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亞洲研究院劉鐵巖:人工智慧仍在初級階段,落地需產業方共同努力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微軟亞洲研究院劉鐵巖:人工智慧仍在初級階段,落地需產業方共同努力 科技 第1張

圖源:圖蟲創意

記者 | 薑菁玲

記者 | 薑菁玲

作為鏈接微軟人工智慧技術和各領域企業的機構,微軟亞洲研究院在AI領域一直受到外界諸多關註。

在最近舉辦的第四屆微軟亞洲研究院創新論壇中,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劉鐵巖對包括界面新聞在內的媒體,分享了他近些年對人工智慧在產業落地的一些實踐和觀察,並給出了他的建議。

劉鐵巖認為,雖然人工智慧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各行各業都起到了作用,但整體來看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產業價值與科學價值方面。

「在產業價值上,我們認為人工智慧仍然在相對淺層次的領域發揮作用。深度學習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這些人機交互界面上應用最廣泛。強化學習則主要是在一些虛擬的或者封閉的問題中發揮作用,在這些相對來說環境簡單、規則清晰的問題上表現良好。」

根據劉鐵巖的論述,目前人工智慧有限的一面在於,在工業界核心的決策問題上依然很有限,傳統運籌學仍然是很多行業的標準解決方案。在AI科學領域,也僅是在一些輔助問題上發揮作用,如對噪聲數據進行預處理,對光譜數據、天文圖片進行模式識別等。

微軟亞洲研究院劉鐵巖:人工智慧仍在初級階段,落地需產業方共同努力 科技 第2張

技術與應用相互驅動發展,在這種「局限」背景下,產業方如何接納人工智慧落地,人工智慧怎麼幫助產業實現降本增效,產業場景又如何反哺人工智慧技術本身,推進技術的發展?

以下為劉鐵巖部分採訪摘要:

問:在過去這幾年中,跟各行各業的合作和跨界合作中您有什麼感悟,如何去合作才能更高效地讓AI落地,產生更好的價值?

劉鐵巖:過去這4年感受還是挺多的。我們在2017年開始做創新匯,當時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強烈的意識,可能開始只有幾家企業對於智能化轉型很有信心、有興趣,後來隨著時局的變化、大潮的湧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對這件事情越來越重視。

如果回過頭來做一個總結或者反思,我們感覺一家企業是不是真的勇敢,真的開放去擁抱這些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很多企業在自己的行業裡非常成功,百年老店,做了非常多的積累,也建立了自己的技術門檻,但是不夠開放。當一個完全新的技術出現的時候,是一種陌生排斥的態度,覺得總有一天他們會被新的技術所顛覆。這是屬於人的部分,很多領導者需要去改變。

問: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智能化轉型,對於企業本身來說有什麼門檻和要求嗎?

劉鐵巖:智能化的門檻,最主要的是企業的願望和他們的組織架構裡是不是有一些人真的大力推進這件事情,是不是抱著開放心態,是不是能夠相信和包容技術的進展。這裡人的方面最重要。

企業要想真正擁抱人工智慧的智能化轉型,一定需要有一些核心決策者是可以理解AI技術的。這個角色被稱為AI Manager,可以更了解他的組織架構,在內部跟各個部門之間協調,能把人工智慧技術落實到各個部門當中去。如果沒有一個能夠去決策的人,每一個部門都各自為政,去探索AI在裡面起什麼作用,其實是重復造輪子,會浪費很多時間,並且因為大家認識的層面可能不一致,會導致各種不同的聲音,最終這個智能化轉型的願望會進展的非常緩慢。

從物質基礎角度看,最重要的是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數字化積累。如果他們所有的資訊都沒有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在,想要讓人工智慧算法起到作用,就需要經歷更加漫長的數字化過程,可能是5年、10年,因為需要很多基礎建設。我們是希望找到有一定數字化基礎的,並且是開放的企業去踐行智能化的效果。

問:在您看來,現在AI的成熟度是否還不足以去落地實現盈利,實現AI真正在產業上推廣,仍然需要更加偏共創和學術界的方式嗎?

劉鐵巖:我並不認為AI不能夠創造產業價值,隻簡單地使用一些AI工具或者算法,是不會輕易地創造產業價值。一個技術真正產生實際產業價值,一定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大家必須要認知的一個事實。

這涉及到兩方面共同的認知。比如說,今天我強調更多的是作為人工智慧的學者要有這個認知,要走出去跟企業合作,跟基礎學科的科學界合作,要做跨界共創。但是很重要的另外一方面是這些企業和行業,這些人工智慧的客戶,他們也必須認知到人工智慧工具不是拿來開箱即用的東西,是要結合自己業務的特點做深入的定制化和共創。

如果他們有這個認知和耐心,我相信人工智慧落地會比今天好得多。因為很多客戶希望開箱即用,當打開箱子發現不那麼好用的時候,就會出現所謂的排斥感、冷淡感,這在AI歷史上的幾次寒冬、幾次春天都已經被重復了很多次。並不是AI技術不行,AI技術一直在強勁地增長,只是大家的期望值不恰當。沒有付出,只是等著收獲,這會導致AI落地遲緩。

問:您剛剛說需要兩方共同努力,您期待企業方付出怎樣的努力?

劉鐵巖:我覺得第一個是勇敢的心態,大家要能夠擁抱技術,並且不是以一個旁觀者和裁判的心態。要想人工智慧技術的提供方和企業共同成功,後者必須是抱著一個運動員,而不是裁判員的心態去做事。他們必須能夠真正下場,知道這是我們共同的比賽。成功需要雙方的努力,我覺得這個心態太重要了。

因為我們在跟企業互動的過程中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態度,有些態度就是等著,問題提出來了,你要給我解決好,問題解決不好就說明AI沒有用。也有企業抱著非常開放的心態,很相信AI,雖然我不懂,你能不能不斷教育我,並且教育我的團隊,讓我的團隊能夠在過程中配合這些AI學者共同把這件事情往前推進。

這兩類人我們都看到過,結果一定是大相徑庭的。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心態問題,是不是能夠all in去看待人工智慧的影響,而不是在旁邊風言風語看一看熱鬧,分水嶺就在這裡。

問:心態上如果有分歧,是不是意味著很多AI的作用其實並沒有強大到讓所有人都看到?

劉鐵巖:我覺得話不能這麼講,因為我前面提到過AI是一個工具,任何一個新工具出現時一定有些人會有排斥心態,有些人會有歡迎心態。如果這個技術已經成熟到童叟無欺的地步,每個人都可以理解,那麼它的價值也已經消失了。

舉個例子,今天造車這件事情本身已經不是一個利潤非常高的行業了,很多人都會開車,但在最初汽車替代馬車的那個時代,質疑聲遍地都是,很多人覺得汽車這個東西是個怪物。但是第一波嘗到了汽車、發動機或者電動機這一系列技術紅利的企業就成了百年老店。

我覺得歷史在不斷地重復,遇到新技術,不是等著這個技術成熟到每個人都已經完全了解它、知道它怎麼應用,而是怎麼去抱著勇敢的心態作為第一波嘗鮮者才能吃到技術的紅利。

問:對於客戶來說,現在AI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創新業務,嘗試的心態更多,還是說AI已經可以為他們創收了?

劉鐵巖:人工智慧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價值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認為AI不是一個虛像,不是一個蜃樓海市,它在很多現實領域裡面有價值,並且可以創造價值。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