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恒河的葬火,大洋的寒流,天空的星城。
一
2001年春日薄暮,太平洋斐濟島上,人們瞻仰天穹,四個巨大火球破空而來,拖出橘色煙痕。
沙灘邊,有人追火球奔跑,有人開香檳尖叫,人群中,唯有前蘇聯太空人黯然神傷,他們灌了幾口伏特加,低聲說了句再見。
那些火球是和平號殘骸,一個時代的太空奇跡,一段史詩的悲滄收尾。
1986年寒冬,哈薩克斯坦荒野,蘇聯粗壯的質子火箭沖天而起,火箭上搭載了一段傘狀艙體。
那是和平號空間站主體,此前人類已發射8個空間站,但這一次不同,和平號採用多模塊設計,像搭積木一樣構建。
此後,蘇聯用了整整十年,發射了6個主體艙和多個附屬艙,它們彼此連接,最終建成和平號。
和平號總重137噸,體積472立方米,90分鐘可繞地球一周,從舷窗下望,漆黑宇宙中,地球幽藍明媚。
1986年,首批蘇聯太空人入駐和平號,兩年後,太空人再來時,帶來了三個郵章。
那是科學家特有的浪漫。他們在和平號上開設了人類第一個太空郵局。以後遠征星海,這裡就是思念起點。
浪漫的不只是太空來信,1992年,俄羅斯飛船將一面反射鏡送入和平號,科學家嘗試造一輪人造月亮。
幾個月後一天晚上,俄羅斯北部居民看到了此生難忘的奇觀:第二輪明月劃過夜空。
人造月亮以每秒8公里速度劃過歐洲北部,有些地區濃雲覆蓋,但仍有人報告稱雲後有「驚心動魄的光亮」。
設計中,人造月亮光斑直徑4000米,足以打造不夜城,歐洲報紙稱「這和哥倫布揚帆出海一樣壯觀」。
天穹上的亮光一如那些年人心的希望。
人造月亮飛掠歐洲同年,美俄簽署核武器條約,兩國核彈頭削減至3500枚和3000枚。
幾個月後,美俄宣布合作,共同維護使用和平號空間站。
1995年6月,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飛機與和平號對接。為完成對接,俄羅斯特意重修了接口。
此後多年,美國太空飛機與和平號完成8次對接,美國女太空人露西德在和平號停留超140天。
她與俄羅斯太空人聊起童年往事,發現彼此都曾活在對對方國家的恐懼中,「現在我們一起工作,一起眺望地球,擁有一段最美好的時光」。
和平號巡天無歇,地上時光飛逝,老式電視機年復一年報導空間站,爵士樂唱片溫柔,單田芳評書嘶啞,蟬鳴過後是大雪,人們以為「和平與發展」是永恒的主題。
和平號設計壽命5年,但在太空中堅持了15年。15年間,它接待了12國137名太空人,完成23項國際科考和2萬多次科學實驗。
各國太空人,甚至在空間站上存下了400多冊書,建成了一座圖書館。
然而,和平號終究已老去,1997年它接連遭遇撞擊、火災和氧氣泄露,身上暗傷已超1500處,多處無從修復。
1998年,因事故頻發,美國退出合作,俄羅斯已難獨撐和平號的巨額經費。
此時的和平號,艙體腐蝕坑窪,太陽板烤裂發黃,飛越一個時代之後,眉目盡是風霜。
1999年6月,一批太空人離開和平號,他們以為還會有機組接替,按照俄羅斯風俗,留下歡迎新人的鹽和麵包。
然而,和平號再無訪客。新世紀到來前一天,俄羅斯決定墜毀和平號。
2001年3月23日,和平號沖入大氣,燃成火球,照亮整個南太平洋後,墜入冰冷的海水中。
二
和平號第一次發射時,消息傳到白宮,裡根毫不諱言,「我也想要空間站,想了好長時間了」。
然而,此後十年,美國空間站計劃一直停留在紙面,直到克林頓上臺,和平號老化,新空間站終以國際工程啟動。
那時的人們以為冷戰將成遙遠舊夢,空間站是為和平象徵:
「在我們的工業時代,在太空再建一座人類文明奇觀,就像泰姬陵那樣。」
新空間站共由16個國家建造,歐洲和日本研發實驗艙,加拿大制造機械臂,俄羅斯提供火箭,美國負責太空飛機。
空間站命名上,美國提議叫「阿爾法」,暗示這是人類最初的空間站,俄羅斯維護老去的和平號,堅決反對,最終定名國際空間站。
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曙光艙發射,這原本是俄羅斯為和平號所建的功能艙。
一個月後,團結艙發射,它成為太空人們的餐廳。一年後,美俄3名太空人登上空間站。
3人初到時,地面兩國吵成一團,美國NASA發出一套指令,但俄羅斯控制中心全部推翻,反之亦然。
3人疲憊不堪度過數日後,指揮官謝潑德告訴兩個指揮中心:
「是的,休斯敦有一個項目,莫斯科也有一個。但我們不會按你們那套計劃做,因為我們是國際空間站,我們會按照國際空間站的情況來做判斷。」
多年後,他受訪時說:那是我在太空中最快樂的一天。
謝潑德曾是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而他的宇航同伴尤裡,曾是前蘇聯空軍戰鬥機飛行員。
時間回溯十年,他們所受訓練就是如何殺死對方,而在國際空間站,他們是攜手面對太空的同伴。
新世紀開始了繁華寧靜的十年,國際空間站成為文明的驕傲。
從星空之上望去,國際空間站像一串巨大的易拉罐,首尾相連,面積相當一座橄欖球場。
空間站內部,所有標識都有美俄雙語,牆壁、天花板和地板布滿設備實驗,各類太空人浮動往返,臂上有徽章,徽章邊緣是象徵和平的橄欖枝。
2011年,日本飛船對接空間站,船上搭載著印尼、泰國、越南等委托實驗的400克植物種子。截至今年,空間站已完成超3000個國際科考項目。
多國文化在空間站上交融,俄羅斯太空人嘗到了美國布丁,美俄太空人吃到了英國三明治,哈薩克斯坦太空人還分享了馬奶。
那十年,國際空間站多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學者稱:
距離地面約400千米的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太空的前哨,它讓我們能暫忘無停止的紛爭。
2013年,空間站內,加拿大太空人抱起吉他,漂浮彈唱了《太空怪談》。很多年後,馬斯克射往太空的車裡也在放這首歌。
音符流淌跳躍,歌聲慵懶歡樂:
我待在船艙裡,遠在地球之上,看著蔚藍的星球,如此自由自在。
三
每一位前往空間站的人,都會經歷一段艱難的歷程。
他們首先要飛往莫斯科,然後乘麵包車前往45英裡外的星城,在那座封閉小城中訓練等待,最後飛往哈薩克斯坦的荒漠。
荒漠中,高大火箭無聲矗立,四野丟棄著廢棄機械,成群野狗和駱駝在機械陰影中覓食。
太空人登上火箭,在火光和巨響中,飛向蒼穹,重壓碾壓而來,直至驟然一輕,無邊黑幕展開,然後看到空間站:
「無邊的宇宙中,空間站就像一件藝術品」。
空間站上,最受歡迎的是一組凸窗,太空人可以在其中360度俯瞰地球,看風暴凝聚,看太陽升起。
2001年,美國太空人弗蘭克在凸窗前拍攝,那天美國晴朗,弗蘭克在鏡頭中看見紐約城的沖天煙柱。
鏡頭放大後,他隱約判定了那是雙子塔。那天是911。
「就在這一天,世界被改變,我們身在致力於改變人類生活的太空器上,卻目睹了邪惡與善良並存的人性。」
十年之後,美國發生槍擊案,6人死亡,多人重傷,一名重傷者恰是美國太空人的親人。
歐巴馬宣布全國哀悼,太空人在太空發表講話:向窗外望去時,我看到了一個非常美麗的星球,它看起來是那麼的誘人與和平。不幸的是,它不是。
時代正悄然變化。2011年,國際空間站迎來新夥伴,中國獨立研發的天宮一號升空。
此後,中國太空人登上天宮,2013年,太空人在天宮一號給全國青少年上了神奇的太空一課。
當年美國上映的科幻電影《地心引力》中,迷失太空的美國女博士,最終依靠天宮得救,駕駛神舟飛船返回地球。
而兩年後的《火星救援》中,為營救太空人,美國向中國求助了運載火箭。
電影背後,是黃金時代留下的慣性:只有和平攜手,人類才能發展遠行。
然而,美好期待終迷失在大洋寒流中,惡意驟然而起,世界再次怒目而視。
國際空間站無聲眺望這一切,它也到了謝幕時刻,它原本服役至2015年,兩次延長後,決定在2024年停用。
美俄已相繼聲明,將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並各自研發空間站,美國甚至傳出將在國際空間站上測試武器。
時代到了新的節點。4月29日中午11時22分,中國海南文昌太空發射場,長征五號火箭將天和號核心艙送入軌道,中國空間站建設開啟。
中國空間站向所有聯合國成員開放,目前已有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入選中國空間站第一批科學實驗項目。
天和號發射之日,恒河邊葬火熊熊,大洋驚濤未歇,但人們仍瞻仰星空,希望這是下一個和平故事的序章。
或如哲學家阿爾伯特·史懷哲所說:我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1968年,和平號還是圖紙上的線條時,繞月的太空人回首,拍了一張地球照片,名為《地出》。
那張照片,溫暖了一個時代。
美國詩人麥克利什寫道:
看到地球這樣渺小、蔚藍、美麗,
真實地漂浮在永恒的靜默中,
就是看到我們自己是地球上並進的騎手,
是共享這動人與寒冷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