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做汽車後市場,時候到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者 | Gary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所謂蝴蝶效應,就是一個微小的變化可能造成一系列巨大的連鎖反應。

如果這個變化本身就足夠巨大呢?

最近,由於滴滴APP下架事件,其他打車APP瘋狂補貼以期搶占市場份額,這其中就包括已經下線兩年的美團打車。目前美團打車APP重新上線,並開通了100多個服務城市。

美團打車業務上線於2017年;2018年美團上市,當時網約車還處於補貼大戰時期,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在上市前曾表示「美團不會再加大網約車投入」;為了控制虧損,2019年4月,美團打車業務並入美團APP;同年6月,美團打車APP在各大應用商店下線。

在滴滴事件之後,美團打車APP重回戰場,不得不令人遐想,如果美團重新下註網約車業務,背後的車隊業務勢必釋放大量汽車後市場相幹業務需求,類似於滴滴布局小桔車服,美團也有可能切入汽車後市場業務。

與此同時,作為最大的本地生活入口,美團的流量屬性與汽車後市場業務相互契合,不少在美團上運營的修理廠從中獲取的流量也比較可觀。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CEO王興同時也是理想汽車第一大股東,並在公開場合表示對理想汽車的投資是長期性的,未來會與美團的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種種跡象表明,美團進軍汽車後市場並非沒有可能。

一、美團上的汽後業務現狀

眾所周知,美團的核心業務是外賣和餐飲,中期向酒店民宿、票務等領域延伸,現階段切入社區團購。從美團APP上也可以看出,以上幾大業務位於首頁的醒目位置。

作為一個本地生活平臺,美團為汽車後市場單獨設計了一個板塊,名為養車/用車。不過這個板塊的位置並不突出,處於首頁第三欄,也是最後一欄,需要劃兩下才能顯示出來,和家居/裝修、手機充值等業務板塊排在一起。

顯然,從位置安排可以看出,美團對汽車後市場相幹業務的重視度不是特別高。

美團做汽車後市場,時候到了? 科技 第1張汽車後市場業務在美團APP上的位置

進入養車/用車板塊後,我們看到分類比較詳細,但不是特別精準,例如拋光和打蠟兩個項目本應該涵蓋在美容當中,但是被單獨列出來;另外,項目當中有噴漆但是沒有鈑金。

美團做汽車後市場,時候到了? 科技 第2張養車/用車板塊的項目劃定

在養車/用車頁面中維修門店的展示上,不論和餐飲門店對比,還是和淘寶、高德等APP對比,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性,幾個核心要素都被列出來了:門店名稱、基於客戶定位的距離、核心業務、團購項目等。

美團做汽車後市場,時候到了? 科技 第3張門店展示情況

但是從評價數量上來看,上圖推薦頁面的幾家門店算是比較靠前的,最高的有291條評價,正常情況是30-40條評價,而大部分門店只有幾條甚至沒有評價。這和美團主營業務中餐飲門店動輒成千上萬的評價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

總得來說,汽後業務在美團的所有業務板塊中明顯處於邊緣地位,並不受美團的重視。

二、美團為何還未看上汽後?

汽車後市場是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互聯網跨界的案例並不少見。

阿裡很早就通過車碼頭項目切入後市場,後來聯合金固、康眾成立新康眾,推出天貓養車。騰訊通過投資途虎養車的方式占據一塊高地。從2017年開始,京東、國美、蘇寧、滴滴等都通過不同方式進軍後市場。

汽車後市場作為車生活業務板塊是本地生活的組成部分之一,應該和美團比較契合,為什麼美團遲遲未看上汽車後市場這塊蛋糕?

這裡面可能存在幾個主要原因。

第一,汽車後市場看似體量巨大,但是大部分市場份額掌握在主機廠-4S體系當中,與此同時,汽修、汽配、中古車、汽車金融等子板塊較多,分配到每個業務板塊的體量並不大。

第二,目前各個板塊的頭部企業市場占有率不超過1%,集中度需要很長時間,像美團在外賣行業的市場份額超過60%,這個水平最終很難由一個平臺實現,集中度不高、時間緩慢,都不是互聯網企業所喜歡的。

第三,美團本身是個平臺邏輯,但是汽車後市場的路徑是先做重,把汽修汽配等各個板塊補齊之後,再去構建平臺,單純地以平臺切入不符合後市場的特點。

第四,汽車後市場的系統化和數據化進程太慢,這裡面牽扯到配件和技術相幹的上遊數據,這些都掌握在主機廠手中,如果系統和數據不成熟,美團的平臺邏輯很難切入。

第五,修車和養車等業務是剛需,本質上是滿足車主的既有需求,不像餐飲和外賣可以刺激和創造新的需求,在業務需求比較固化的情況下,一個平臺的價值不能完全體現。

種種對比發現,雖然車生活是本地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車生活更為特殊,汽車服務的半徑也就三到五公里圈層,車主不會因為一家門店技術和服務特別好而驅車幾十公里,這或許是和餐飲業相比最大的差異性。

另外,汽修是個熟人生意,即便是從線上引流到店的客戶,如果對門店服務滿意,後面的業務很可能跳過線上直接走線下,這是典型的從線上轉化到線下的情況,和互聯網從線下轉化到線上的邏輯正好相反,這不是美團想看到的,也不是美團可以把控的。

由此可見,除了途虎這樣的比較封閉的強管控加盟體系,一個開放平臺要想在汽車後市場成立是多麼不容易。

三、流量具有挖掘價值

一方面,美團當下對汽車後市場不太感冒,另一方面,其平臺屬性與汽車後市場也不太契合。

不過,站在修理廠的角度,入駐美團有機會挖掘流量價值。

很顯然目前汽車後市場處於流量緊缺的階段,不少門店反映客戶流失率遠高於新增客戶率,這背後有行業競爭關係,也有車主用車理念變化的原因。

不過歸根結底,一位行業人士認為,因為每家門店的服務標準不同,造成客戶對服務無法形成感知,很容易被價格戰帶走,而一旦離開就很難回頭。

在他看來,美團可以從兩個方面提升門店的服務水平。

「第一,一個排名靠前、好評多的門店,可以讓消費者建立初期的信任;第二,美團本身對客戶服務要求高,開通後可以通過提成機制,推進員工總體的服務品質和客戶關係維護能力提升。」

當然,門店最看重的依然是線上流量,現實情況是,隨著80後90後車主越來越多,線上消費意願度大幅提升,通過美團去尋店和下單是比較常見的行為,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一家位於杭州的維修單店透露,入駐美團以來,兩個月拜訪數量超過2500位,新增330多位客戶,其中周一到周五每天有2-3單,周末每天可達到10單,帶來4.5萬額外的營業收入。

一家上海的一站式門店也表示,每個月從美團上的流量占總客戶量的30%。

雖然每天2-3單看上去比較雞肋,但重要的是這些客戶是新的客源,而且不是被價格戰吸引過來的客戶,在抓住一次流量過後,門店有機會轉化為長期穩定的優質客戶。

相比於一些加盟平臺的前期投入和後期政策,美團作為第三方開放平臺沒有那麼多限制,這是很多修理廠老板看重的。

與此同時,這種現象也恰恰反映出一點,即美團作為本地生活平臺,雖然平臺邏輯與汽車後市場不太契合,但流量屬性是具有匹配度的。即便門店把線上車主轉化並維持到線下,但美團本身的流量池比較大,留給門店的挖掘空間是足夠的。

四、時機是否成熟?

綜合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美團的流量對汽車後市場具有價值,但整個平臺邏輯和後市場的特性匹配度不高,這就可以理解美團一直沒有發力汽車後市場。

不過,正如開篇所言,滴滴事件之後,美團對汽車後市場的看法可能會發生轉變。

眾所周知,美團不是一家為自己框定邊界的企業,甚至流傳著「不設邊界就是邊界所在」的說法,作為一個開放平臺,現有流量如何持續挖掘並形成閉環是美團所思考的。

之前滴滴奠定了網約車行業絕對老大的地位,美團避其鋒芒是明智之舉。不過,隨著滴滴APP被下架,以高德打車、曹操出行、美團打車為代表的二線平臺動作迅速,加大投入力度,新一輪混戰一觸即發。

網約車已經度過了前期教育階段,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同時,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並不高,他們綜合考慮平臺上的車源、體驗、價格等因素,更換平臺的決策成本很低。

相幹數據顯示,美團打車、首汽約車、T3出行等APP的下載量,都出現了2到6倍的增長,這只是短短幾天的數據。

如果美團持續投入網約車業務,車隊體量到達一個程度,包括養車、加油、充電、租賃等汽車後市場需求被釋放出來,美團完全有可能把汽車後市場業務獨立出來。

以2018年滴滴布局小桔車服為例,當時滴滴一次性投資10億美元,初期以小桔養車為核心,後來經過調整逐步完善成一個生態鏈的概念,可以看得出來滴滴對汽車後市場的重視。

另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完全帶動了造車潮,今年小米宣布造車就是最好的例證。雖然美團已經投資理想汽車,但依照美團的特性,未來以某種方式布局造車也不是不可能。

王興曾表達過,本質上,美團是一家移動公司,所以汽車對美團來說很重要。在未來,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為代表,汽車有很大機會取代手機成為新的移動互聯網入口,對於美團這樣的本地生活入口平臺的意義不問可知。

無論是制造端還是出行端,都需要後市場的服務作為支撐,以完善整個服務鏈條。

行業的變遷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出行和造車領域的黑天鵝,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把美團推進汽車後市場。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