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四五」】劉韌磊:人工智慧 關鍵在「人」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日前,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也設置了多場有關「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的分論壇。為此,記者採訪了網易有道高級副總裁劉韌磊,就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門路、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圖景等議題展開討論。

以下為訪談實錄。

記者:請您談談,進AI時代後,企業要如何利用技術手段為自身賦能?

劉韌磊:網易有道是做搜索起家的,多年以來儲備了很多技術方面的能力和人才。進入AI時代後,團隊不斷為各個產品進行人工智慧賦能,目前網易有道的AI布局主要在三個方面:語音識別與合成技術、 OCR技術(光學字符識別)以及我們最擅長的翻譯技術。

AI時代,我們要和機器交互,而交互實質就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目前大家比較習慣的輸入方式是語音和拍照,所以對語音和對圖像的識別就是進入AI時代的一個門檻。再往後,這些技術都變成了底層技術,支持一系列AI產品向用戶提供服務。

而翻譯方面,有道詞典、有道翻譯官等產品都在應用翻譯技術。目前,我們的翻譯技術與上一代技術相比,已經有了非常大跨度的升級,可以比喻為堪比專業八級。

記者:很多企業其實既提供軟體,也提供硬件。請您介紹一下國內的智能軟體和智能硬件市場情況。

劉韌磊:先從智能硬件來講。大家最早接觸的智能硬件就是手機,作為一種非常通用的設備,它其實在不斷地針對一定的場景,進行著優化。現在手機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那麼其他智能硬件就一定要解決手機解決不了的問題,才能有更廣闊的市場。比如翻譯這一功能,手機需調出APP,再進行幾項操作才能實現這一功能,但翻譯機拿起來就能使用——如此,在一定的場景當中,翻譯機就體現出了它的優勢。再比如,手機查詞需要一個較長的輸入和查找過程,但詞典筆通過輕點、掃描就獲得結果。幾秒鐘的差異,對用戶來說其實是質的飛躍。體驗感好,才會有用戶買單,才能打造行業爆款。

當然現在智能硬件市場也多了很多細分領域,有道在在線教育領域做得較早,未來我們也會有一些新的產品布局。

軟體方面,其實AI軟體比AI硬件發展更早。例如雲計算技術,手機等智能硬件算力不斷提升後,才開始應用雲計算技術。 AI軟體不斷提升、升級,會逐漸和硬件結合,為用戶所感知、習慣。

記者:作為資深的市場專家,請您從市場推廣角度, 詳細談談人工智慧產品如何精益求精、適應市場。

劉韌磊: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有道詞典的明星語音功能,我們邀請明星合作,通過合成語音技術實現單詞朗讀,這其實不是用戶的剛需,但讓用戶對產品的好感度提升,非常吸引年輕用戶。去年推出該功能後,產品的新用戶裡,K12用戶比例獲得了明顯的提升。

另一個案例是有道詞典筆。詞典筆面向的用戶是在校學生,雖然手機也能完成詞典筆所實現的功能,但考慮到家長會擔心孩子玩手機、手機無法帶到學校、使用時需要聯網等問題,於是針對手機使用場景的這些盲區,我們細化了詞典筆的產品設計,最終在教育市場上獲得了不錯的回饋。

記者:您認為人工智慧產品需要具備哪些核心競爭力?能否給出幾個關鍵字?

劉韌磊:我認為最關鍵的是「用戶需求」,我們不是為了技術而做技術,本質還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所以一定要深刻理解用戶需求。

其次是「數據」,這其實也是中國企業的一大優勢,我們的用戶體量大,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前提下,將日常運營積累的用戶大數據作為機器學習的語料、資料,從而不斷優化人工智慧系統。有道翻譯在在線教育業內的地位,也得益於過去10年我們在教育領域的深厚積淀。

最後落回技術本身,要靠技術去滿足用戶。

網易有道對自己的定位其實是智能學習公司,我們的願景也是讓大家更高效地學習。現在的業務主要分為四大塊:一是在線課程產品,如有道精品課、有道雲課堂,以及一系列針對少兒的素質教育課程;二是 APP,比如有道詞典、有道翻譯官;三是智能硬件,網易有道是國內做智能硬件較早、規模較大的在線教育公司;最後是人工智慧業務,把自己的AI產品或技術輸出給合作夥伴,這塊業務叫做有道智雲。

記者:剛剛提到了合作夥伴,其中應該不乏中小企業。您對人工智慧領域中小企業的發展有怎樣的看法?

劉韌磊: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講,我們最主要的成本就是人,我們最大的財富也是人,人才是第一位的,但並不是任何中小企業去找一兩個人就能去把事情能做起來。

另一方面,我認為人工智慧其實是一種基礎設施,訓練一套系統要承擔機器算力、電費等各種支出,它是有一定門檻的,確實需要一些有能力的公司來做研究,但也有很多應用層的產品提供給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可以利用開放的 AI平臺上去做自己的特定的訓練。比如企業可以提供垂直領域內的專有名詞語料,我們就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套有針對性的翻譯系統,這種定制化服務也是未來人工智慧產品服務的大趨勢。

企業可以訓練自己的人工技能,個人也可以。父母把設備訓練成自己的聲音,再通過這套設備來陪伴孩子,實現一種人性化的服務。未來,這樣的場景會更多。

記者:現在正值春招季,作為企業的負責人之一,您期待人工智慧方向的求職者具備怎樣的特質?

劉韌磊:首先,技術當然是第一位的。招一個算法工程師,算法能力就是基礎。但互聯網公司推進人工智慧事業時,需要我們的同事對於用戶有更深的理解,或者說,如果這個技術人員本身具備一定的產品思維、用戶思維,那他的潛力將非常大,會對整個業務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

其實很多公司內部會把AI團隊叫做研究院,但我們的團隊負責人,即首席科學家,就表示不希望這樣叫,因為我們很清楚這些人工智慧產品最終是要落地、要真正解決用戶需求的,而不是只是強調探索技術前沿或做基礎研究——這也是企業跟大學最大的區別。

記者:人工智慧領域,企業一般是如何和高校、研究機構進行合作的?

劉韌磊:我們企業和高校、研究機構的合作方向很多,也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我們和中科院軟體所合作推出了一個少兒編程產品——有道小圖靈,這是在產品層面的合作;另一個是我們為清華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提供一筆捐款,支持國家在數學等領域的基礎研究。總之,我們一直在人才、產品、技術上全方位推進與高校、研究院合作。

記者: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您認為5年後的人工智慧市場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人工智慧會怎樣融合到生活中?

劉韌磊:其實和大家看到的一樣,人工智慧和生活的融合趨勢已經非常明顯。比如在教育領域,學生可以拿智能筆在特制的練習冊上答題,並很快地記錄、識別、批改;再比如智能家居,一個中樞就可以控制家裡的所有電器;還有智能駕駛、人臉識別等等,這些已經出現在生活中的智能應用,未來會越來越普及。所以我認為,就像互聯網改造所有傳統行業一樣,人工智慧也會改造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的下一代,其實他們現在比我們更習慣於和機器交互,人工智慧可能會變成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反過來也助推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產品服務大眾。(記者 李汶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