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21世界什麼技術最熱?AI!
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看,AI人才就是本世紀最搶手的「香餑餑」。實際情況與之相符,人工智慧應用不斷落地,疫情促進資訊產業發展,AI人才需求隨之增長顯著。
據智聯招聘統計,2021年Q1人工智慧崗位發布職位數同比增速為45.1%,近乎全行業15.6%增速的三倍。並且,其已經把計算機軟體、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傳統認知中的熱門招聘職位甩在身後。
同時,在薪資待遇方面,人工智慧崗位表現突出。近五個季度以來,人工智慧崗位平均月薪都保持在全平臺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如2021年Q1,人工智慧崗位和全平臺平均薪資分別為20029元/月、9059元/月。
與需求熱度不相匹配的是供給的緊缺。
2019年4月,人社部正式確認了13個新職業資訊,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是其中之一。翌年,人社部發布該職業相幹報告,指出目前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超過500萬,國內的供求比例為1:10,供需比例嚴重失衡。
加強人才培養,補齊人才短板,顯然就是AI產業的當務之急。
行業已然意識到這一問題並有所行動,最近,獵豹移動發布了以就業為導向的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產教融合建設方案。該方案中,獵豹移動一邊與智聯招聘,以及主流人工智慧企業聯手,一邊與西南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等院校達成校企戰略合作。嘗試重構以產業真實需求為基礎,實踐教學模式為核心,深度融合機器人、人才就業服務的人才培養體系,進而解決行業人才儲備的痛點。
這樣一套從學校中來、到企業中去的產教融合新模式,能否促成產業供需之間的平衡?
文:熊出墨請注意
填不上的需求缺口
有缺口就填上,解題思路非常簡單明了。然而,實際操作起來,難度遠超想像。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近年來人工智慧已是全國各大高校必爭之地。2019年,全國共有180所高校申請的「人工智慧」專業通過教育部備案,2020年新增備案數為130所,延續兩年景為最熱門學科。
加上首批吃螃蟹的35所高校,目前全國共有345所高校開設了人工智慧專業。從規模上看,345所高校能夠輸送的人才數量,還遠遠填不上產業需求缺口。人社部發布的《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提到,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目前缺口超過500萬,國內的供求比例為1:10。
數量之外,人才質量也是無法回避的一大痛點。
相較其他學科,AI的辦學門檻明顯更高。高校即便開設相幹課程,也可能由於師資力量薄弱、實踐場景短缺、辦學經驗匱乏等原因,難以保證教學效果。
「全國很多高職院校,人工智慧專業學生2020年都是第一批,很多企業更需要做開發的人員,我們的學生更側重機器人的二次開發、AIoT的結合等方面的應用」,北京資訊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與通訊學院院長史寶會坦誠道:「由於2020年才開始招生,所以我們的師資相對比較弱。」
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尚麗平還提到了另外一個問題:「現在高校的教師弱項就是工程實踐能力,各個學校也都在提升這個方面。有一批業界人士,他們有豐富的積累。當他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多經驗時,他也覺得高校培養的人才和企業需求是存在差距的。」
向後延伸,這實際上牽扯到產業人才培養中的評價體系建設。應用型人才最關鍵是要獲得企業的認可,而由於多數高校人工智慧的相幹教育剛剛起步,評價體系很可能「不接地氣」,與企業需求之間存在脫節。
上述痛點傳導至企業端,變成了限制發展壯大的桎梏。於是有了開篇提到的冰火兩重天,即便企業給出高於其他行業數倍的薪資待遇,需求缺口依然很難填上。
對症下藥,補齊AI產業的人才短板,要從校企聯手、產教結合的培養體系切入。
因此,獵豹移動發布的「就業導向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產教融合建設方案」在方向上的正確性無可置疑。其中,「就業導向」、「應用型」、「產教融合」這三個關鍵字,則是直戳以上痛點。
填不上的需求缺口,這次好像有希望填上了。
人才培養體系的閉環重構
理論歸理論,新建設方案能否完成人才培養體系閉環的重構,還需要實踐來查驗。
具體來看,就業導向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產教融合建設方案由五大部分構成,分別是課程體系、教學環境、資格認證、師資培養和人才服務。校企合作的深入,人才培養體系的重構,正是在五大部分的交叉相融中完成。
首先,以就業為導向意味著從出發點就進行升級,把培養人才的目標轉變為更具針對性、更加精準地培養應用型人才。並基於產業資源的整合,解決人才輸出痛點。
為此,獵豹移動持續聯動人工智慧產業鏈優秀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對人才優先錄用。華為、工博士、締造者機器人、獵戶星空等等,目前企業庫內合作夥伴已有300+,為建設方案的推進備足了就業承接點。以獵戶星空為例,公司對維護工程師、運營工程師、開發工程師等人才都存在大量需求。
同時,聯合智聯招聘舉辦的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專場對接活動,則使得人才輸出的閉環更加通暢。數據顯示,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空中雙選會上線一個月的時間裡,已經吸引了上百家企業入駐,在職招聘630多個,招聘人數達到5000人。
以就業為導向的思路,一開始就把教學工作與行業頭部企業進行「綁定」。比如,獵豹移動投資並以最大行業合作夥伴進行合作的機器人產業公司獵戶星空,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超18890臺機器人雇員上崗,在景區、醫療機構、商場、政務、法院等20多個行業場景落地,這使得獵豹也更加懂得市場的真實應用需求。
對於企業來說,打通學校課堂的直連模式,可以使需求缺口得到最大程度的補充。之於學校,產教深度融合模式下教學方向更加明確,從根源做到了學生學到的專業技能與市場實際需求的高度匹配,從而保障就業。
其次,產、教之間達成更深度的融合,專業企業通過對課程體系、教師培養、教學環境的介入,可以大幅提高辦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
一方面,企業積累的領先技術支撐著教學的真材實料。獵豹移動投資的獵戶星空已具備全自研的全鏈路AI技術、機器人操作系統應用開發能力、全棧硬件設計制造能力、全國網點服務能力。
依托技術實力,企業可以對高校的課程設置進行科學地指導,同時把行業知識系統性地賦能到院校老師,可解決前文提到的師資短缺和儲備不足的痛點。
另一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大規模真實應用優勢。一來,應用場景中產生的數據為人工智慧的教學提供了真實參考資料,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2月底,獵豹移動投資的獵戶星空上崗機器人雇員日均語音交互頻次超922萬次,總服務人次超過2.1億;二來,產品和落地經驗則能用於實訓教學,全尺寸教學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教學機械臂等實訓設備的應用,讓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成為可能,補齊高校實驗教學的短板。
獵豹移動副總裁李婷在專訪中透露,「獵豹移動在人工智慧教育方向,整個解決方案是按照學校的需求來定制的,針對中職院校、高職院校以及本科院校,我們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配備給學校。」包括師資培養、實訓室建設、競賽平臺、實訓平臺、課程開發方面,獵豹移動都會進行針對性的區分。
綜上,以產業真實需求為基礎,以實踐教學模式為核心,深度融合機器人、人才就業服務的AI人才培養體系成型。
也因此,「就業導向人工智慧應用型人才產教融合建設方案」得到了高校和企業兩端的支持、認可。尚麗平表示,通過校企合作,西南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專業的培養目標更加明確,人才培養方案更加完善,同時為學生實習就業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產教融合的新范式
2016年,美國歐巴馬政府發布初版《國際人工智慧研發戰略計劃》,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將AI列入國家發展計劃。
2017年,中國國務院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隨後幾年政府工作報告中,AI又多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
國家戰略層面對AI技術的重視毋庸置疑,而科技競爭的本質就是人才競爭,站在行業視角,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黨委副書記陳新認為,目前產業人才隊伍建設難題一是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對接,二是人才質量與產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匹配。
產教融合方案的合作夥伴之一北京外研在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其董事兼CEO商其坤在發布會後的專訪環節提到,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有著不同的分類,未來也面向不同的工作崗位場景。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研究型,一種是應用技術型。職業教育聚焦於後者,獵豹移動提出的建設方案集中於應用型人才。外研在線在智能批改、中文語法糾錯引擎等方面已經實現了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應用,在未來硬件環境智能建設上也會持續探索。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表示,「再高深的技術,其實它都是由底層技術、應用技術組成的,人工智慧被作為一種高大上的黑科技,但我覺得一個科技不管他看上去再有含量,最後還是要靠大量的應用落地。」
通過對行業的深耕和洞察,獵豹移動向行業提供的智慧教育服務,短期來看,重構了人才培養體系,可以緩和、逐步解決行業應用型人才供需平衡問題;長遠來看,則是在通過加強人才儲備為行業培育最核心的增長驅動。
從商業公司的角度出發,智慧教育服務的投入產出,本身沒有利益可言。李婷表示,「做教育這件事情,公益性大於收入利益,這是一個長期的投入過程。」
而與行業發展結合,行業人才儲備的紅利對企業發展而言至關重要。有例在先,獵豹移動借助工具軟體完成的全球化布局,正是得益於此。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尤其是最近的20年,整個高校的改革,有大量的畢業生走入社會,使得中國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有機會去找到大量的應用型人才」,而美國畢業生則多被名企搶走,國外創業公司找不到足夠的人才支撐業務創新,獵豹移動憑借人才優勢、技術優勢打開了海外市場。
艾媒咨詢預測,2020年人工智慧行業核心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預計在2025年將超過4000億元,2030年突破萬億大關。人才儲備則能進一步引爆市場的爆發,而成長的土壤更加肥沃,企業自然將從中受益。
社會價值和行業價值兼得,學校、企業等多方實現共贏,透過獵豹移動提出的建設方案,我們看到了產教融合的新范式。
即便跳出人工智慧領域,放眼其他前沿技術、新興產業的人才隊伍建設,就業導向的應用型人才產教融合建設方案也仍然具有借鏡意義。對產業真實需求的重視,理論與實踐教學並行,人才就業服務渠道的建設,這些都是普適性的方法論。
所以,在產教融合新模式之下,人才供給短板補齊,AI產業的明天值得期待。同時,新模式也會進入更多行業,成為加強人才儲備的關鍵之舉。
本文來自「熊出墨請注意」,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