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星瀚
本期《產業新股》關註的IPO企業為: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市地為上交所科創板,保薦機構為民生證券。明冠新材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102萬股,占發行後股本比例不低於25%。閆洪嘉為控股股東,直接持有41.44%的股份;閆勇為閆洪嘉兄長,通過博強投資控制17.27%的股份,通過博匯銀投資控制1.24%的股份。閆洪嘉及閆勇合計控制明冠新材59.95%的股份,為實際控制人。
光伏輔材成產業鏈「潛力股」 電池背板國產化進程加速
明冠新材主要從事新型復合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報告期內的主營產品為太陽能電池背板,所生產的太陽能電池背板由氟膜或耐候PET膜、聚烯烴類薄膜與PET基膜通過膠黏劑復合形成。除上述核心產品外,鋁塑膜、特種防護膜、POE膠膜等產品已實現了批量生產及銷售,新產品及其業務將有望成為明冠新材未來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制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巨靈財經
明冠新材主要經營的電池背板屬於光伏產業鏈中的輔材領域,今年9月已有兩家光伏輔材企業成功過會科創板,另外一家為主營EVA膠膜的海優新材。光伏輔材主要包括玻璃、膠膜、背板、鋁邊框、接線盒、焊帶、矽膠和包材等,根據興業證券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按照 60片單面單玻組件基本參數測算,從2015年至今,電池片價格大幅下降62%,但是輔材的總採購價格僅下降16%,隨著矽料、矽片、電池片環節的成本下降,2021年底輔材成本占比預計繼續提升至50.0%。由此可見光伏輔材在光伏產業鏈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太陽能電池背板領域,近年來在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和降本增效的市場壓力下,國外傳統背板生產商由於不適應產品價格快速下降的市場變化,導致利潤率變薄,市場份額逐步降低並逐步退出太陽能電池背板市場。相繼有日本凸版、韓國LG和美國Madico逐步退出太陽能電池背板市場。與此同時,國產光伏背板生產企業整體崛起,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市場集中度也逐年提高。招股書數據顯示,明冠新材2019年銷量為6804.06萬平米,在國內主要太陽能電池背板生產企業中排名第三,但較排名前二的賽伍技術、中來股份有比較明顯的差距。
營收結構單一 償債能力較弱
經營方面,明冠新材的主營產品及營收結構較為單一,報告期內太陽能電池背板產品的營收占比分別為99.99%、99.20%、94.11%。鋁塑膜、防護膜、POE膜產品在2019年開始實現收入,但占比較低,還未形陳規模。整體上看,明冠新材近三年營業收入與歸母淨利潤均保持上漲趨勢,其中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6.09%,歸母淨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8.46%,具體情況如下:
制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明冠新材招股書
制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明冠新材招股書
與可比上市公司2019年部分財務指標對比情況如上所示,可以看出明冠新材的背板業務毛利率高於行業內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但考慮到產品結構與種類的不同,上述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情況並無明顯差異。此外,明冠新材的單面及雙面氟膜背板毛利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產品毛利率差異情況主要是由於在生產工藝、產品結構、原材料構成和產品定價等方面的原因所致。
償債能力方面,與行業內已上市的企業相比,明冠新材融資門路有限,因此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偏低,而資產負債率略高於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考慮到融資渠道單一,只能依靠債務融資等因素,明冠新材的償債能力與可比上市公司相比劣勢並不明顯。
募資4.10億元擴充產能 推進鋁塑膜產品線建設
研發方面,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明冠新材擁有研發人員43人,占總員工數比例為11.78%;所有員工中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占21.10%,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占4.66%。研發費用方面,報告期內明冠新材的研發投入占總營收比與行業內可比上市公司均值基本一致,研發費用金額逐年升高,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2.74%。
制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明冠新材招股書
明冠新材本次公開發行擬募集資金4.10億元,其中1.0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0.30億元用於江西省光電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擴建項目,0.80億元用於年產1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鋁塑膜擴建項目,2億元用於年產3000萬平方米太陽能電池背板擴建項目。
從募集資金流向來看,明冠新材本次募投項目一方面用來擴充核心產品太陽能電池背板的產能,另一方面將用來進一步強化新產品鋁塑膜的生產和研發能力。近年來,隨著鋰離子電池廣泛應用於3C智能數位產品、新能源電動汽車、 儲能設備中,鋰離子電池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鋰離子電池用鋁塑膜產品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鋁塑膜產品是明冠新材未來重要增長動力之一。而在風險方面,募投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將新增3000萬平方米太陽能電池背板以及1000萬平方米鋰電池用鋁塑膜的生產能力,未來明冠新材將面臨較大的產能消化壓力。
欄目說明:產業鏈、價值鏈、科創、註冊制、再融資新規……諸多變化塑造著資本市場的新模樣。隨著這些變化的持續深化,新上市企業的行業偏好、經營邏輯、定價方式,是映射資本市場變遷的重要註釋。為了更好的體現出新股背後的產業特性,我們推出《產業新股》系列內容。在產業和資本的「變與不變」不斷交匯的過程中,資訊傳遞與資訊解讀的重要性凸顯。運用定性與定量分析的方式,我們從體系化研究的角度,在資本市場「入海口」,為投資者帶來新股研究與跟蹤,從新公司看新經濟,以新發現賦能新價值。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