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科技 第1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連線Insight,作者 | 謝東霞,編輯 | 葉麗麗

文 | 連線Insight,作者 | 謝東霞,編輯 | 葉麗麗

「AI四小龍」進入了新的一波競賽——上市。

近十年前,中國計算機視覺(CV)時代拉開序幕,之後曠視、商湯、雲從和依圖共同踏上了這條賽道。

如今,他們又幾乎同時開始了上市的進程。

2020年10月20日,雲從科技的上市工作又進了一步。媒體曝出其完成了章程備案,消息人士稱可能最早在明年上半年上市。

曠視科技則被曝出要沖刺科創板。

另外,依圖在今年9月9日於上海證監局進行A股上市備案。

商湯雖未披露出明確的上市計劃,但隔三差五就會傳出上市計劃。

AI市場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四小龍」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金推進商業化。

若上市成功,還會有大量資金繼續支撐它們前行。

不過,從曠視此前沖擊港股遇阻的情況來看,上市之路不一定那麼好走。有傳聞稱是因為過高的估值造成了成交的壓力。

高估值、高投入、難盈利,是AI獨角獸們面對的集體困境,加上投資市場不再青睞AI賽道,BAT巨頭下場搶生意,可以說AI獨角獸們的日子並不好過。

重重壓力下,AI四小龍正在急迫尋找新出路。

AI創業的黃金時代

2006年,18歲的印奇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了清華自動化專業。

邁入清華的印奇成為了「姚班」的首批學生之一,「姚班」由迄今為止唯一一位獲得美國圖靈獎的華人科學家姚期智主導創建。

來到姚班後,印奇遇到了同樣沉迷編程的瘋狂極客唐文斌及楊沐,三人迅速成為了好友。

2007年,步入大二的印奇,開始在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實習,由此結緣人臉識別;那時湯曉鷗已經在MSRA做了3年視覺計算組負責人。

清華本科其間,印奇在MSRA前前後後實習了3年多時間,逐步認識到,一旦人臉識別的圖像搜索技術有了關鍵的突破,會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於是有了他的創業想像。

2010年,清華畢業後印奇去了港中大繼續學習,師從時任港中大資訊工程系系主任的湯曉鷗,在港中大的一年,印奇的學術水平有了質的提升。2011年,印奇飛往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

就在印奇去往曼哈頓學習的同時,已經拉著唐文斌和楊沐兩位老同學創立了曠視,2011年10月,三人正式成立曠視科技,當時印奇便白天上課,晚上與唐文斌、楊沐進行電話會議。

同樣是2011年,周曦還不是雲從科技的創始人,他從美國回到了重慶,與大學好友溫浩一同組建了當時中科院最大的人臉識別研究團隊。

當年,中國科學院計劃在西南地區籌建研究院,為了引進全球頂尖的科技人才,籌備人袁家虎三顧茅廬,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與周曦和他的老師「華人計算機視覺鼻祖」黃煦濤見面,最終將兩人帶回了中科院。

2014年,周曦和其團隊討論後決定成立人工智慧公司,2015年4月,周曦帶領一眾好友出走中科院,正式成立雲從科技。

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科技 第2張

雲從辦公樓,圖源雲從科技公眾號

依圖科技創始人朱瓏的背景和經歷與周曦很像,同樣在名校留學。朱瓏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統計學博士時,導師是計算機視覺教父、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弟子艾倫·尤爾(Alan Yuille)。也在2011年,朱瓏產生了回國創業的想法。

回國後朱瓏遇到了高中同學林晨曦,他當時正在為阿裡雲搭建中國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分布式計算平臺「飛天」。 「飛天」工作完成後,2012年9月,兩人聯合創立了依圖科技。

2011年-2014年間,湯曉鷗一直在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研究深度學習。直到2014年迎來了重大突破,湯曉鷗團隊的原創人臉識別算法,在LFW資料庫上準確率達98.52%,實現首次超越人眼的識別能力(97.53%),超越人眼的準確率,為機器識別帶來了大規模應用地價值。隨即,湯曉鷗宣布成立了商湯科技。

至此,「AI四小龍」正式聚齊。因為共同從計算機視覺(CV)的賽道成長起來,「四小龍」也被稱為「CV四小龍」。

同樣是技術起家,同樣首選安防或金融業務進行布局,「AI四小龍」早期發展有一定的相似性。不過早期AI行業的空白,使四家企業得到了充足的成長空間。

那是一個人工智慧創業的黃金時代。

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將人工智慧認定為國家發展戰略。在此驅動下,大量的資金瘋狂流入AI行業,AI成了投資人必不可少的話題。

CVSource顯示,人工智慧創企融資額由2013年全年融資15億增長到2017年的338億元,到2018年僅一季度融資總額就超過了2017全年,達到402億元。2018年人工智慧領域融資總額是1131億人民幣。

在AI技術應用中,計算機視覺成為最具商業價值的賽道,被廣泛應用於安防、金融等各大場景,商業化價值巨大。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研究報告》,安防和金融領域已成為人工智慧賦能實體經濟市場份額最多的前兩大領域,占比分別為53.8%、15.8%。

得益於入局時間比較早,當人工智慧概念爆發時,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等四家企業,已占領了行業的頭部席位。

四家中,曠視成立的時間最早,在金融、安防、零售等領域有諸多應用,形成了Face++安防,Face++零售、Face++金融。

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科技 第3張

圖源曠視官微

2014年,曠視成功抓住支付寶尋找「刷臉支付」技術提供商的機會,找到了第一個商業化落地場景,逐漸在業內打開知名度。相繼與阿裡集團、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警察部第一研究所等多家企業和政府部門建立了合作。

人臉識別身份驗證服務FaceID,是曠視第一個獲得成功的企業級產品,在2016年底,曠視開發的身份驗證系統已為1.12億人提供過服務。

依圖的成立比曠視晚了一年,以To B業務起家,主要拓展安防業務。2013年,依圖和蘇州市警察局,通過「蜻蜓眼系統」,成功為蘇州警方破獲一起入室盜竊。

在警察部門的支持下,依圖很快就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人像對比平臺,可用於刑偵破案、反恐情報、治安防控和出入境管理等場景。

通過安防領域,依圖成功打開市場,2016年開始投入「人工智慧+醫療」的研究,當時朱瓏解釋:「AI和醫療的結合,會產生革命性的價值。」2017年,依圖影像智能輔助平臺陸續在上海和浙江省的多家頂級三甲醫院完成了部署。

雖然「AI四小龍」都是技術背景出身,但湯曉鷗作為香港中文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的身份在其中更為亮眼,所以大家也更喜歡把「學院派」的標簽放到商湯身上。歷年來,商湯不斷領跑CVPR、ECCV、ICCV等AI頂級會議,目前已累計發表論文500餘篇。

商湯把自己的業務模式總結為 「1+1+X」,1是指技術上形成核心競爭力,+1是產品及解決方案,+X是行業,即各個行業發展合作夥伴。

成立的幾年來,商湯一直爭取拓展更多行業,探索手機、互娛、汽車、通行、教育、健康、文旅、商業、金融等領域。

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科技 第4張

圖源商湯科技官網

雲從作為「四小龍」中成立最晚的一家,2015年以「國家隊」的背景入場,而且在此後發展當中隻拿人民幣基金。

雲從的第一單業務,是幫海通證券做遠程開戶的身份認證系統。系統成功上線的當月,海通證券遠程開戶身份認證量就超過了50萬,平均每天有超3萬的用戶利用雲從科技的系統進行開戶。

第一步的商業化,讓雲從確定了從金融業務突圍,並逐漸占據了國內銀行業的大半市場份額,目前包括農行、建行、中行、交行等金融機構均採用了雲從產品。

頂著AI獨角獸光環,四家企業融資額一輪高過一輪,估值也是一家比一家高,開啟了一段時期的「融資競賽」。

商湯科技在2017年拿到4.2億美元融資,創下當時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單輪融資額記錄,後又在第二年獲得6.2億美元融資,其估值超過45億美金;而曠視科技同樣在2017年至2018年兩年內收獲4.6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40億美元。

雲從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在這段時間內不斷進行融資。2018年雲從科技宣布獲得10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同一年依圖科技連宣兩輪融資斬獲3億美金。

不過,資本的狂熱也很快退卻,2019年,AI賽道進入資本寒冬,AI四小龍要做的是尋找更多商業化落地場景,實現自我造血。

AI四小龍的集體困境

獨角獸們的發展路上,巨頭是繞不開的大山。

不斷壯大的人工智慧產業,吸引BAT等互聯網巨頭也開始自建團隊,分別成立自己的AI研發部門,百度率先提出All in AI,隨後騰訊宣布AI in all,馬雲啟動了NASA計劃並創立達摩院。

AI公司依靠純算法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不少公司選擇給大型廠商做供應商,依賴大廠積累的數據資源完成算法優化,當大廠明白過來數據的珍貴,開始自研算法,趕超AI算法公司並不難。

當年馬雲曾在德國電子展的開幕式上親自展示刷臉買郵票,幫助宣傳螞蟻金服與曠視科技合作研發的”刷臉”系統。

如今,支付寶刷臉支付已經在多個場景下實現身份認證,不過螞蟻金服在上個月發的聲明中表示,公司刷臉系統早已不再與曠視科技合作,而是由螞蟻金服獨立研發。

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科技 第5張

螞蟻金服澄清聲明,圖源螞蟻集團官方微博

曠視公布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和2018年,曠視和阿裡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是2064萬元和2616萬元,占據曠視當年相幹業務營收的14.8%和15%。2019年,曠視科技和阿裡的關聯交易有所下降,下降幅度高達56%。

2018年12月,螞蟻金服發布了一款輕量級刷臉支付產品「蜻蜓」,其中的人臉識別認證已經由支付寶自家團隊支持,「蜻蜓」的推出將刷臉支付的接入成本直接降低了80%,於是這款刷臉支付產品在各地區的收銀臺迅速落戶了。

一直與支付寶同步的騰訊,自然也不會在刷臉付上面產生落後,2019年3月,微信支付發布同類產品「青蛙」,算法也來自自家AI團隊——優圖實驗室。在兩家巨頭的推進之下,支付寶和微信的刷臉支付迅速占據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兩大支付巨頭幾乎完全占據了本地生活刷臉支付的江山。

而百度2018年將人臉技術全面開放在百度大腦AI開放平臺上。關於商業化實踐,百度在金融、安防等領域均有嘗試,例如,和中國銀聯雲閃付展開刷臉支付試點工作,攜手南航在南陽薑營機場落地了「刷臉」登機項目。

去年9月,百度大腦就宣布人臉識別公有雲服務日均調用量超過1億,居業界第一:人臉技術企業開發者已有13萬,合作夥伴超過1000個,實際落地應用超過10萬個,收入年同比增長高達300%。

巨頭親自下場,獨角獸業務遭到分食,同時整個市場開始陷入資本寒冬,導致AI企業融資開始變難。

從投中研究院與崇期資本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投融資白皮書》可以發現,2014年-2018年,國內人工智慧領域融資事件及融資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出現首次回落。

2019年前三個季度總體融資規模僅為577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為1189億,投資人對AI賽道的熱情出現明顯縮水。

當初不斷打破融資記錄的「融資機器」——商湯也已經兩年時間沒有新的資本入駐了,上一輪融資還停留在2018年9月。

而且去年《華爾街日報》報導稱,軟銀願景基金兩大外部投資者之一穆巴達拉投資退出了對於商湯科技的投資。

目前一級市場普遍缺錢,對於燒錢的AI公司,老股東退出意願強烈,新股東找不到人接手。面對這種情境,AI獨角獸就只好選擇從二級市場募集資金,所以「四小龍」要上市的消息不斷傳來。

不過,陸續被披露的招股書,卻暴露出AI獨角獸們的脆弱性,高估值、特別能燒錢、商業化落地慢,都變成了外界討論的重點。

可以說,以上的這些問題,是AI獨角獸們的集體困境。如何實現賽道突圍,成為一家能夠盈利的人工智慧公司,是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重要命題。

垂直分化,挖掘新機會

AI四小龍早期爭奪的是安防和金融領域,但如今這兩者已經一片紅海,不管是與巨頭,還是與業內傳統廠商競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過去一年,「AI四小龍」開始尋找差異化的商業模式和發展空間,向更多細分領域挖掘機會。

2019年初,曠視科技在戰略發布會上,把公司logo從以前的 「Face++曠視」更改為「Megvii曠視」,印奇宣布公司進行戰略轉型,發布名為河圖的物聯網操作系統,進軍AI物聯網。

針對城市管理、商業供應鏈管理和個人生活管理三大IoT(物聯網)場景業務群,曠視做出了自己的AI算法引擎和IoT操作系統。

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科技 第6張

曠視科技部分收入數據,圖源曠視科技招股書

其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來自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以及供應鏈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為2.08億元、6.94億元、4696萬元。

面向城市物聯網市場,曠視科技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算法、軟體及人工智慧賦能的傳感器,主要有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面向政府)和智慧社區管理解決方案(面向政府和企業),到2019上半年,曠視的城市互聯網業務已經覆蓋了112個國內城市。

印奇在給投資人的一封信中寫道:「曠視堅定地認為物聯網是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如果把人工智慧比作‘大腦’,物聯網就是‘身體’,二者相結合,能夠讓世界更加智能化」。

依圖則選擇了造芯道路,用算法重新設計晶片架構,將算法、晶片和應用垂直整合在一起,解決晶片廠商、算法廠商、應用落地三者之間的軟硬件融合斷層問題,以垂直晶片優勢直面市場,突破算法公司的商業瓶頸。

去年,依圖發布其首款深度學習雲端定制晶片,定名「求索」,朱瓏認為:「‘求索’的發布,是依圖面向智能計算時代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依圖依托自研 AI 晶片, 在僅憑穿著、步態特征的條件下,已能將 ReID(行人重識別)做到 2017-2018 年人臉識別的精度。如此高的精度,不僅可以加速ReID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更有助依圖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科技 第7張

依圖科技新加坡辦事處成立,圖源依圖科技官微

ReID是利用步態動作、身體特征等更為全面的資訊來識別人物,在交通運輸、工業制造和城市規劃等很多實際場景,99% 的圖像都不含人臉,即使出現了人臉部分也極其模糊,這時候人臉識別的作用較為有限,ReID可以發揮更大的實用價值。

雲從的AI技術最早主要是在智慧金融、智慧安防領域落地,2017年下半年開始進入智慧商業板塊,據《中國經營報》報導,該板塊創造的營收已經開始超過原來的兩個業務板塊,成為當前主營業務。在今年完成C輪融資時,雲從表示會重點布局金融、安防、交通、商業四大業務板塊。

雲從表示智慧商業領域,比安防、金融領域更貼近民生,商業更多地是滿足人們更高質量生活需求的領域,進軍智慧商業符合商業邏輯(金融-支付-泛商業),並非是因為安防、金融等領域AI落地競爭白熱化、市場空間變小。

在智慧商業業務板塊,雲從主要聚焦在購物中心和汽車4S店。目前,雲從科技在購物中心方面的合作客戶包括小米之家、 國美等品牌的線下門店。在汽車4S店領域的合作客戶包括捷豹、路虎、東風日產、一汽大眾等。

與其它三家不同,商湯依舊在走「廣撒網」的路上,早在2017年,商湯科技就曾和本田公司合作進軍自動駕駛領域,此後商湯科技又在新零售、醫療等多個領域展開廣泛布局。上個月,商湯宣布正式進軍AI教育,成立了子品牌——商湯教育,加上之前的幾個板塊,這已經成了商湯科技的第8個產品服務線。

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科技 第8張

AI教室,圖源商湯科技官網

盡管商湯自身表示近年來隨著業務的擴張,實現了營收的高速增長,但並未披露具體的財務數據。

據前瞻產業報告數據顯示,商湯科技的營收板塊中,智慧汽車、安防領域在營收中的占比達到了54%,為營收貢獻了主要力量,而新零售、智慧健康等多項新業務在營收占比中僅有10%,仍處於發展階段,還需要更多資金的投入。

可以說,目前包括四小龍在內的AI獨角獸們,都在尋找「真實價值」。

正如印奇在今年7月份對外溝通時提到的,在經歷了5、6年的早期爆發期後,AI產業如今進入「深水區」。人工智慧正處在「死亡之谷」的泡沫期,不帶來真實價值的AI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