨界者的競爭,而是一場技術公司之間的競爭,可拼技術,正是華為擅長的領域。
要跟所有車企做生意,包括特斯拉
從華為宣布進入汽車領域開始,有關於華為到底要不要造車的猜想就一直存在,而華為的態度十分堅定,在各種場合不斷強調華為「不造車」,要幫車企「造好車」,將自己定位為互聯網汽車增量供應商。
對於華為來說,自己造車這個課題還很遙遠,當務之急是跟所有整車企業做成生意,包括最不可能成為其採購方的特斯拉。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華為一方面加快研發進度,另一方面給出非常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
不同於博世、大陸等汽車零部件巨頭將智能汽車某一解決方案打包賣給車企的做法,華為希望打造一個平臺,讓大家都基於這個平臺去開發產品,徐直軍表示,不同車企基於自己的能力和策略會有不同的選擇,有些會完全基於這個平臺開發,有些會做的更深入一點,比如聯合開發,有些會選擇華為的硬件,還有一些會完全自己做硬件。
在此次北京車展上,華為展出的產品也能看出這一點。智能駕駛方面,華為聚焦自動駕駛平臺,包括硬件平臺和操作系統,基於平臺和系統,第三方合作夥伴可以在上面做各種應用開發;9月25日,華為發布了全新一代MDC車規級大腦,其中MDC 210可以為L2+級自動駕駛提供算力,MDC 610可以為L3級和L4級自動駕駛車輛提供算力。
智能座艙方面,華為將會以硬件模塊化、接口標準化、系統平臺化為目標,以鴻蒙車機OS為核心構建智能座艙平臺,努力實現硬件可替換、軟體可升級、應用可擴展,降低車企對座艙系統的集成與開發難度。
針對座艙的需求,華為對鴻蒙OS做了車機版定制開發,在開放HOS能力的基礎上,再開放500+ HMS車機版API和包括語音、視覺、音效等7大座艙關鍵能力,並提供全面開放的工具和技術支持,幫助合作夥伴快速開發和遷移應用,構建豐富的座艙應用生態。
智能車控方面,華為智能車控平臺,提供VDC硬件平臺、VOS、工具鏈,開放給車控系統開發企業,降低開發難度、提升開發效率,快速實現軟體定義的差異化、個性化動力體驗。
華為智能車雲服務,是基於大數據和AI算力,向車企提供自動駕駛雲服務、高精地圖雲服務、車聯網雲服務和V2X雲服務四大解決方案。此外,華為還提供電動汽車的三電雲服務,實現電池安全預警與壽命精準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正逐步在智能汽車相幹硬件領域發力,比如備受矚目的激光雷達,眾所周知,激光雷達一直被認為是實現真正自動駕駛必不可少的一個零部件,但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導致無法量產,而華為的入局就是要降低其成本,讓其能夠服務於華為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寫在最後
從軟體到硬件,短短一年多時間,華為就打到了很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家門口」,這種智能汽車軟硬件全棧式供應商的模式,對於整個汽車行業供應鏈體系無疑是一種顛覆和重構,也將改寫汽車產業格局。
在智能汽車的未來,華為很可能會實現「除了不制造汽車,什麼都造」,那個時候如果整車企業仍然沒有找到新的生存經營模式,那麼整車企業或許都會淪落到為華為「打工」的地步,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有車企可以打敗特斯拉,那麼勝利者到底是這個車企還是背後的華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