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衛星背後的平安「科技戰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 | AI 財經社牛耕

編輯 | 趙艷秋

12月22日,平安銀行發射了金融業的首顆衛星「平安1號」,成為中國長征八號的第一批乘客。伴隨物聯網衛星星座建設逐漸完成,未來南北緯18°-54°的廣袤地區,都能用物聯網來管理資產。

在互聯網巨頭們癡迷於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短期變現時,中國平安為什麼能在數十年的長周期視野下埋首硬核科技創新?

故事要從馬明哲這個中國平安的掌舵人說起。2013年夏天,馬明哲有一次穿著無袖T恤,出現在平安內部互聯網業務高管的一個飯局上。大家都很吃驚,覺得馬明哲今天很酷。馬明哲說,「本來還想穿短褲,但夫人不讓。」

這個故事後來被無數次提起,來作證馬明哲對科技企業轉型的渴望。馬明哲認為,全球科技巨頭才是金融業的「終極殺手」,金融行業必須主動擁抱科技。「平安要成為改革的產物,而不是改革的對象」。

多年過去,平安的科技轉型已經獲得外界認可。12月初,《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平安集團是一瞥未來金融的窗口」。2019年在上海召開的人工智慧大會上,平安獲頒科技部普惠金融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平臺創建資質,成為唯一入選的金融機構。

回顧平安的科技轉型,平安能拿出哪些成果?在2020年這個疫情肆虐、金融業尋求新增長、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特殊節點,平安又能拿出哪些科技應用?

金融科技:做平臺型公司

平安的金融科技轉型可以分為四大階段:2000年初次探索電商平臺;2002-2013年開始用科技改良金融服務;2013-2016年正式探索「金融+科技」轉型;2016年提出「金融+生態」,開始構建生態圈,對外輸出技術。

在「金融+科技」階段,從平安誕生了11家科技公司,它們主要是服務平安自營客戶。類似「自己狗糧自己吃」,平安也有「牛刀效應」(殺雞練手)和「技術盈餘」說法,即先用自己的產品去打磨技術平臺。

一顆衛星背後的平安「科技戰事」 科技 第1張

圖/視覺中國

這一階段的典型業務是普惠金融。2006年,平安作為深圳最大的金融機構,開始為市民提供貸款。

平安的最大創新是摒棄了「信用保證保險」模式,而是借助金融科技去挖掘客戶需求、判斷對客戶的放貸細節。他們瞄準了一群經營類客戶:黑龍江佳木斯收木耳的種植戶、重慶牌坊壩村養殖基地的個體戶、內蒙古海拉爾編織傳統絲線的手工人……

截至2019年底,平安普惠累計為1200萬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借錢服務。這一年,新增人群中有近四成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約六成借錢人從未拿到過銀行經營類貸款。而在企業端,民營企業占平安銀行投放貸款企業的70%以上,小企業同比增長142%。

這些成果,也被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寫入《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

當技術打磨完畢,平安開始把科技平臺化,對生態圈輸出。這即是2016年開始的「金融+生態」階段。平安的科技從服務自營客戶,變成「平臺型+工具型」公司,成為平安集團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在全球疫情沖擊下的,2020年前三季度,平安集團整體營收9951.22億元,科技板塊營收650.28億元,同比增長8.3%,是平安內部最有韌性的板塊。

在這一階段,典型業務是金融壹帳通。這家公司成立於2015年12月,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FinTech(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覆蓋從營銷獲客、風險管理到運營客服的全流程服務。盡管平安銀行的資產隻占中國銀行業的3%,但金融壹帳通卻服務了三四千家各類金融機構,幫助他們進行科技轉型。

科技平臺化戰略,在金融壹帳通上體現得極盡描摹:「如果技術只給自己使用,那麼滿打滿算只能服務3%的市場。但這幾百家銀行的資產規模是極大的。這就是創新型的輕資產的杠桿效應。」平安集團聯席首席CEO陳心穎說。

在平安內部,養著一支11萬人的科研團隊,包括3000名科學家。平安開發出的技術會在子公司共享,同時子公司又有自己的應用科技。比如同一個「微表情」識別技術,平安普惠可能拿來識別騙貸,平安銀行可能拿來調查客戶滿意度,或者預測是否對某一產品感興趣。

這些產品因為受眾廣泛,成本經過充分分攤。「使用平安的產品,在價格上必然比一家金融機構自建體系低很多。」金融壹帳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說。

截至2019年底,中國全部大型銀行、99%的城商銀行和52%的保險公司,都是金融壹帳通的客戶。有分析認為,金融機構被平臺化科技產品繼續滲透,仍是大勢所趨。

在2020年,很多新基建涉及的產業都面臨升級需求,但中小企業融資難缺乏啟動資金。金融壹帳通在幫助中小微企業的解決融資問題上,也形成了一套打法。

2020年1月,廣東上線的中小企業融資平臺,便由金融壹帳通提供技術支持。這一平臺已采集廣東超過1100萬家企業資訊,建立起企業畫像和風險評級。在融資端,平臺對接了金融機構超過300家,上線融資產品超過800個,申請貸款超過145億元。

對金融客戶來說,很少有企業具備區塊鏈能力。金融壹帳通也聯合福田汽車,建立福金All-Link平臺,將核心企業和鏈屬企業的應收帳款資訊都記錄在區塊鏈上,讓核心企業的信用能力能穿透多級,成為供應商和經銷商貸款的依據。

智慧城市:殺進深圳浙江

IDG預測,2017-2021年智慧城市平均增速將超過18%。這是每個巨頭都不可忽視的生意,平安也不例外。「各種商業機會都能和智慧城市聯繫上,它是沒有邊界的。」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兼CTO胡瑋說。

馬明哲甚至表示:自己每天想的都是智慧城市,打高爾夫球時都在琢磨。某一次,平安給政府部門遞交方案,馬明哲親自參與修改了94版。

2017年10月,平安科技公司成立智慧城市事業部。2018年9月,智慧城市公司單獨掛牌。當時公司擬定的名稱是「平安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但深圳市領導認為,深圳是國際化大都市,平安的野心又很大,應當在名稱中加入「國際」兩字。作為鵬城驕子,平安一開始就被寄予厚望。

一顆衛星背後的平安「科技戰事」 科技 第2張

圖/視覺中國

平安智慧城市業務的轉折點,也就發生在這一年。

2017年年初,深圳市招標房屋租賃平臺,平安因為經驗不足,輸給了深圳另一家巨頭。這激起「常勝將軍」馬明哲的鬥志。

2017年年底,深圳要開發一款市民自助App,平安再次出征。胡瑋回憶說,那一陣只要政府領導調研平安,總會看見三樣東西:移動辦公平臺,包括政府OA,市民生活的Demo平臺,以及一款大數據展示平臺。智慧城市的優先級成為重中之重。

在廢寢忘食的努力下,平安最終拿下項目。2019年1月,「i深圳」App上線,成為平安在智慧城市疆域上打贏的第一場大仗。

拿下這塊業務,平安智慧城市在深圳逐漸站穩腳跟:2019年2月,平安與深圳國際仲裁院簽署「智慧仲裁」建設戰略合作協議;2019年9月,平安聯合深圳安全研究院、深圳市公共安全義工聯合會,打造出「平安守護者行動」的首個「安心社區」,深圳市梅林一村社區。2020年4月,平安銀行受深圳市民政局委托,推出「頤年卡」,集成身份識別、政策性津貼發放、銀行儲蓄卡、市政一卡通等多種功能。截至年底,這張卡發出60萬張。

但平安的目標不止於此。2019年4月,浙江某市政府啟用「一窗受理、四端協同」平臺,這一平臺正由當地政府同平安打造。「平安智慧城市能進入深圳、浙江這兩個地區,我相信,但凡做互聯網的人都明白,是非常不容易的。」胡瑋說。

隨後,平安智慧政務又拓展到北京、重慶等20多個城市、30多個委辦局推進的50多個項目。平安的智慧財政系統,則被財政部PPP中心和幾十個省市推廣使用,管理超過萬億元資產。

在新基建浪潮來臨後,平安智慧城市也推出了「1+N+1」的智慧城市體系,覆蓋「醫行住學安、養保法政財」等多方面的城市治理需求。例如,在智慧政務方面,平安智慧城市與各級城府合作,輔助管理各地成本與投入產出效能、監測關鍵投資項目、預測核心經濟指標走勢。

具體到今年特別火熱的兩個領域,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就能一窺平安的布局。

「工業互聯網供需直通車」產品,能夠識別生產線的產能情況,撮合給急需產能的企業。該平臺已經盤活客戶企業85%以上的產能資源,實現90%以上的供需準確度,並逐漸拓展到為供應鏈上下遊協調生產。

在這聯網方面,平安智慧交通則面向政府、企業和個人三端用戶,建立起「端-管-邊-雲」生態。平安與無錫工業和資訊化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無錫本地的車聯網運營、智慧交通治理等。

智慧醫療:坐擁超級入口

平安為什麼要做醫療業務?一個原因是:平安有2億金融客戶,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大病險等很多保險和醫療相幹,可以形成商業閉環。因此,平安將醫療也納入核心業務的範圍內,希望以「保險+AI+醫療」,建成全世界最大的數據驅動型管理式醫療服務體系。

在2020年9月,平安首次披露了「醫療生態圈」戰略:其頂層是面向政府的智慧醫療健康雲平臺;中層是「PPP」,即患者端(patients)、醫療服務端(provider)和支付端(payment);底層是「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支持的疾病篩查、預測和診療系統。

一顆衛星背後的平安「科技戰事」 科技 第3張

圖/視覺中國

必須要建成生態圈的原因是:醫療鏈條太長,需要每個子公司明確自己的主戰場,互相「不越位」,打好配合戰。

而這個醫療生態圈的大本營,是患者端的「超級入口」平安好醫生。它縮短了患者與醫生的溝通距離,並補充其他醫療環節所需服務,如體檢、買藥。截止2020年底,平安好醫生在患者端用戶超過3.47億,月活超過6727萬人;在醫生端匯集近萬名醫療專家;並有合作線下藥店11萬家,線下診所4.9萬家,體檢中心2000多家。

按照平安的戰略,整個醫療生態圈的建設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將平安好醫生建設成全國最大在線醫療入口,這一目標已經完成。第二步是從在線問診走向「醫到藥」的閉環,為此平安已經獲得藥品B2B(企業到企業)和B2C(企業對個人)牌照,目前正在申請「互聯網醫院」。第三步是引入更多服務供應商,建成完整的生態圈。目前平安正處於第二個階段。

在醫療「新基建」方面,平安智慧醫療也打造了AskBob衛健、AskBob醫生、AskBob影像、AskBob慢病四大應用場景,依托平安集團的底層技術,提供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端到端解決方案。

以AskBob衛健為例,這是平安智慧醫療為衛健委打造的監管AI助手。在疾病預測上,平臺與重慶市疾控中心合作,建立流感與手足口預測模型,實測準確率超過90%。在新冠疫情期間,平臺還為全國20多個省市提供智能疾病預測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全國有醫療能力的巨頭紛紛上陣。平安也查驗了一把自己的能力。作為線上溝通工具,平安好醫生率先推出24小時線上問診,疫情高峰期累計拜訪量高達11.1億次。平安醫保科技的移動CT影像車則奔赴武漢,通過遠程閱片輔助診斷。

此外,平安旗下還有公司入選第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定點機構,平安智慧城則為國家相幹部委、多地政府提供疫情預測、復工復產的平臺,疫情預測單日準確率超過98%。

在輸出自己的醫療力量之外,2020年平安集團還捐助物資超過1.8億元,並為1.5萬名一線工作人員和800萬名疾控醫護人員無償提供專屬保險和救助,保額超過13.5萬億元。2020年底,平安集團及旗下公司,分別獲得2020年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要、突出貢獻企業榮譽稱號。

結語

在平安投入科技的許多年裡,很多人都在問一個問題:中國有那麼多互聯網巨頭,你們為什麼還要自己做科技創新?

「平安和互聯網公司真正拉開差距的地方,是在應用場景上。」平安集團科技創新部總裁喻寧說,只有把技術大範圍運用起來,才能產生競爭差異。有投資人也解釋說:「你能做出世界級的應用,不在於你比別人更聰明,而在於你見過這麼大的需求規模。」

一顆衛星背後的平安「科技戰事」 科技 第4張

圖/視覺中國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平安每天會接入和撥出1000萬個電話,平安的「語音座席」項目有4500個場景。由此孕育出的應用,是只有一兩個場景的AI公司無法想像的。例如平安產險,能夠通過AI識別通話並智能調度,將事故車輛撤離現場的速度從40分鐘縮短到5分鐘。

馬明哲很早就判斷:金融行業只能實現線性增長,只有互聯網科技才是實現指數型增長的希望。

2020年疫情也驗證了這一判斷:在金融行業被疫情普遍拖累的情況下,平安科技板塊卻開花結果,貢獻了財報中的一抹亮色。

在2020年半年報中,馬明哲層寫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發初心立志,就是種因;守初心踐行,方得善果,是為好頭不如好尾。」

當然,科技創新並非要求企業不賺錢,而是不急功近利,才能像中國平安一樣在長周期視野下贏得技術變革帶來的更大收益。如果更多的公司能像中國平安一樣,運用數字化技術探索未知,再與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結合,將產生巨大的科技創新勢能,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