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中高端動圈平板耳機與谷津Qi的搭配試聽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主流中高端動圈平板耳機與谷津Qi的搭配試聽

圖文來源:莫非

縱觀音響行業圈,雖不算大,但也總是異彩紛呈,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數位hifi,產品也不斷推陳出新。

2018年末,谷津Qi上市,定位Q系列的「親民」型號,功能屬性為解碼耳放前級一體機。下面結合一些耳機的搭配以及一些音樂專輯的實際聆聽,作一篇試聽體驗分享。

一個新產品的上市,從功能上、性能上、技術上,它應該是合乎我們當前的應用需求,從產品外形設上,它應該是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

外觀設計與功能:

外觀上,Qi採用陽極黑色噴砂鋁擠成型機殼,四周為鋁擠壓波褶工藝,美觀的同時更加有利於機器所產生熱量的散發。因為Qi採用了甲類電路設計,所以機殼也被賦予了大面積及相當厚度的純鋁散熱片。

Qi整體的外形及尺寸跟蘋果mac mini很接近,比之略厚約24mm,寬約多出28mm,長約多出8mm;更有甚者的是在Qi身上找不到任何一個直角,每一個細節都是圓的,但外形給人第一眼的感覺它就是一個方形的物體,機器整體設計體現出谷津音響設計師的設計功力與富有內涵深度的設計理念。

機器正面除了常用的一個標準4芯XLR平衡及一個6.3耳機接口外,沒有其它任何按鍵或者接口,顯得簡潔大方。

這兩個接口還有一個別出心裁的設計,兩個接口所在位置採用CNC工藝處理為內凹式,從正面看上去像是一個傳動帶的形狀,很好的化解了常規耳機接口設計的那種突兀或者呆板。

整部機器的外觀上有兩個突出的地方,音量旋鈕和阻尼調節旋鈕,兩者皆採用了紅色陽極電鍍處理的實心鋁制部件。

有別以往傳統的設計,Qi音量旋鈕採用平行於地面旋轉調節的設計,這個設計的優勢在於我們可以快速方便且精準的進行音量調節,從人體工學上來說,不管機器放置於左手邊或者右手邊,我們的左右手都可以很快速方便地進行操作。並且這個音量還賦予了另外的功能,往下按壓為信號輸入選擇,對應有USB、同軸、RCA、藍牙,相應位置的指示燈也會亮起;長按1秒為開機或待機;待機狀態下長按3秒為藍牙掃描配對。約8秒的時間沒有做操作,指示燈會全部變暗,這個設計也是人性化的體現之一,避免長時間的亮度造成視覺上的刺激和疲勞。

技術運用之音量控制與阻尼系數調節

Qi音量控制運用數位編碼器做無段的控制,連續性和精準度達到前所未有的呈現,音壓大小以0.5dB為單位進行計算,依然延續了谷津Q系列的32位元深度數位音量控制機制,將傳統音量電位器帶來的音質劣化與音染排除,以及排除了因音量控制而產生的左右聲道誤差,確保了左右聲道音像的平衡與不扭曲的音色。Qi控制音量大小時,旁邊的指示燈也會隨著改變,起到視覺上的輔助提示作用。

阻尼系數調節旋鈕(Damping factor)

阻尼(damping)是指任何振動系統在振動中,由於外界作用或系統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動幅度逐漸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 在電學中,是響應時間的意思。

阻尼(damping) 的物理意義是力的衰減,或物體在運動中的能量耗散。通俗地講,就是阻止物體繼續運動。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而振動時,會產生一種使外力衰減的反力,稱為阻尼力(或減震力) 。它和作用力的比被稱為阻尼系數。

在音響設計應用中,阻尼指喇叭振動膜收斂過程的作用;阻尼系數用以表示負載(喇叭或耳機)與功放輸出內阻的比值。因此功放/耳放的輸出內阻越低,阻尼系數的數值就越高;內阻高則阻尼系數值低。

通過調整耳機阻尼的輸出,從而達到對聲音的改變。阻尼系數這個技術最早出現在谷津的U1 U2機器上,其形態為兩個6.35接口,LD和HD,即低阻尼和高阻尼輸出,兩組不同阻尼系數的輸出電路,一些發燒友認為就是簡單通過電阻改變其阻抗,實質不然。

Qi的阻尼系數調節與U3、U4、HA2的線性增益也有不同之處:增益是改變晶體管電壓輸出和放大級的放大倍數,阻尼系數固定不變;而阻尼系數調節是改變放大級的輸出阻抗,直接作用於耳機,所以對耳機的匹配性更好,不同阻抗耳機不同效率耳機,通過阻尼系數的調節,能夠達到最理想的驅動匹配,及個人喜好的聲音呈現。具體的效用在後面搭配耳機做說明。

Qi的平衡輸出

Qi繼QV QM之後也具備了XLR 4芯平衡耳機輸出接口,並多了一組左右聲道XLR 3芯卡農信號輸出,可以連接後級功放可能有源音箱。

隨著這些年hifi音頻的發展及行業的推動,耳機、耳放的接口形式也隨著豐富多樣,6.3/3.5/3.5pro/XLR4芯/XLR雙3芯、雙3.5等。

我們普遍的認為是平衡推力大、聲場大、動態範圍好,但仔細與6.3比較後會發現,聲音的細膩度不夠及結像定位不太精準的現象。究其原因,一些機器的平衡電路採用聲道鏡像復制所致,由此也就帶來相位漂移和復制混合失真等問題,還有一些耳放只是具備4芯卡農接口,而電路並非平衡設計,也就是我們發燒友常說的「假平衡」。

而Qi的電路設計則通過內建四組性能完全相同的放大器,達到相位全頻域的對稱,並且具備低噪音與低失真的性能,也就沒有了上述問題。

谷津Q系列電路設計全部取消了「前級」線路,Qi也是繼承了「D.D.S(Direct Digital System)」(數字直接控制系統)這個技術特性,因此其模擬信號輸出(包括平衡和3.5)有別於傳統模擬信號放大的前級輸出,而是採用數位化音量控制的全平衡線路輸出,因此也就不會有失真和鏡像復制聲道所產生的相位差問題。

純A類的設計

市面上大多的功放/耳放採用AB類設計,更理想一點的是動態A類放大器,而最理想的純A類(甲類)相對就比較少。純A類有近乎完美且無可取代的放大特性,但也有諸多缺點:效率低、高發熱量、高成本、體積大、重量高、耗電量大等等,(純A類的缺點雖多但這些缺點幾乎跟聲音無關,而它的優點卻是聲音最直接與重要的)。

A類放大器首先是具有相對優秀的低失真,在音響規格書中有一項重要的規格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總諧波失真,其單位是百分比例如0.01%。樂器從發聲到錄音再將信號通過放大器進行放大,這個過程會產生奇次諧波,這會導致我們所聆聽的音樂已不再是原來的音樂。所以一部完美的放大器就是沒有失真,但以目前的科技而言還無法做到。而A類放大器是唯一可以使奇次諧波失真幾乎不存在的放大器,所以能得到更醇厚的聲音。

功放驅動喇叭或耳放驅動耳機的本質是電壓與電流進行轉換,純A類放大器可以適時給予喇叭所需的電流。如果電壓與電流無法適時給予喇叭適當的電流予以驅動,這也是一種失真的表現。

關於「迴轉率」:

迴轉率是指放大器在每微秒(0.000001秒)的時間內電壓能夠變動的幅度,其單位是v/us。當鋼琴用力敲下的那一剎那聲音從無聲變成有聲,其間的轉變是非常快速的,一部優秀的放大器需要馬上反應並且讓喇叭完全做動,這端視作放大器的迴轉率、暫態反應與功率轉換能力,由此可知迴轉率低聲音便不會像真的一樣這也是一種失真,一般而言:SR(迴轉率)與重播品質有下列的關係,

當:

SR小於0.5v/us時:聲音是模糊不清、聽不清楚,並已嚴重失真。

SR 於 0.5~2v/us之間:聲音沒有層次,有明顯被壓縮的感覺。

SR 於 2 ~ 4v/us之間:音樂沒有優美感,要仔細聆聽才能分辨出樂器與樂器間的差異。

SR 於 4 ~ 8v/us之間:已可約略聽出樂器的質感。

SR 於 8 ~24v/us之間:樂器開始有光澤也可感受音樂的優美。

SR 於 24以上 :可以算是一種傳真了,真實與重播之間的差異一般人耳已無法分辨。

由此可知迴轉率與重播的傳真度有絕對的關係,當然越高的迴轉率對音響重播無疑是一件好事,但要設計出超高迴轉率的放大器無疑的也是一種困難。因為這需要有優秀的零件,精良的電路架構與良好的工作環境,對一部設計精良的純A類放大器而言,這些考量都只是最基本的功夫,概因設計純A類時對各個環節的要求與考量幾乎都是最嚴苛的。

頻率響應:

人耳的聽覺神經主要能聽到的範圍約在20hz~20khz,所以高於20khz的頻率我們是聽不到的,然而現今幾乎所有放大器的頻率響應都是標示20khz到數百khz,其實幾百khz不是重點,重點是相位有沒有漂移,波形有沒有失真,不要以為100khz即時有失真人耳也聽不到所以沒關係,所有的放大器因使用了主動元件的關係(主動元件會有非線轉換特性)所以會產生所謂的內調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也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頻率信號同時送給放大器放大時,彼此產生相互調制,結果出現了多個相當於原來兩個訊號頻率之和或差的新頻率,例如將99khz與100khz同時放大則放大器因非線性的關係會產生1knz與199khz的兩個新頻率,199khz人耳聽不到沒關係,但1khz就可能造成聽感上的不適。這個新產生的頻率,在原來的訊號中並不存在,當然也是一種失真,以純A類而言這種互調失真是可以做到相當低的,A類就是動作在最直線且失真最小的轉換曲線上。

在現實的聲音訊號中,音樂訊號往往是由很多的頻率同時組合而成,而其泛音結構更往往可能高到數十Khz甚至數佰Khz。這也就是新的訊號源SACD、DVD要把頻率範圍上調到數十Khz甚至到100Khz的原因。但這個目的絕對不是因此您就能聽到100Khz的頻率,而是為了避免去破壞音樂的泛音結構。相同的放大器頻率響應到200Khz其目的也不是為了讓您聽到200Khz或者高音更多,而是為了避免高頻域的失真使人耳聆聽的頻域受到影響而變質。

高傳真:

高傳真這三個字對現今的音響玩家似乎已不具吸引力,現在大家都只在乎所謂的 Hi END ,但從某些角度而言高傳真比Hi END來的更確切也更難達成,因為Hi END 的定義較為模糊,而且與價錢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而高傳真的定義則很明確而且直接與聲音有關係。

要達到高傳真首先就是要降低失真,而要判別是否高傳真那就得先認識真實的聲音。

要找到電子的設計專材不難;要找對樂器調音專家不難,但要找到電子的設計與樂器調音兼具的全才那就難了!必竟這是兩門完全不同的專業。因此在製造音響與判別聲音正確與否的過程中出現了盲點。這便使高傳真音響的設計與製作變得更難,也更複雜。100年來科學家們致力於高傳真重播器材的製作,也陸陸續續訂定出一些規格用以輔助音響器材的製作。但我們可以說這些測試規格,可能還不夠周詳,因此無法就規格的好壞來完全斷定傳真與否。也就是說規格做的好離高傳真可能還一段距離,然而規格做的不好失真大,那就離高傳真更遙不可及了。而純A類的目的就是以降低失真把規格做好為第一優先。

設計理念與文化科學內涵

機器上面的圓孔是內置環形變壓器位置所在,在圓孔上下方各有兩個卦象分別為[離]和[坎],[離]象徵光明象徵火,[坎]象徵危險象徵水。有光明使人前進,有水危險使人小心。有水、有火方有文明。

谷津Q系列的設計理念揉合了九宮圖及八卦奧義。

華夏文化的起源「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漢代儒士認為,河圖就是八卦,而洛書就是《尚書》中的《洪范九疇》。

河圖、洛書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之中,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一般認為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主常,洛書主變;河圖重合,洛書重分;方圓相藏,陰陽相抱,相互為用,不可分割。

漢代劉歆認為:「河圖洛書相為經緯。」《漢書·五行志》註)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圖主全,故極於十;洛書主變,故極於九。」「河圖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於方,蓋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數之體也。洛書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所,蓋主於陽以統陰而肇其變,數之用也。」並認為河圖象天圓,其數為三,為奇;洛書象地方,其數為二,為偶。

(《易學啟蒙》)蔡沉:「河圖體圓而用方,聖人以之而畫卦;洛書體方而用圓,聖人以之而敘疇。」並認為河圖主象、洛書主數;河圖主偶、洛書主奇;河圖主靜、洛書主動。

(《洪范皇極·內篇》)清萬年淳以圖之方圓論河洛關係,認為:「河圖外方而內圓」,「中十點作圓布」,「外四圈分布四方,為方形,十包五在內,仍然圓中藏方,方中藏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書縱橫皆十五之數,是又河圖包裹洛書之象。河圖點皆平鋪,無兩折,洛書亦然。」「洛書外圓而內方,圓者黑白共四十數,圓布精其外,包裹河圖之象。」「河圖已具洛書之體,洛書實有運用河圖之妙,因將圖書奇偶方圓交互表之以圖。」

(《易拇》)近代杭辛齋認為:「河圖為體而中有用,洛書為用而中有體。」「有以圖書配八卦者,多拘執而不能悉當,其實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即先天,洛書即後天。」「故圖與書,相互表里,不能分割。」

《易楔》還有人認為河圖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陰陽互抱、生成相依的特點;洛書重「分」,具有奇偶分離,生成異位的特點,兩者一分一合,體現對立統一、盛衰動靜的辯證關係。

《易·系辭上》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說,這個聖人就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周易》和《洪范》兩書,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等諸多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中國歷史文化淵源的河圖洛書,功不可沒。

河圖洛書的本質是數學,是原始古人創造的一項數學成果,數學是人類走向文明的嚮導,三百萬年前的中國原始社會,結繩記事昭示了人類數學文明的啟蒙。

Qi被谷津賦予了更為創新的技術和理念,更為直接和簡便的操控,並以更為親民的價格為音樂音響愛好者帶來高品質的音樂欣賞體驗。音響是一門以數學、物理、化學等為本質的電子工業,經過精密計算,設計製造出來的產品,其中又包涵了電學、人體工學還有美學甚至是一些哲學。

這是信念的堅持,技術的實踐,價值的體現。

耳機簡介:

這次試聽的幾個耳機有傳統動圈單元,也有平板單元。

平板振膜的頭戴式耳機包括耳塞,近幾年相關的牌子和產品越來越多,目前大家熟知的牌子如hifiman、Audeze、JPS、Quad、MrSpeakers等等

平板耳機原理簡單來說是將線圈嵌入於振膜中,永磁體集中在振膜的一側或兩側,振膜中線圈內變化的電流產生磁場,在永磁體的產生的磁場中受力被作用,從而震動發聲。

平板耳機的結構及相關部件相對於動圈耳機較為複雜,耳機設計上所應用的部件也較多,因此大多平板單元的耳機整體都不輕巧,重量大多在400克上下。

聲迪Aiva平板耳機,聲迪是一個國內新興品牌,於今年9月份廣州耳機展發布了這款耳機及入耳式耳塞。Aiva的腔體外殼採用檀木材質,發生單元採用平板振膜設計,單元尺寸為97x76mm,頻率響應為20-40KHz,靈敏度是96dB,阻抗大小為32Ω,重量為420g;

奧蒂茲LCD2:

美國的一個牌子,歷史不算久,2008年左右開始做平板耳機,LCD2是奧蒂茲平板系列的最平價型號,目前市場售價約人民幣7千元左右

基本參數:

頻率響應:5Hz-20KHz

失真度:小於1%

標稱阻抗:50Ω

效率:93dB/1mW

最大振膜沖程:2.5毫米(點到點)

最大輸出:133dB

最大功率處理:15瓦

單元有效面積:39.8平方公分

耳部接觸壓力:1.5N

重量(不含耳機線)540g

Hifiman Ananda平板耳機

Hifiman系列平板系列耳放型號眾多,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技術積累,產品在設計和聲音已日趨成熟,在平板平板耳機領域也占了半壁江山。

Ananda 這個型號作為旗下EDX V2的代替型號,2018年上市,官方定價6299元,屬性定位為高效率直推耳機,即可簡單搭配一些便攜式播放器音源使用。從產品說明書介紹中可得知一些基本設計及性能介紹,如採用了「NEO超奈米振膜」,從而能夠獲得更多的細節及更低的失真,效率方面也能夠得以提高;耳機單元連接線採用兩邊3.5插頭設計,混合式頭梁並可伸縮的設計結構,耳罩採用非對稱設計,能夠更好地貼和臉部。

基本參數:

頻率響應:8Hz-55KHz

效率:103dB

阻抗25Ω

重量399克

拜亞動力T1在2009年上市,也是拜亞首款採用特拉斯技術的耳機,T1 MKII於2015年推出,採用拜亞動力第二代特拉斯技術,

特斯拉是磁通量密度或磁感應強度的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

在耳機的設計中採用特斯拉技術,旨在耳機單元內能提升換能能力,採用強力磁路系統的特斯拉耳機單元通過效率的提升來換取更好的性能。由於增強的高轉換率,電信號轉化為聲音的過程幾乎沒有損失,額外的磁能量可以被轉化成聲學能量。

兩代T1在外形上沒有太大的變化,結構上也大致相似,如耳罩皆為半開放式設計,但在腔體內部的一些結構和部件上,二代有做了一定的優化,如反射板採用了更加堅韌的復合材料,可以有效減低諧振;喇叭單元結構依然是內嵌傾斜設計,這個設計的優勢在能夠獲得更好的聲音指向性。

新版T1在技術及細節方面有諸多的更新和改進,最明顯的就是採用了可換線設計,耳機兩邊單體與導線採用鍍金2.5插頭進行連接,耳機線插頭採用鍍金3.5/6.3標準兩用插頭,另外官方選購的標準XLR 4芯平衡插頭,耳機線也採用了比第一代傳導效率更高的OCC 7N單晶銅。

T1二代主要參數:

頻率響應:5Hz-50000Hz

阻抗:600Ω

標稱聲壓級:102dB

標稱中諧波失真:<0.05%

功率容量:300mW

耳部平均壓力:2.8N

重量:350g

dt1990pro

繼T1 mkII之後,拜亞更新了特拉斯二代的dt系列監聽版本型號,dt1990和dt1770,均在德國本土製造。Dt1990pro定位dt990pro的升級型號,全面改進了單元結構和材料,單元腔體採用開放式結構設計,原廠配備了兩副耳罩及兩條耳機線,兩個耳罩材質均為天鵝絨,但耳罩背面的開孔設計不同,所以也有不同的聲音呈現,官方定義為:均衡型和分析型;耳機單元接口採用雙邊mini XLR 3芯母座,耳機線插頭採用鍍金3.5/6.3標準兩用插頭。目前售價4千元左右。

基本參數:

頻率響應:5-40000Hz

阻抗:250Ω

標稱聲壓級:102dB SPL(1mW/500Hz)

功率容量:200mW

耳部平均壓力:6.6N

總諧波失真:<0.05%(1mW/500Hz)

重量:370g

拜亞dt990pro較T1早上市,開放式動結構傳統動圈單元,頻率響應為5-35KHz,靈敏度96dB,阻抗250Ω,功率需求100mw。定位為電影及混音製作監聽應用。dt990pro上市這麼多年,依然是眾多發燒友喜愛的耳機之一,具有不錯的性價比。

拜亞動力pro版本設計為專業監聽,早前產品型號主要有dt700pro、dt880pro、dt990pro,後續相繼推出了特拉斯技術的dt1770pro及dt1990pro。

dt990pro基本參數:

頻率響應:5-35000Hz

阻抗:250Ω

標稱聲壓級:96dB

功率容量:100mW

耳部平均壓力:3.5N

重量:250g

美國歌德是一家族式小型發燒耳機製造廠商,主要生產頭戴式動圈耳機和耳塞,還有唱頭,成立至今大概有50年的歷史。

歌德GS2000e在2016年上市,從廠家的價格定位,僅次於旗艦ps1000e,高於gs1000e。

GS2000e的單元外殼首次採用了美洲紅木和楓木結合,外圈是紅木,單元內圈是楓木,兩種木頭的結合可以更好降低消除諧振,提升聲音品質。

基本參數:

頻響範圍:4Hz-50kHz

靈敏度:99.8dB

總諧波失真:0.05%

阻抗:32Ω

RS1e這個耳機是歌德最早採用「e」後綴的系列型號,在2014年推出,作為RS1i的升級型號。

在耳機單元外殼的木材、頭梁、單元結構上都有做一些重新設計。

基本參數:

頻響範圍:12Hz-30kHz

靈敏度:99.8dB

阻抗:32Ω

歌德Black Labe l(黑標1)於2018年上市,有別於以往產品的紅木顏色,像是換個外殼的RS1e,這次採用了黑色的耳機外殼設計,用的是美洲橡木,相對於美洲紅木的紋路顯得更加粗狂,從觸感上感覺橡木的硬度高一些,單元也有經過相應的調整。

基本參數:

頻響範圍:4Hz-51kHz

靈敏度:99.8dB

總諧波失真:0.05%

阻抗:32Ω

森海塞爾HD800s

HD800s於2016年上市,作為目前最新的旗艦型號,旨為取代老旗艦HD800,HD800於2009年上市至今已近10年。新老旗艦的外形基本一致,只是在一些細節上及顏色作改進和替換。

HD800s的顏色對於HD800來說像是一個翻轉,一個時亞光黑間銀,一個是亞光銀間黑,從顏色選擇上個人傾向於亞光黑。HD800s相對於HD800的技術創新主要在動圈單元和腔體方面,如添加了新的吸引技術,改善了腔體的共振,提升了背景純淨度和聲音的精準度。

從整體的技術而言,HD800s算是HD800的小幅升級改款。

基本參數:

頻率響應:4-51000Hz(-10dB)

THD,總諧波失真:0.02%(1kHz 1 Vrms)

耳部壓力:3.4N(±0.3N)

阻抗:300Ω

重量(不含耳機線):330g

HD800

頻率響應:6-51000Hz(-10dB)/14-44100(-3dB)

靈敏度:102dB(1kHz/1Vrms)

總諧波失真:≤0.02%(1kHz/1Vrms)

耳部壓力:3.4N(±0.3N)

阻抗:300Ω

重量(不含耳機線):260g

試聽曲目簡介:

1、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III. Rondo (Allegro)

選自《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 2 Romances》(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2首浪漫曲)的第三樂章,回旋曲,快板。主奏小提琴旋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展現了它精彩燦爛的技巧,最後終於進入了炫耀琴技的華彩部分。

飛利浦錄制,環球唱片2000年發行,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指揮:sir colin davis/Edo De Waart;首席小提琴:Arhtur grumiaux

2、Violin Concerto in F Major, RV 282: III. Presto

選自《Vivaldi: Concerti per violino VI “La boemia”》第三曲: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法國NAIVE公司2018年發行

樂團:歐洲嘉蘭古樂團 小提琴:法比奧.比昂迪

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數以百計,此專輯說收錄的六首樂章創作於他1730至1731年旅居布拉格期間,每篇作品都展現出作曲家的驚人才華,華麗的小提琴獨奏與催眠般的樂團演奏爭奇鬥艷;而同一首協奏曲的廣板樂章則棱角分明,頗具現代風格。

3、Danse Macabre, Op. 40

選自《Saint-Saëns: Danse Macabre》(骷髏之舞),迪卡1991年發行,迪圖瓦指揮愛樂/皇家愛樂樂團演奏,韓國小提琴家鄭京和,錄音地點是著名的倫敦金韋斯大廳。

這首曲目的標籤:神秘、可怖、優美、熱血沸騰。

4、Henan Opera- Mulan

選自《粉墨是夢》(Dream of an opera)瑞鳴2006年發行。

第二曲:豫劇《花木蘭》-板胡、大提琴、中國大鼓、琵琶、 梆子、馬鈴、弦樂隊;

梨園傳清響,琴韻賦雅聲。十劇種戲曲變身樂曲再現民族瑰寶,特色民樂與弦樂珠聯璧合。民樂皇后—宋飛、琵琶大師—張強、笛簫名家—戴亞;錄音師李小沛錄制;德國老虎魚後期製作;

為了再現民族文化瑰寶,特意精選出十個劇種各自最膾炙人口亦最由代表性的劇目唱段,將熟悉動聽的旋律以充滿新意的方式進行演繹。

京昆川粵冀豫皖滬越,富有地域特色的音樂元素使得專輯中的樂曲非但毫不冗長,而且深具獨特個性。創造性地保留原創劇種的特色,主奏樂器模擬人聲唱念,中西結合,國樂交響化的整體編曲配器風格,使得原本單薄幼細的唱腔外觀呈現出恢宏景致。

5、Piano Concerto No. 4 in G Major, Op. 58

選自《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No. 4 & No. 5 “Emperor”》(貝多芬:第四第五號鋼琴協奏曲),DG唱片公司1962年發行。

指揮:費迪南德.萊特納 演奏:德國柏林愛樂樂團 鋼琴:威爾海姆.肯普夫

貝多芬一生共創作了5部鋼琴協奏曲,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作於1808-1809年間,前四部鋼琴協奏曲首演時都是由貝多芬親自擔任鋼琴聲部的演奏,但是當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首演時,因為貝多芬基本失聰,無法勝任鋼琴演奏,只能由他的得意門生,著名的鋼琴演奏家車爾尼擔任獨奏。後來又由17歲的李斯特在巴黎演奏而大獲成功,聲名遠播。

《第4協奏曲》的平衡十分自然。肯普夫靈巧的指法和明暗相交的音色很能抓住人,指揮家控制有素,保證需要了詮釋的整體性。雖說肯普夫的《皇帝》算不得一史詩般演繹,但是卻很有力度,令人振奮。肯普夫的音色範圍寬廣,甚至連半音都不放過,手指好像在鍵盤上一掠而過,極強處又跳躍、有衝擊力。萊特納的管弦樂配合水平極高,柏林愛樂樂團的演奏既有氣勢又悠揚溫情。只是對於CD的轉錄有保留意見,低頻有些過於響亮,管弦樂團齊奏時多少有些模糊;鋼琴的音色自然,但是在管弦樂團中定位不確定,有點今偏後,不過並沒有影響音樂的效果。

6、Sonata for Arpeggione and Piano in A Minor, D. 821: I. Allegro moderato

選自《Schubert: Arpeggione Sonata》(舒伯特:阿佩喬尼鳴奏曲)第一樂章:a小調大提琴鋼琴奏鳴曲;迪卡1961年錄音。鋼琴:Benjamin Britten 大提琴:Mstislav Rostropovich

1824年舒伯特創作這首a小調吉他形大提琴奏鳴曲(Sonata for Arpeggione D.821),又譯阿貝鳩奈奏鳴曲。全曲分三個樂段,在開篇的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里令人感到愉悅又熱情奔放的a小調第一主題,與歡快如涓涓細流的C大調第二主題形成鮮明對比。盡管在接下來的奏鳴曲形式的樂旨較為簡單,但其富有想像力的特質依稀可辯認出自於舒伯特的靈感,以F大調優美的鋼琴在輕觸中開始發展到與吉他形大提琴的撥弦交相輝映。

7、Salmo 112 Laudate Pueri, Rv600 : A Solis Ortu

8、Salmo 126 Nisi Dominus, Rv608 : Nisi Dominus

選自《Vivaldi: Vespri Per L’Assunzione Di Maria Vergine》(維瓦爾第:聖母晚禱)

112 Rv600分10個段落,為女高音獨唱和樂隊伴奏,小提琴協奏。

126 Rv608分9個段落,為女中音和樂隊伴奏,大提琴協奏,大提琴的低沉效果與前一段形成鮮明對照。

9、Messiah, HWV 56: Air. But who may abide (Dublin Version, 1742)

選自《Handel: Messiah, HWV 56 (Dublin Version, 1742)》第六曲男低音Matthew Brook,2006年英國Linn出版發行。

《彌賽亞》是亨德爾23部神曲之中最傑出的作品,在巴洛克音樂特別是巴赫和亨德爾作品的演奏領域, 英國指揮家John Butt 及其樂團 Dunedin Consort 堪稱權威。

10、風兒雨兒(日文) [Live]

選自《復黑王: 鄧麗君演唱會現場錄音版》,環球唱片2011年發行,

《風兒雨兒》出自鄧麗君1985年在日本東京NHK大會堂演唱會,這場演唱會採用的是多軌道錄音,鄧麗君的人聲獨立成一個軌道。而伴奏,和音,觀眾現場音也都獨立錄制。

11、舊情綿綿

選自張學友《我與你》專輯,寶麗金1993發行,此專輯的錄制代表了該年度香港歌壇唱片製作的最高水準,採用古典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的製作方式,其中以鋼琴和提琴作為主要伴奏樂器。2005年,環球香港公司出版了《我與你》的傳奇版,在原專輯的基礎上增加了四首歌.

12、Heartbreak Hotel (feat. Faith Evans and Kelly Price)

選自惠特尼.休斯頓《My Love Is Your Love》專輯,該唱片1998年發行,並獲得第43屆格萊美最佳R&B女歌手獎項。此專輯第四曲《whene you believe 》由惠特尼.休斯頓與瑪麗亞凱莉合唱完成,也是動畫片《埃及王子》的主題曲。

13、My little Angel

選自《High Endition Volume 5》(德國高級音響協會示範CD VOL.5)

德國高級音響協會推出一系列的示範唱片,這張以藍調人聲和樂器為主的錄音於2005年推出,

精湛的錄音,精彩的演繹,也是對音響系統的綜合考驗。

14、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I. Adagio – Moderato

選自杜普蕾《The Heart of the Cello》,第一樂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華納2017年發行。

指揮家是英國Sir John Barbirolli,倫敦交響樂團 。

15、Main Theme IV – The Sacrifice (Instrumental)

選自《一代宗師》電影原聲主題曲,中提琴與鼓的合奏。環球唱片2014發行,由日本電影配樂家Shigeru Umebayashi及法國電影配樂家Nathaniel Mechaly製作,電影導演王家衛監制。榮獲奧斯卡及香港電影金像獎等16項提名。

16、Follow You Home

選自《All the Right Reasons》,加拿大搖滾樂隊Nickelback在2005年發行的一張專輯,發行公司:Roadrunner;這張唱片創造了900萬張的銷量,獲得:美國流行專輯榜冠軍;加拿大流行專輯榜冠軍;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流行/搖滾專輯」;Billboard《世紀暢銷搖滾專輯》之首

樂隊成員:Chad Kroeger(主唱/吉他手),Ryan Peake(吉他手),Mike Kroeger(貝斯手),Daniel Adair(鼓手)

17、160 Bpm

選自《Angels & Demons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天使與魔鬼》sony 2009年發行,Hans Zimmer配樂打造,將電影中時而驚悚、時而天人交戰的心理層面絲絲入扣地交織呈現;美國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在片末的小提琴獨奏,讓這張專輯的精彩性更增添不少。

此專輯包括的藝人有:Hans Zimmer, Joshua David Bell, Heitor Pereira, Martin Tillman, Ryeland Allison, Satnam Ramgotra, Endre Granat, Julie Gigante, Steve Erdody, Brian Dembow, Nico Abondolo, Michael O’Donovan, Nick Glennie-Smith, Howard Scarr, Jacob Shea & Noah Sorota

18、Fighting Dirty

選自《Deadpool 2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死侍2》於2018年5月18日在美國地區上映,電影的同名原聲帶專輯也當天發行。

影片主題曲由加拿大流行天後席琳.迪翁錄制的歌曲《Ashes》於5月3日以預購單曲的形式發行,歌曲的音樂錄影帶由David Leitch執導拍攝亦在歌曲發行當天發布。《Welcome to the Party》作為專輯的第二首預購單曲於5月15日發行。

主觀聽感部分

拜亞動力三個耳機的主觀聽感評述

解析度,或者可以稱之為清晰度,假設dt990pro為800×600,那麼dt1990pro和T1II則是1920×1080的級別,dt990pro由於單元和技術的原因,導致了在解析度和信息量方面的落後,聲場的營造、層次感、定位、樂器結像力,相比也弱於dt1990pro和T1II。

T1II的音樂氛圍感營造是1990pro和990pro所不具備的,可以讓聆聽者好像就是置身於音樂廳欣賞音樂,這種氛圍感來自於T1整體的聲音帶有輕微的渲染,並有輕微的柔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音染,音染這個東西就好比我們烹飪時的調味,其調味料的配比、調味料的量,根據廚師對食材、對人飲食喜好等的了解和把握而施加。調味的施加把握得當則可更好發揮食材的特性,而調味過度或不當,則會掩蓋或破壞食材本身的味道。

T1II的這種渲染是一種美化,聲音是健康也是舒服的,這個特性在Vivaldi和Handel兩首女聲詠嘆調中表現明顯。而dt1990pro則顯得「剛正不阿」,少了T1ii的那種「情感」的表現,但這也不影響dt1990pro的聽感表現,沒有過多「情感」對聲音的修飾才對得起「pro」的行頭,聲音的呈現也顯得更為純淨和直接。

T1II在回放人聲時,給人的聽感是「寬鬆」,坐在沙發上那種寬鬆的舒適感,而dt1990pro相比則是辦公椅「正襟危坐」的感覺,但這也恰是pro該有的表現。

弦樂的表現上,在粉墨是夢《花木蘭》和杜普蕾《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及維瓦爾第《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綜合表現上,可以明顯感覺到3個耳機的表現差異。

dt990pro在板胡、大提琴、琵琶的位置定位上精度及分離度偏弱,dt1990pro樂器定位相對精確,並且樂器的結像呈現明顯優於dt990pro,樂器的形體感,小提琴的光澤度,包括樂手在換弦或揉弦、弓弦摩擦的細節也都呈現到位。dt1990pro的高頻信息量及細節的呈現豐富,延展性良好,dt990pro相比弱之;T1II則在dt1990pro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美化,呈現出更為鮮活、優美、舒適的聽感。

T1II則在dt1990pro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美化,TII高頻的信息量最大,細節的呈現也是最為豐富。

在低頻和整體動態的表現,dt990pro和T1II的低頻量感均比dt1990pro要多,下潛也要相比深一些,但dt990pro的低頻收斂較慢,聽感上表現為比較散和稍微模糊,T1II則是寬鬆而不散,下潛有深度收的也乾淨利索;而dt1990pro的低頻表現相比這顯得均衡,低頻的質感,量感、下潛都表現到位。

整體的動態表現,在回放大場景、大動態範圍的曲目時,dt1990pro表現出優秀的安定感,有種「臨危不亂」的感覺,層次感、空間感表現俱佳;dt990pro受限於解析度和信息量,在這種場景下的表現較為「保守」;而T1II則能夠很好地表現出那種「氣勢」,但有一點不足之處是當在持續大動態大音壓的回放過程中,細節、定位、包括人聲都會變得稍微模糊化,甚至還有大動態時產生輕微駐波的表現,這或許跟耳罩半開放半封閉結構有一定的關係。

三個耳機的簡單總結:

T1II、DT1990pro、DT990pro這三個耳機從技術、設計、包括產品售價定位明確,位階依次從高到低。

從音樂欣賞的角度來衡量,那麼dt990pro較為適合高品質音樂鑒賞的初級應用,即為「知覺欣賞」,能夠基本滿足我們對音樂回放聆聽和辨別;而dt1990pro則適合「技術欣賞」,讓我們可以通過音樂的回放去辨識音調、音色、節奏、力度等要素;而T1ii則適合「聽覺欣賞」的綜合需求,包括了我們欣賞音樂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歌德幾個耳機聽感:

GS2000e與PS1000

美國歌德耳機的標籤就是:粗獷,個性張揚,體現在耳機的工藝用料、設計、包裝和聲音呈現上。

在「黑標II」這個型號還沒出來之前,gs2000e作為歌德木碗系列的旗艦型號,在繼承傳統風格的同時,多了一分「柔順」的特性,這或許跟單元外殼兩種木材的應用有關聯。這個「柔順」的特性在三個頻段都有所體現出來,高頻不會像ps1000那樣具有「侵略性」,中低頻也變得相對「保守」許多,中頻的質感、低頻的彈性都是屬於「點到即止」,這樣整體也就帶來了相對寬鬆的聽感,包括耳機在佩戴上也是相對輕鬆。PS1000與GS2000,一個「粗獷張拔」的金屬特性,一個「內斂柔和」木質特性。

BLACK LABEL I與RS1e

我們姑且把BLACK LABEL I看做是RS1e的一個改款型號,Rs1e的聲音呈現調性與gs2000e類似,柔和略帶暖調,但由於耳機單體與腔體的差異,相比gs2000e少了那份寬鬆感。

從RS1e換上黑標I,給人的感覺是煥然一新,相比之下信息量滿滿,優秀的解析度呈現出來的畫面感甚是吸引人,高頻給人的感覺是「漂亮的」,小提琴的高音有良好的延展性和細膩度,音色也更加自然;其它樂器的表現如琵琶、貝斯呈現出的那種「穿透力」讓人過癮,女高音的質感表現到位,信息量的充足也呈現出不錯的活生感。

黑標I的中頻可以用「不偏不倚」來形容,沒有明顯的色調,質感凸顯,與高頻和低頻的斜街也自然;低頻的量感、下潛、彈性非常均衡,能夠很好表現出低音的重量感。

除了黑標II,黑標I是我個人聽過的眾多歌德耳機中,聲音表現最均衡全面的耳機,每個方面都表現的能夠讓人滿意。

但人無完人,機亦如此,黑標1雖然每個方面的表現都到位,然而低阻抗高靈敏度的特性以及單元尺寸、結構等原因,導致了在一些大動態、大場景的音樂下,表現出稍微吃力的狀態,如果持續施加大音壓,聲音就相對容易出現失真,但這種情況在實際的聽音過程中不多。至此也讓人期待黑標II的表現,這里留作念想。

森海塞爾幾個耳機的聽感:

森海塞爾從HD600推出之際,在升級、技術和聲音呈現等綜合方面,獲得了眾多的褒獎及發燒友的追崇,成為一個時代的高端經典代表。上市至今差不多有20年的時間,期間經過兩次小改版,主要體現在包裝和一些細節上。

森海塞爾目前在售高端民用hifi頭戴式耳機的型號,從hd600到HD650,HD660s,從HD800,HD700到HD800s,HD820組成了規模不小的家族陣容。

毋庸置疑,HD800/HD800s得益於單元尺寸及耳機腔體的設計,在聲場營造方面獨具特色,其規模感龐大,通過兩個耳機的聆聽對比,可以明確感受到HD800s在HD800的基礎上做了優化,聲音整體的厚度有所增加,包括中頻和低頻,這個做法讓HD800s整體呈現出一種「暖調」,從耐聽度這個方面說來要比HD800更加有「親和力」。但這種「暖調」也導致了結像稍微有些弱化,在樂器和人聲方面都有這種體現;但這種弱化相對HD800來說,帶來的好處就是讓聲音的「耐聽度」變得更好。

HD800有時候會給人有一種「嚴肅」的感覺,還有就是大家常提起的中頻「空洞」感,如果聽HD600或者HD650後過渡到HD800,確實是會有一種「空」的感覺,這種感覺來自於HD800的佩戴感和腔體結構,但也正是由於這種腔體設計和大尺寸的單元應用,才具有如此大規模的聲場呈現。

不可否認HD800s是一只有著高級設計感和技術的耳機,在聲音的回放呈現也有獨到之處,

HD800s聲音的調校,就是要我們能夠舒適的心無旁騖去聆聽和融入音樂。

HD600與HD650的關係類似HD800和HD800s,皆是聲音走向的變化,森海塞爾當年HD580到HD600,也是如此,都引發耳機hifi圈各種爭論的話題。或許今年上市的HD660s可以是作為HD600和HD650在自家高端耳機這個位置的一個「代表」,那前兩位老大哥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這次由於時間有限,缺席了HD660s,在這里也留作念想。

幾個平板耳機的聽感

平板耳機都是「重量級」選手,先說說手感和佩戴感,聲迪Aiva這個耳機的重量420g在三個耳機中排第二(LCD2為540g,Ananda為399克),由於耳機腔體使用了檀木材質,並且腔體的尺寸相對較小,拿在手里戴到頭上感覺就是兩個秤砣,耳罩可以包住耳朵;Ananda是三個耳機中最輕的,並採用了不少輕量化材質,橢圓形的耳機腔體和耳罩對耳朵的包裹性和兩部貼合性都不錯,整體的佩戴舒適性良好。LCD2的單元腔體外圈採用木環裝飾,相當厚度的小羊皮耳罩帶來良好的包裹性和舒適感。

LCD2戴上頭,給人一種「厚重感」,回放幾首小提琴協奏曲的時候,高頻類似靜電耳機的感覺,表現出細膩、綿柔的特性,具有不錯的聽感,而當大提琴、中提琴、銅管、鼓的合奏出現時,那種「濃鬱的」滾滾而來的低頻讓人稱讚,並且,低頻的爆發力也相當不錯,低頻的規模感龐大。

在回放《my little angel》其電吉他、貝斯、人聲、鼓整體的表現比較到位,高頻的信息量、中頻的密度、低頻的下潛和彈性到位,樂器的形體感能夠較好呈現。LCD2整體的聲音風格偏「暖調」,並有不錯的解析度,在人聲和弦樂的回放均有不錯的表現。

Ananda三頻銜接過渡自然均衡,可能是由於低阻高靈敏度的設計,相比LCD2聲音的「重量感」稍顯弱了那麼一點,但這不影響整體的聽感,聲音整體呈現出一種「寬鬆」感;低頻有一定的量感和規模,但下潛深度稍顯不足,收的比較快,高頻信息量和結像都不錯,如果延展性再好一些,那麼整體的鮮活度則會更佳。Ananda這個耳機的標籤是:舒適、寬鬆,輕量化的設計,舒適的佩戴,寬鬆的聲音呈現。在各種類型的音樂回放都有相對均衡寬鬆的表現。

初聽聲迪Aiva,聲音的整體表現像是動圈單元特性,明快躍動的特性,有著很高的解析度,

細聽之後發現高解析之下信息量稍顯不足,人聲、小提琴、琵琶、等的高頻呈現稍微發「幹」,

中頻有一定質感,但從聽感上稍顯偏薄,顯得有點「躁」。但這個時候通過調低Qi的阻尼,「幹」「躁」的現象明顯得到大幅改善,高頻明顯「柔順」,中頻密度感也增進不少,並且低頻的彈性凸顯。

調低阻尼後音壓會變小,這時候再適當調高音量即可。

寫在最後

現今數位hifi音頻產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解碼耳放一體機、膽機,石機,台式,便攜;特別是hifi耳機,動圈,平板,靜電,動鐵,各品牌,各形制,各型號,種類數量繁多,當我們為了欣賞音樂而進行音響器材選擇時,不免心中會有困惑,有時候甚至會迷失。唯有秉持科學的態度,理性的認知,養成良好的價值觀和價值判斷,方能尋獲自己心中所願。

音響科技時代的產物–谷津Qi解碼耳放前級一體機

純甲類全平衡電路耳機驅動;獨家「阻尼系數」調節;平衡耳機驅動及平衡前級輸出;32位元數位音量演算;編程式音量調節控制;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