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收藏的概念被重新定義,數字藝術也被註入旺盛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從NFT中,我們看見了更多關於未來的想像力。
NFT又一次「出圈」了。
最近,支付寶小程序「螞蟻鏈粉絲粒」上限量發售的敦煌飛天、九色鹿等四款「NFT付款碼皮膚」,一經推出便瞬間售罄,同時引發社會廣泛關註。
在這些關註的眼光中,有驚喜、有質疑,更多或許還是好奇。
雖頻繁破圈,但NFT至今仍是小圈層流行的新事物。很多人也許都曾與這個簡單的字母組合有過一面甚至多面之緣,但卻難以理解其背後的涵義。
在圈外人看來,孕育於區塊鏈技術的NFT,始終前銳而神秘。
而當褪去層層專業術語和技術名詞的包裝,NFT究竟是什麼?它的價值究竟在哪?為何螞蟻鏈要推出NFT產品?這些問題仍值得去思考。
一、頻繁破圈的NFT
NFT (Non-fungible Toke) 是指非同質化通證,是相對於同質化通證(FT)的概念,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
同質化產品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黃金、比特幣、相同型號同樣配置的手機。舉個例子,100克的金條可以交換另一塊100克的金條,如果沒有特殊標記,兌換前後的金條是無差別的,其市場價值也是相等的,人們幾乎無法區分兩者的差別,當然也可以相互等價交換,這就是同質化產品的特點。
而非同質化產品剛好相反,每一個都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最典型的就是收藏品和藝術品。如果將這些具有非同質化基因的產品,利用區塊鏈等技術進行數字化和通證化處理,就成為了今天所討論的NFT。
2017年,一款名為 「加密貓」 (CryptoKitties) 的雲養貓遊戲的爆火,使得NFT概念首次獲得大量關註。
圖:CryptoKitties
但隨後的幾年時間,NFT 始終處於半溫不火的狀態。直到2020年下半年,NFT開始頻繁出圈,其市場交易規模開始爆發式增長。
到2021年,這種增長仍在繼續,並且不斷伴隨著新的「價格」沖擊:
Uniswap平臺的一雙襪子被拍出15萬美元;推特創始人最早發出的五個單詞拍出250萬美元;美國數字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全球頂級的佳士得拍賣行以6934.625萬美元的拍賣價成交,創下了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的第三高價,更是將NFT概念推向新高潮。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3月,NFT市場的交易規模就達到2.05億美元,超過此前所有NFT交易的總和;到2021年4月,公鏈中的NFT作品市值總和突破3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在5月加密貨幣市場的極端行情中,NFT的交易量依舊保持增長態勢。
圖:NFT月銷售額走勢情況
來源:nonfungible.con
越來越多的名人、品牌以及機構紛紛涉足NFT領域。美國職業男子籃球協會(NBA)和CryptoKitties創始團隊Dapper Labs合作推出的數字資產合集NBA Top shot,憑借現有NBA聯盟球星的球迷基礎,以及低門檻的註冊使用方式,一舉成為當前市場上最為火熱的NFT產品之一。
圖:NBA Top shot
此外,眾多知名的藝術家與歌手也相繼推出NFT作品。這些在物理世界中具有足夠知名度的公司和名人的參與是NFT「出圈」的重要保障。借助他們在物理世界的巨大影響力和廣泛的粉絲基礎,更多公眾通過偶像熱衷和熟悉的渠道開始了解NFT,進而拉動了NFT生態的火爆。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則是NFT爆發的催化劑。越是經濟動蕩時期,一些稀有或帶著獨特屬性的商品反而逆勢發展。分析資料庫Artnome創始人兼數字藝術專家Jason Bailey此前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新冠疫情是加速將世界文化和影響力中心從模擬世界轉移到數字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確實,疫情的影響使人們在物理世界中的接觸和碰撞減少。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逐漸接受和融入數字虛擬空間,在虛擬空間中的留存和交互時間更多,對虛擬商品和服務的價值也更加開放和認可。這為NFT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戶基礎。
此外,各路投資機構的入場則為NFT提供了堅實的資本支撐。據零壹財經·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 今年上半年以來,全球有80餘個NFT項目獲得資本青睞,融資總額超過7.8億美元。
二、泡沫之下NFT的「真價值」
各路名人IP的加持,加上雄厚的資本支撐,讓NFT概念持續升溫。
在這個過程中,NFT市場的泡沫逐漸積攢,似乎正成為加密貨幣圈的又一場投機狂歡。
當前的NFT市場存在泡沫,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很多所謂的基於公鏈的NFT項目,將同質化代幣的炒作邏輯再一次用在了NFT上,大量投機者湧入市場,使得很多NFT作品的價格脫離其真實價值,市場魚龍混雜。此外,黑灰產業的存在,助長了「場外市場」的氣焰,也不斷擾亂NFT市場的正常發展秩序。
在這場冠以「藝術」之名的盛大狂歡中,藝術品原本的定價邏輯正在被打破:同樣的作品,在藝術之外套上一層科技的外殼,在講述著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唯一性」故事,似乎就會與眾不同。
用如此邏輯去發展和看待NFT,無疑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在NFT頻繁出圈的背後,這個領域的圈層固化現象也逐漸顯露。一些NFT藝術展和拍賣會上,以太坊、元宇宙、加密算法、智能合約、交易確權等專業技術字眼頻繁出現,甚至遠超對藝術品本身的鑒賞。
那些數字藝術品依舊擺在那兒,但賞析它們的標準卻早已不再局限在光線和筆觸的運用上,而更多是披上NFT外衣後的新科技敘事。
而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盡管在新聞中眼見著一幅幅NFT作品以天價被賣出,耳畔可能也繚繞著早期參與者大談特談NFT的價值與未來,但NFT依舊神秘高深,不可觸及且難以理解。
如何讓市場正確認知NFT及其價值,成為推進NFT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首先,如何理解NFT的本質?區塊鏈等新技術所賦予NFT的諸多特性,都使其成為當今數字藝術品的絕佳載體。每一個NFT都代表著特定數字藝術品或其限量發售的單個復制品,記錄著其不可篡改的鏈上權利。認知NFT,首先要理解NFT的本質是包括藝術品在內的 各種數字商品的鏈上權利憑證。
但市場上仍習慣於將NFT譯為「非同質化代幣」。對此,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6月26日發文稱,「NFT作為非同質化、不可分割的東西,不可能成為一般等價物或統一的記帳單位(NFT是不能加總反映的),所以絕對不可能成為貨幣或代幣。」
他認為,NFT實際上是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內含若干規則與資訊的具有不可復制、不可分割的唯一性數字(編碼)加密權益證明,用來表明某個數字物品的權益歸屬。所以,NFT翻譯成 「非同質化權證」更為恰當。
的確,將NFT與代幣直接掛鉤其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NFT的想像空間。即便在如今最熱的數字藝術領域,NFT所帶來的最大改變不是引入代幣機制,而是重新定義了數字時代的收藏概念,讓更多藝術家被看到,也賦予更多數字藝術品旺盛的生命力。
更加具體來說,NFT其實改變的是一種邏輯:利用稀缺性、可溯性和不可篡改性,將藝術家作品進行鏈上保存和流轉,並將分成協議提前寫入智能合約,增加藝術作品流動性的同時,也使藝術家能在後面無數次的轉賣都能獲得分成,享受其藝術創作所帶來的成長價值。
在這種邏輯下,藝術創作者們可以借助於區塊鏈技術和NFT的現有探索,找到了一種全新渠道,加強和收藏家及粉絲之間的互動,並將自己的創作成果在數字世界變現。
以螞蟻鏈粉絲粒限量發售的敦煌飛天等四款NFT付款碼皮膚為例。這些NFT作品基於螞蟻鏈的技術底層,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數字藝術品的可信存證。每一個NFT作品都映射著特定區塊鏈上的唯一序列號,不可篡改也不可分割,以保證數字藝術品的真實可信。
圖:螞蟻鏈-九色鹿及飛天NFT
這些被用戶搶購的NFT付款碼皮膚被允許用於在具體業務場景界面進行對應數字作品展示、學習、研究、欣賞以及下載壓縮圖等應用服務,比如可以用作支付寶付款碼的皮膚。但這些NFT作品被要求不得用於其他商業用途,也不能用於炒作和哄抬價格。
盡管有如此約束,但螞蟻鏈NFT產品推出後還是遭到了市場瘋搶,在閒魚上甚至出現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二手交易,敦煌飛天NFT最高被炒到了150 萬元一個。
閒魚平臺很快出手制止了市場的炒作行為,下架所有NFT相幹商品,但過熱的市場回饋還是讓很多人對螞蟻鏈的NFT產品產生質疑。
質疑主要源於兩個方面:對很多不了解NFT的民眾而言,螞蟻鏈發行NFT與「發幣」無異,尤其在當前國內加密貨幣監管趨嚴的情況下,讓人難以理解;而那些NFT原生圈的「內行人」,則紛紛指責螞蟻鏈的NFT只能看不能交易,並且沒有轉移作品版權,「名為NFT,實為JPG」。
對於第一點質疑,只要稍微理解NFT就能很快清除。 NFT本身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就存在本質區別。加密貨幣需要的是市場的交易價值和二級市場的交易流量,多數加密貨幣自身也缺乏底層資產的價值支撐;而NFT的價值由數字商品的實際價值作為支撐,其價格則源於市場對該作品的價值共識,支撐它的是創作者主權、稀缺性和獨特性。
在螞蟻鏈眼中,NFT就是解決數字藝術品確權的一種有效和可靠的技術手段。所以螞蟻鏈NFT此次隻允許在有限範圍內欣賞、收藏和展示,無法在商品和加密貨幣一樣在二級市場進行買賣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斷絕了市場炒作和哄抬價格的機會。
至於質疑NFT的版權問題,其實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人對NFT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即對所交易的「財產」概念和性質有不同的定義。但實際上,我國《著作權法》第 18 條規定 :「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因此,用戶購買NFT數字藝術品時實際上得到的只會是藝術品的所有權,並不包括版權。所以,螞蟻鏈 NFT 數字藝術品的版權不發生轉移並非特立獨行,而是無論是在傳統藝術領域還是區塊鏈 NFT 藝術領域都應該遵守的法律規定。
此外更需要清楚的是,NFT只是一種載體,而非內容和藝術本身。任何一件數字藝術品,抑或是更大范疇上的數字商品,最該關註的仍應是商品自身的價值歸屬。在數字藝術創作中,使用什麼技術創作、在作品完成後是否選擇將它上鏈、最終以什麼形式完成交易,理應是三件相互獨立的事情,而不能混為一談,並以此為噱頭進行炒作。
螞蟻鏈負責人在回應相幹媒體時也曾反覆強調,螞蟻鏈推出NFT的舉動旨在鼓勵並推進數字創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而不涉及任何炒作。
三、NFT的未來想像力
時間是泡沫的最大敵人。隨著市場的成熟,以及投資者對於NFT的認知愈加充分,NFT所產生的泡沫也會逐漸消退。
首先,NFT將改變數字時代感知和分享價值的方式。傳統互聯網時代「復制黏貼」的習慣無法有效保護智慧財產權,而NFT技術通過在區塊鏈上對數字文件進行標記化,能夠厘清權利所有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NFT重新定義了數字作為資產的產權、價值及交易,建立起新的創作人、投資人及交易平臺的體系。
此外,NFT充分保護了創作者的利益,讓創作者享受作品成長的價值。通過將作者分成寫入底層協議,創作者能夠追蹤作品,以及從作品轉手交易中不斷獲得收益。這將降低NFT入場門檻,激發數字創作的熱情。我們生活中的一張照片、視訊、音樂及文檔都能夠成為數字資產,並且在流通中不斷獲得收益。NFT重新定義了數字時代的收藏概念,也將改變著我們感知和分享價值的方式。
另外,NFT的影響力也將逐步延伸到傳統產業。NFT是加密技術最漂亮的一次落地。從數字商品(如存在於虛擬世界中的物品)到現實世界中物理資產的產權(如服裝或房地產)都可用 NFT 表示。目前,NFT已在實物產權和商業模式中不斷探索,並展現出潛在的巨大能量。
2021 年 6 月 9 日,Propy就成功鑄造並拍賣了第一個房地產 NFT,證明了房地產NFT能夠實現確認產權和提升房地產流動性;螞蟻鏈此前推出支付寶IP商業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使IP授權按量收費,也逐漸改變傳統高額門檻授權費狀況。此外,數字版權保護平臺「鵲鑿」將版權「平民化」,服務範圍從淘寶商家防盜圖到中小型視訊「出海」版權,為原創作品提供從創作、傳播、登記到維權的全流程服務。
圖:螞蟻鏈
雖然NFT應用場景目前主要在遊戲、收藏品及藝術品等垂直領域,實體經濟中還沒有大範圍出現,但NFT展現出來的潛力可能將實現變革傳統行業的發展模式。
未來的NFT將可以廣泛用於現實世界的資產和數字化制作的資產,並借助區塊鏈技術進行標記化處理,加速實物資產數字化和數據資產化進程。
面對NFT這個可能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全新領域,我們理應做好準備。NFT市場的發展不應脫離底層資產的價值,必須尊重數字產權,讓「知產」變資產,激發市場更大活力。
這個過程需要多方共同參與:相幹參與方應該承擔起行業責任,做好「去中心化」及「中心化」的衡量,搭建好防火牆,提前為泡沫危機制定解決方法;螞蟻鏈等大機構更應有擔當,利用自己完善的技術基礎設施和生態基礎設施,推進行業標準的制定和規范的制定,讓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監管部門則加強向大眾的投資者教育,普及正確的NFT概念,引導行業正確發展,鼓勵NFT更好的融合中國的數字商品市場,在嚴管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挖礦和交易炒作的同時,加強對NFT的全流程管理,嚴禁各類虛假宣傳和「蹭概念」「炒熱點」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