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隨著萬物聯網時代的到來,5G正潤物細無聲地重塑人類社會。5G商用一年,企業加速告別舊生存方式,面臨以合作為基礎的新競爭。那些創造著未來智聯世界運轉「養料」的公司,以及參與數字基建的5G從業者們,他們一邊改變這個世界,一邊在不斷變化的生態中發現自己的位置與價值。華為在2020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MBBF)提出了5.5G概念,多出的「0.5」又拓寬了多大的想像空間? 5G的下一站駛向何方?
新年即將到來之際,著名學者、商業觀察者、評論家吳伯凡,物聯網智庫創始人、5G產業促進中心秘書長彭昭,華為無線營銷副總裁朱慧敏等人相聚在新年檔特別節目《5G請回答》,大家以茶會友,並以紅黃藍這三種不同茶色為對話軸,暢談5G的現在與未來。當日節目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主持人周運主持。
我們為什麼沒有大範圍感受到5G的存在?
周運展示了央視今年運用5G的兩個經典的場景:一個是央視將5G技術用到對武漢雷神山、火神山雲搭建直播中,全國人民都當了雲監工;還有一個是央視直播珠峰高程測量,5G信號覆蓋到了珠峰頂上。
除了如上相對特定的應用場景,5G到底在哪些地方是真實生根發芽了,這一年為什麼大家對5G感知並不如想像強烈?
對此,吳伯凡表示5G尚處於播種期,呈現滲透性,滲透在各種各樣的生產、服務與產品裡,潤物細無聲。 「如果把5G發展周期理解為四個春天,現在是立春,可能雨水都沒到,到了驚蟄,萬物萌動,大家可能感受更深。」
彭昭表示5G的「驚蟄」是一個正態分布的周期,各行業進入「驚蟄」早晚不一。 朱慧敏非常認同這個觀點,比如一些傳統行業需要數字化轉型時間,存在輔導期或是孵化期。「今年一年,2億用戶感受到了5G速度,但4G累積2億用戶花了好幾年,5G的發展速度超過上一代技術 。」
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朱慧敏:一萬個讀者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萬個人對5G可能有一萬個不同的感覺。一方面,5G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約涉及到3-4年的建設期;另一方面,創新技術在一個社會系統被運用的人數達到了10%到20%,這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中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我們還需要等待一下。
不能用一個百米沖刺的運動員的規則,來評判一個馬拉松運動員
彭昭:今年是千行百業的頭部企業在做示范。在此過程中,大家「混血」推進5G發展落地,所有參與者形成合力才能把一個5G的項目做好。以智慧礦山為例,之前沒有智慧這個詞,它就是一個傳統的煤礦,最深位於地下500多米,現在通過5G直接把信號傳到地面,就不用像以前一樣派工人下到礦底工作。5G很好地解決了之前行業的痛點,並加速向傳統行業滲透。
5G就像空氣一樣,它不在,你就會很難受。
吳伯凡:與4G、3G都不太一樣,5G是非延續性的。例如我今天喝到的這杯茶,包括下訂單等整個供應鏈有可能會用到5G,但是你喝到的就是這杯茶而已。我們對5G感受越來越間接,就像空氣一樣。它在你身邊,你不覺得它在;但是它不在,你就會很難受。
5G到底強大在哪裡?
5G的強大之處就在於使能萬物智聯。3G開啟了移動互聯網,4G令移動互聯應用全場景落地,而5G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在節目中的黃色思考時間,談及各自印象深刻的5G應用場景,幾位嘉賓不約而同提到了5G在遠程診療中的運用,據朱慧敏在節目中表示,截至今年年底,國內已有數千家醫院部署了5G。
5G實現毫秒級的傳輸時延要求
朱慧敏:遠程診療對上行頻寬要求非常高。相比4G,5G讓視訊連線更加清晰。清晰的意義在於它能更好去遠程輔導醫生。例如遠程指導縣級市的醫生來做超聲針刀診療,這個時候輔以一個視訊照相頭的回傳,還有超聲回傳,醫生能清晰知道針位到哪。這種遠程操作不再是故事,不再是科幻小說,它真實發生。
吳伯凡:時延在醫療上是人命關天的事。時延理論上是永遠不可能清除的,但是你要把它縮短到以毫秒計。
5G構建神經網路,迅速做出反應
周運:5G現在是在構建一個「神經網路」,這個網路更像一個社會,甚至於能夠直接和我們人體馬上產生反應。
吳伯凡:比如說現在的供應鏈,過去基本上是在傳遞資訊、物流和資訊流。未來供應鏈演變成一個神經系統,能夠迅速地做出反應,這個演變過程的底層基礎就是5G。
彭昭:這是一個5G的超能力,即邊緣計算與邊緣智能的能力。
朱慧敏:作為一個基礎平臺,5G和邊緣計算、雲,還有人工智慧這些技術結合在一起爆發更多想像。所以5G網路要建好,雲要跟得上,AI要跟得上,才會有更強大的聚變效應。
5G助力機械視覺,完全把人解放出來
周運:今年還有一個讓我很震動的事情,就是「黑燈工廠」,工廠完全不開燈,但裡邊機器全看得見,機器在這個完全黑暗的過程中運行自如。
吳伯凡:它不需要看見。
彭昭:很多種高清、超高清的視訊不一定是給人看的,而有可能是給機器看的。機器之前只是能看得清,有了超高清視訊機器能看得懂,能代表人來完成很多東西。例如章魚的每個腕足上都有小腦控制終端,這也類似智慧工廠運行方式。很多機器視覺不需要人的干預與介入,完全把人解放出來,讓人可以做更多發揮智力型的事情。5G在這過程中,確實發揮著從0到1開天辟地的推進力。
「切片」滿足「碎片化」
周運:這麼多行業帶著各自需求進入5G時代,這麼大量碎片化需求聚集在一起,5G如何確保它們能被滿足?
朱慧敏:行業需求雖然呈現碎片化,但都處於一個基本范疇之內,比如低時延、高可靠、高精度定位和上行頻寬。這些需求可以放在一套物理基礎設施上。一套物理網上面產生很多邏輯切片,來滿足不同的行業,並使效率最大化。
吳伯凡:周密化過程是未來滿足碎片化需求的一個總路徑。5G是一個起點,5.5G就是向周和密進一步邁進的過程。
5G的下一站在哪裡?
在藍色思考時間,周運展示了寧波的舟山港照片。通過5G的技術賦能後,舟山港效率大大提高。未來,大家可能還會看到哪些更加有想像力的5G運用方向?
老場景也要發新芽,5G可以持續演進和增強
朱慧敏:老場景也要發新芽。例如早就商用的全息技術,該技術對頻寬時延要求更高。未來行業怎麼把頻寬跟時延結合,並將從中衍生出來的全息商用場景做得更好?5.5G提出來的背景正是華為在5G賦能萬物互聯的過程中,在跟千行百業合作過程中,識別出來一些潛在需求,進而反推網路能力持續演進與增強,更好地服務物聯。當網路內升了速度、時延與連接能力以外,如果再內生一些能力,比如定位能力,感知能力等,那5G網路物聯的場景更無法想像
從一個產品商變成了一個萬物運營商
彭昭:其實從5G到5.5G,它是從一個三角形變成了一個六邊形,覆蓋更周密。再進一步發展,我覺得它會把各個場景都覆蓋到,新商業模式和新的企業物種由此誕生。比如傳統煤炭公司,那現在公司可以追蹤煤炭賣到哪兒,被誰燒了,燒了之後粉塵怎麼樣,反饋怎麼樣,這個鏈條被持續追蹤,企業就從一個產品商變成了一個萬物運營商。
沒有基石,其他的想像就無從談起。
朱慧敏:我所在的CT(通訊技術)行業會盡所有的創新能力讓這個網路更加堅實,讓所有具備想像力的天才們開發出更多的應用,來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社會。我們是一個數字基石。沒有基石其他的想像就無從談起。
結語:
5G自去年快速商用以來,動能在不斷增長。據12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2020年我國新建5G基站數達58萬個,5G終端連接數已超過2億,全國所有地市都實現了有5G覆蓋。越來越多企業與人成為5G生態的共建者,讓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變得像空氣和水一樣不可或缺,又隨手可得。
正如紅黃藍以不同的比例組合構成了這個世界的繽紛色彩,5G整體網路生態一旦成功構建後,各種場景應用都能由它召喚起來,新的物種大爆發或超出想像。蓄勢之際,會有更多以華為為代表的踐行者與創新者出現,他們夯實數字基石,推進生態合作,引導推進整個社會生態擁抱變革,持續前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