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編輯 | 於斌(新號nuomi199202)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2020年,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的數字化進程。而與人們健康息息相幹的互聯網醫療行業,也因為在線問診變成了剛需,而進一步被人們所熟知。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的互聯網醫院,近900家。但是,據「於見專欄」觀察,這些平臺,幾乎千篇一律的採用了在線問診、預約掛號等服務。
因此,互聯網對於醫療行業的改造,始終只是這樣的冰山一角,很難真正解決人們”看病難”的問題。
不過,四川成都的一家互聯網醫療明星企業”醫聯”,卻反其道而行之,聚焦醫療服務後端鏈條的互聯網化,進行全流程的打通,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互聯網醫療之路。
為此,醫聯不僅受到多輪資本的加碼,也隨著其進入2020封面科技榜單,成為年度創新服務品牌,而備受關註。
迎難而上,有所為有所不為
醫聯創始人、CEO王仕銳曾多次公開表示,醫聯要做匍匐前進的蝸牛,要深耕醫療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而有所為、也有所不為,便成了醫聯對待互聯網醫療創業的一種全新態度。
早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醫療服務相幹的企業也紛紛擁抱互聯網。
但是,有一個不得不正視的現實,那就是大部分企業都將目光聚焦在在線掛號、預約看診、在線問診等看似比較輕盈的服務上,但是歸根結底,這些模式並不能解決患者就醫的問題,也很難實現商業化方面的大躍進。
而對於完成了預約掛號、在線問診等服務的用戶,也因為沒有進一步的跟蹤服務,體驗也與傳統醫療相差無幾。
因此,這樣的互聯網醫療平臺,看似是用上了高科技的手段,但是能夠解決的問題,太有局限性,甚至只是沾到了醫療服務的皮毛而已。
據「於見專欄」了解,醫聯的創業理念卻與眾不同,其從醫療的本質是延長人類壽命這一信念出發,不斷將醫聯平臺推向了服務模式更深、技術門檻更高、整合難度更大、最終對患者結果負責的”深水區”。
與大多數互聯網醫療平臺所不同的是,醫聯不僅在醫療服務模式長進行了創新,也在慢病管理的專業度長進行深耕,所以不僅獲得了頂級資本的青睞,也獲得了慢病患者的高度認可。
首先,醫聯在打造行業標準上不遺餘力。在2020年底舉行的亞布力青年論壇上,王仕銳就旗幟鮮明的提出,”醫聯要做的,是疾病的全流程管理,以患者為中心,我們要集結所有最優質的醫療供給、檢測供給、篩查供給等,放在疾病管理流程中相應的位置。”
他的觀點,可謂一針見血,直指目前互聯網醫療存在的模式同質化問題,也立志要通過互聯網改造醫療服務全流程。
實際上也如王仕銳所言,醫聯在這個行業耐得住寂寞,俯身做了非常多實實在在的工作。
例如,2019年9月,醫聯與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共同推出並啟動了《互聯網醫院糖尿病規范化管理專家共識》。
緊接著,醫聯又分別針對肺癌、肝癌、胃癌、乳癌、神經內分泌腫瘤等5種常見高發腫瘤的患者啟動院外互聯網隨訪管理專家共識。隨後,其慢性腎臟病管理中心項目正式啟動、精神心理專科項目也陸續啟動。這些標準出臺,都用了最前沿的互聯網思維,也是其互聯網化的第一步。
其次,在專業度方面,醫聯也致力於將其專業性,更好的在互聯網醫療上得以應用。以其提升醫藥可及性為例,在醫聯平臺上,電子處方就是一個解決用戶遠程用藥問題的好工具。
通過醫聯開出的電子處方,甚至配上的對應的稀缺性的藥物,也足以證明互聯網醫療的快速發展,可以打破時間與地區的限制,大幅提升藥品及醫療服務的可及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個涉及醫學能力、互聯網能力、技術能力的龐雜流程,如何通過互聯網這個工具進行實現,還面臨著一些現實的挑戰。
據王仕銳公開表示,在這方面,醫聯要在慢病管理上做到的效果就是”有效、低價、可及”。目前看來,其雄偉願景已在逐步落地。
線上線下兩天腿走路,多元化資源整合
事實證明,一些以掛號問診為主營業務的平臺,充其量只能為其平臺帶來流量,但是並不能為醫療健康行業帶來革命,也很難帶來實際的商業化效應,因此諸多平臺,並未得到資本的認可。
從資本的視角來分析,醫聯從創業之初,都先後受到國內頂級資本的支持,一方面說明其商業模式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首肯,另一方面也說明,該模式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醫療行業是一個注重資源整合的慢行業,要想做到一定例模,需要有成熟的生態。而醫聯也是從創立之初,就有著前瞻性的發展眼光,同時布局線上與線下,並橫向整合了整個業態的資源。
例如,2016年6月,醫聯就與騰訊、基匯資本、紅杉資本合資成立了企鵝醫生,並於2018年8月與杏仁醫生合併為集團公司企鵝杏仁,也逐漸構建了圍繞家庭醫生服務的商業閉環,形成了具有一定例模的全新的健康生態體系。
除此以外,醫聯深耕慢病管理的全流程,也離不開專業領域的技術支持與專業支持。
所以,醫聯的模式是,讓專科醫生和平臺上的醫生助理、患者健康管理師共同為患者提供長期規范的診療服務。而這些服務,甚至精細到建立個人電子檔案,進行診療方案的定制分級,以及病情管理、健康指標的實時反饋等。
與此同時,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科技,醫聯平臺還逐步將這些管理內容實現了資訊化、數字化,醫護人員的勞力力也逐步得以釋放,患者的慢病管理效率也進一步提升。
由此可見,醫聯通過上下遊資源的橫向、縱向整合,打造的是一個真正全流程的醫療服務體系,具有對病人負責、徹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平臺價值與社會意義。
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規模逾千億,醫聯模式未來可期
最近,億歐智庫推出《2020年中國互聯網慢病管理白皮書》,從發展背景、市場現狀、企業案例、患者調研以及發展趨勢等方面對互聯網慢病管理進行了全景分析和解讀。與此同時,也公布了幾組備受關註的數據。
《白皮書》指出,互聯網慢病管理在公立醫院外的市場潛力巨大,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2300億元。
由此也不難預見,以醫聯為代表的”醫帶患”模式,將在這片藍海中進一步發揮其平臺優勢、資源優勢,甚至資本優勢與技術優勢。
《白皮書》指出,2020年中國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規模為268億元,滲透率為11%;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357億元,滲透率將增長至37%。
這組數據,也為整個互聯網慢病管理從業者註入了信心,而醫聯更是站在了風口之上,即將到達行業之巔。
與此同時,圍繞慢病全流程管理的服務模式,也因為這種時代大勢的到來,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互聯網慢病管理生態雛形,也以”早篩、復診、管理” 為主要服務線路。而具備高端服務,能夠構建服務閉環的企業,也將可以順勢建造該領域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據了解,在此基礎上,醫聯針對超過15個學科、30多病種做了非常完備的學科建設,在各學科專家的指導下,制定了規范、有效的互聯網慢病管理標準。「於見專欄」注意到,醫聯也不斷在與各個領域的專家、學協會進行深度合作,線上慢病管理體系也已基本構建完成。
據36氪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新經濟獨角獸”TOP100榜單中,醫聯排名第59位,企鵝杏仁排名第100位。
這個數據,也可以凸顯出其在戰略布局上的大格局。而因為這種布局,醫聯是線上與線下兩條腿走路,而且走得很快、走得很穩。
結語
2020年的疫情,讓人們的健康意識空前升級,醫療健康服務也迎來了新的爆發期。互聯網醫療服務更是因為這波疫情的助推,而成為新的風口。
作為慢病管理領域的獨角獸,醫聯通過模式創新與專業能力的重組,打造出了慢病管理全流程服務的線上平臺,這本身就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壯舉。
與大多數互聯網醫療項目相比,醫聯無疑是站得最高的、格局最大的,因此,醫聯也勢必在互聯網醫療產業化這條路上,飛得更高、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