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如何借力工業互聯網抵抗死亡潮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小企業如何借力工業互聯網抵抗死亡潮

王權的工廠在廣東番禺,生產飛機上所用的一次性耳機,以出口訂單為主,他在接受億歐採訪時表示,今年在9月份以後出貨的訂單,所多被征收的10%關稅就已經讓企業的周轉產生較大的困難,但也不得不完成;而如果政策上沒有很大改變,明年工廠就將不再開工生產。

這樣的故事不是個例,目前國內中小型製造業企業可能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為艱難的時刻。

而在另一邊,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卻正在如火如荼的推進。不但GE將工業互聯網平台Predix單獨分拆子公司,BAT也紛紛做出架構調整,以迎合產業互聯網以及產業智能的浪潮。就在今天,工信部公布了《2018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其中包含了72個各行業工業互聯網改造試點。

能否借力工業互聯網做到轉型,找到一條出路,這或許是接下來一年中小型製造業企業主們應該,也必須關心的問題。在走訪了多家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和中小型製造業企業後,我們希望能夠打消中小企業面臨改造抉擇時的猶豫和遲疑。

時刻面臨死亡,內外交困的中小型製造業企業

國內製造業,中小企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有「五六七八九」的說法來概述它們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即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力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但它們中的大多數遇到了和王權一樣的困境,無論從外界需求還是自身情況,都導致了中小型製造業企業今年過得尤其不舒心。

需求的下降既受國外市場制約,也有國內經濟走勢的影響。一方面是全球宏觀經濟下行以及中美貿易摩擦所造成的出口增幅放緩。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國內主營出口的製造業中小企業壓力驟增。這種壓力不僅體現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產品稅收的增加上,還包括了原本就十分有限的製造業毛利率和日漸增加的人工成本。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至10月,大陸消費品工業出口交貨值較去年同期回落2.1個百分點,增長幅度同比報4.5%,且增幅低於全部工業的4.1%。

另一方面,國內的需求也在放緩。近半年以來,製造業PMI指數的持續下降。在11月份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已經位於50.0%的臨界點,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0.6%、49.1%以及49.2%,小型企業PMI較上月下降0.6%。雖然大多數分析師並未對數據回落報以悲觀態度,但處於經濟結構轉型的中國,中小型企業在大浪淘沙中處於絕對的弱勢。

然而,宏觀經濟並不是導致中小製造業企業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更多的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億歐新製造頻道過去走訪了一些位於中小型製造業企業,發現這些企業本身在經營過程中就存在一定短板。

首先是缺乏優秀人才。中國製造業發展起來才不過三四十年,不管是在技術積累還是人才培養上,都與老牌工業國家相比有差距。《中國勞力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指出,製造業中日本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占比40%,德國高達50%,而中國這一比例僅為5%,在製造業整體面臨人才缺乏的現實中,中小企業更受影響,而這種影響直接導致了創新能力的缺位。

其次是對生產流程的把控的不嚴格。中國製造業企業多年來一直以粗放式增長的模式發展,在大規模生產和人口成本的紅利尚未褪去之前,製造業企業的發展路徑就是增加投資、擴大廠房、增加勞力投入,來增加產量和收入,再將收入投入到增產當中去。但近兩年,頭部企業的規模效應帶來的技術和模式的壁壘愈發明顯,而中小型企業在愈發嚴格的環保政策、不斷提高的人力成本的影響下,生存狀況堪憂。

內外交困,是大多數中小型製造業企業的真是寫照。盡管很多專家站在宏觀角度評論,這樣的陣痛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是必然的,但對於眾多中小企業主而言,企業的命運確實已經到了一個被倒逼轉型的時刻。

冰火兩極:大公司加碼,小企業觀望

一方面是工業互聯網平台和投資的火熱、龍頭企業的標桿效果、以及引導政策的不斷加碼。

政策是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因素。例如,廣東省為支持企業「上雲上平台」,對購買公有雲服務以及網路費用,給予不低於30%的整體優惠,通過「服務券」對企業應用服務、設備接入等費用進行獎補,其中浪潮就提供了5000萬元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券。而江蘇省為推進「企業上雲」,對審批通過的項目按照年化合同額的15%進行補助支持,對優秀雲服務商獎勵不超過100萬元的資金。而這樣的支持舉措,還發生在全國各地。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演講中曾表示,工業互聯網向來受到政府高度重視,國內工業互聯網平台已經取得長足發展,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50家。而在這之中,不少工業互聯網平台都由實力雄厚的大型互聯網及製造業企業站台,技術實力與資金背景雄厚。

中小企業如何借力工業互聯網抵抗死亡潮

在這些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幫助下,其背後的製造業巨頭自身以及第一批標桿性的製造業企業已經在進行數字化和互聯網化的改造,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海爾互聯工廠借助COSMOPlat,其生產線上的產品51%是客戶定制的,18%是消費者直接下單定制的,產品不入庫率達到69%,同時,訂單交付周期縮短了50%;根據阿里ET工業大腦公布的數據,工業大腦幫助恒逸集團將石化生產煤炭消耗率降低2.6%,助力中策橡膠提升橡膠加工合格率5%,與天合光能合作將電池片A品率提升7%,提高京信通訊的天線產品測試效率35%。

一邊是中小企業改造需求的燒眉之急,另一邊是工業互聯網業界的欣欣向榮,似乎二者一拍即合,然而實情卻並非如此。阻力來自內部。

廣東一家自動化服務商曾為客戶,即中小製造業企業主們開展過數字化轉型相關的講座,但到場的接近60名企業主中就有超過10人明確表達了對新技術和理念的興致索然。

資金不足、自動化程度低、數據獲取難度大,是中小企業在數字化改造中客觀存在的困難,而對工業互聯網的認知不到位是更大的問題。

方法論:中小企業如何借力工業互聯網?

對於不同的企業來說,跨步進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問題並不是「怎麼做」,而是「能不能做」、以及「能做什麼」。

尤其是在政策大力推動企業「上雲上平台」的過程中,企業投入人力和成本,那麼「上雲了之後能做什麼」就成為了很多中小企業主最大的疑問和顧慮。

可以肯定的是,工業互聯網能夠提供的收益是多維度的。

廣州溫伴是樹根互聯服務的一家典型的小型烘幹設備企業,根據樹根互聯CEO賀東東的介紹,原來隨著客戶工藝的改變,廣州溫伴需要上門給客戶調整工藝包,而現在這些都可以做到遠程參數設定功能,大幅度節省了差旅費;此外,透過大數據的積累,也可以幫助企業終端用戶更加精準控制工藝流程,不斷優化工藝參數。

另一類成本削減來自銷售端。蒙牛使用了阿里雲Maxcompute大數據平台,在自有CRM等系統之上集成品牌線上實際銷售、線下直營經銷商實際銷售等數據,結合背景環境因子進行銷量建模,將「基於訂單歷史的人工預測」改變為「基於實際銷量的智能預測」,提升預測準確度。並且這一做法還有望在未來數據生態逐漸建立的情況下,將該預測結果反向輸出給下遊經銷商和零售商指導其訂單發布,做到經銷鏈條的成本最大節約和共贏。

工業互聯網對中小企業而言,降低的成本是多元化的。「降本增效」是所有企業進行生產改造的必然目的,而對於降本這一問題,很多企業主的認知停留在製造成本上,但工業互聯網能夠提供更多其他維度的成本降低。

其次,選擇成本可控的方式,是可以進行工業互聯網改造的。

阿里雲ET工業大腦對於工業互聯網在中小企業中規模化復制的問題不但早已提上了議程,並且已經有了一定的解決路徑。

一是拋棄硬件思維,將硬件成本降下來。阿里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博士一直認為,做數字化轉型不要大幅改造產線,不需要重新引進先進設備,裝上數據智能就可以。

二是降低企業使用門檻。通過ET工業大腦開放平台,阿里雲將多年服務龍頭企業沉淀的算法引擎、行業模板開放出來,打造拖拉拽傻瓜式交互界面,通過簡單的培訓,可以讓新進入智能化領域的傳統技術服務公司也能具備阿里雲資深算法工程師的技術水平,通過行業生態的力量以較低的成本幫助中小企業做到智能化轉型。

杭州點石服飾是阿里巴巴淘工廠改造的第一批數字工廠,其改造成本只花了5萬元,但排產卻提升了6%,服裝交付周期縮短了10%。數字化的方式是在2000平方米的廠房里布置了20多個錄影頭,這些錄影頭每天進行超過1億次掃描,通過機器視覺來識別生產過程,並將其數字化,從而實時跟進訂單貨期,這對於網店來說至關重要。

當然,無論是節約的成本還是減低的改造門檻,都沒有改變製造業企業當下最核心的問題——經濟周期之下的訂單量減少。但可以肯定的是,現階段的數字化賦能能夠讓這些製作業企業為下遊客戶提供更優秀的服務。最基本的商業邏輯是企業需要有利潤的生意,而競爭的維度則來自於服務、產品質量等各個方面,當市場訂單總量減少時,如何獲得這些訂單就成為了關鍵,工業互聯網就是這樣一條路徑。

我們認為,現階段對於中小製造業企業來說是進行工業互聯網改造的最佳時間,或者說是最後時間。不轉型只能面臨必然的結局,而從現在開始關注未來趨勢,才有可能在未來領跑。(應受訪者要求,文章中王權為化名。)(來源:億歐;作者:李基祥)

文章來源 : 中國工業新聞網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