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濾鏡不自拍、無修圖不分享:社交媒體時代的外貌焦慮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編輯導語:在社交媒體時代,有太多的手機濾鏡與美顏,讓我們的覺得有太多長得好看的人。如果自己不修圖、不帶濾鏡發出去,會難以接受。自拍文化與分享文化帶來的會是販賣顏值焦慮嗎?

編輯導語:在社交媒體時代,有太多的手機濾鏡與美顏,讓我們的覺得有太多長得好看的人。如果自己不修圖、不帶濾鏡發出去,會難以接受。自拍文化與分享文化帶來的會是販賣顏值焦慮嗎?

無濾鏡不自拍、無修圖不分享:社交媒體時代的外貌焦慮 科技 第1張

隨著自拍文化和分享文化融入大眾生活,網路上的濾鏡功能、修圖軟體早已八門五花。但當人們打開原相機,或是面對鏡子,是否會陷入新的外貌焦慮?

為對抗包括這種新型外貌焦慮在內的一系列問題,6月底,挪威兒童與家庭事務部通過一項新法規:廣告商和有影響力的博主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修飾過的圖片時要進行特別的標簽標註,違反法規將會導致罰款。

借此,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帶來匯編文章,淺談在社交媒體時代,濾鏡與美顏是如何加劇了年輕人的外貌焦慮的?對抗外貌焦慮又有哪些做法?

一、數字化圖像世界,外貌美化成剛需

膠片成像的時代已經過去,在用數字化處理一切的當下,許多年輕人很早就開始使用現代成像技術和社交媒體,並且熟悉掌握對圖像進行數字化處理的能力。

手機濾鏡則是現代成像技術與社交媒體碰撞產生的結晶——一種便利快捷的技術,可以隨時放在任何擁有智能手機的人的口袋裡,讓人能夠瞬間平滑、纖細或扭曲身體的任何部位。

某修圖軟體的「人像美容」一欄中,可修飾外貌的功能紛繁龐雜。

202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80%接受調研的女孩在13歲時便開始使用濾鏡,32%的女孩總是在發布的自拍長進行一些修改,77%的女孩在發布自己的照片之前會嘗試改變或隱藏至少一個身體部位或特征。

此外,根據多芬的數據,52%的女孩認為濾鏡已經成為她們生活中的一部分,47%的女孩對自己的容貌不滿時不會選擇在社交媒體上發自拍,81%的女孩會將自己的照片同朋友進行比較。

疫情期間,人們開始保持社交距離,P圖軟體Facetune的使用量增加了20%。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和Instagram也曾表示,有超過6億人使用過至少一種與該公司產品相幹的濾鏡效果。

的確,各類研究數據都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使用濾鏡來「美化」他們的外表。如今幾乎沒有任何社交媒體平臺可以保證受眾看到的是完全真實的、未經修飾的面孔,在這種環境中,發布原圖已經變成了一種勇敢者的行為。

一、網路社交對外貌焦慮的影響 1. 濾鏡和美顏正在改變人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美顏功能在社交媒體上已然十分常見。Instagram支持將美顏濾鏡與面部特效疊加在一起,例如將狗的耳朵和舌頭添加到人臉上。Snapchat則會提供一個濾鏡庫,用戶可以在其中滑動自拍相機上的美顏效果。

短視訊平臺上,美顏、濾鏡和道具則是常見設置的一部分,用戶可以在拍攝時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比如面膜特效等。

偶爾使用濾鏡和修圖軟體來彌補一張素顏的臉似乎無害,但當人們重復、大量使用時,濾鏡則創造了一種新的傳播常態。悲觀者認為,這樣的新常態會使人們與現實脫節——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擁有發光、閃爍的皮膚並無時無刻擁有完美的腹肌或大長腿。

進入社交媒體時代後,記錄和展現自我的文化逐漸為年輕一代設定了過於完美、不真實的美麗標準。

三十年前模糊的膠片相片中,人們有粗糙的皮膚、真實的皺紋、灰暗的背景但真實渾厚的情感;而如今技術全面提高的數位照片中,人物皮膚光滑、五官精致,各種各樣的照片在網上傳來傳去,但不少照片中的面孔似乎又具有同樣的美學特點,甚至看起來都差不多。

在編輯照片結束的那一刻,照片中的人比人類更像機器人——一個精致無暇的美麗機器人。隨著這個數字鏡頭成為永久的現實,人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蕾妮·恩格恩 (Renee Engeln) 在其撰寫的《美容病:外貌的文化迷戀如何傷害女孩和女性》一書中寫道:「你已經習慣用這些濾鏡看到自己了,以至於當你照鏡子時,你會感到有點害怕。你會想,’哦,那是我嗎?那真的是我嗎?’」

「將自己與完美版本的自己進行比較,讓我們有更多時刻感覺自己是不及格的,而且永遠不及格。」恩格恩教授在其書中寫道。

心理健康公司Little Otter的聯合創始人海倫·艾格博士認為,使用濾鏡加劇外貌焦慮的一大原因是,它不僅僅讓用戶用完美無暇的形象來衡量自己,更是用一個虛假的自己來衡量用戶的真實自我。

「美顏和濾鏡效果一開始是升級圖片的快速解決方案,但它們只是虛假的短期提升。從長遠來看,它們可能會降低人們的自信心。如果我們開始相信社交媒體上美顏與濾鏡的炒作並試圖在現實世界中效仿,那麼我們唯一迷惑到的人就是我們自己。」《美容》雜誌的編輯艾麗·特納如此說。

此外,當把精修自拍發到自己的社交媒體上,點讚和評論帶來的快樂會加強人們對濾鏡與修圖軟體的依賴,內心中不自覺地會產生一種「哇,我很受歡迎,我希望再擁有一次這樣的快樂」的感覺。

這會導致所謂的「嫉妒螺旋」的形成——通過呈現越來越不切實際的自己來與同齡人進行對比,創造一個越來越脫離現實的被過度美化的環境。

在這種追求美化的環境裡,掌握精湛技術的、更「完美」的人則會受到更多關註,就比如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修圖教程和精美濾鏡的博主會受到追捧,人人都在試圖學習如何調整眼睛、鼻子、耳朵和身材的細節。

隨著精修審美的流行,年輕的女孩們將目光不僅在放修圖和濾鏡上。當修圖無法滿足人們對自我的幻想,整型手術成為了能滿足「美麗夢想」的另一個有效門路。甚至有人會為追求美麗而嘗試各種高風險手術,比如「精靈耳」和「小腿神經阻斷術」。

無濾鏡不自拍、無修圖不分享:社交媒體時代的外貌焦慮 科技 第2張

多家媒體曾對小腿阻斷術進行報導,提醒術後危害。圖片來源:微博@新京報

2. 後疫情時代,螢幕無處不在

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居家隔離成為一種常態。許多人都在家工作、學習,因此Zoom等平臺的使用頻率大大提高。雖然這有助於我們維持關係並提高工作效率,但它也意外地引起了一些其他問題。

螢幕的無處不在進一步增加了人們的外貌焦慮。邁阿密大學聯合了一批專業的整形外科醫生發布了一則報告,其中將2020-2021年整型手術需求的增長歸因於人們通過視訊會議查看未經精修的實時圖像的時間大幅增長。

當我們與人面對面交談時,我們會專註於別人的臉龐、肢體語言和表情。但在視訊交流平臺上,我們將花費大量時間不斷面對自己與他人的特寫面孔——大笑、說話、皺眉時的樣子。

從社交媒體上的精修到實時視訊會議中的原汁原味,這種變化讓不少已經被濾鏡「慣壞了」的人們對自己的外貌再次產生焦慮。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David Foster Wallace)幾乎在他的小說Infinite Jest中預言了如今的場景。這部小說出版於需要撥號上網的1997年,它的背景設定在一個遠比今天更超現實的北美,但相當多的細節卻印證了2021年的互聯網世界。

在華萊士構建的這個世界裡,視訊電話的興起使用戶對自己的外表感到焦慮。他在書中寫道:「視訊通話的真正關鍵在於通話期間呼叫者的臉呈現在自己螢幕上的樣子。當他們在視訊中看到自己時,他們看的並不是來電者的臉,而是他們自己的臉。」

這種焦慮促使人們開始使用一種工具,這是一種能夠清除眼袋和皺紋的數字美化面具。這樣的面具讓人們本能地扭曲了自我認知,加之外貌焦慮的壓力,人們越來越喜歡數字面具上的面孔,因為面具上的人臉實際上比他們本人好看得多。

在Infinite Jest的世界觀中,真實與虛擬之間的模糊無處不在。對應當下,如果對濾鏡和美顏功能的依賴過度,如安在日益虛擬的世界中保持清醒、減少外貌焦慮,則成為了一個真實的問題。

二、對抗外貌焦慮,可以怎麼做? 1. 通過法律法規規范商業運營

當商業化營銷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泛濫,越來越多的國家出臺了限制過度修飾照片的法律。

早在2017年,法國就出臺了一項立法,要求時尚雜誌申報經過修飾的圖片。一位政府官員表示,「當年輕人被暴露在不切實際的身體形象下並且將其當成一種規范時,會導致自我貶低和自卑感。」

當然,這並非首例,以色列在2015年就制定了類似的法律,該法律不僅涉及在該國境內拍攝的雜誌和圖片,而且還擴展到所有在以色列展示的廣告——即使它是在其他地方拍攝的。

除了限制過度修飾的照片,法國,一個時尚大國,也曾為改變追求過瘦的時尚潮流進行立法。規定模特在工作時必須持有醫生的健康證明,任何經過Photoshop處理的圖像都需要貼上標簽以表明原圖並非如此,違規者可能面臨最高37,500歐元的罰款。

最近一條相幹規定則出現在2021年6月30日,挪威兒童和家庭事務部也推出了新的法規,禁止網路博主和廣告商在社交媒體上直接分享未加標簽的修飾類照片。

無論是之前還是拍攝完成之後,所有被修飾的元素,例如變小的腰圍、豐唇和被修飾的肌肉,都需要帶有政府部門設計的標簽。

這項規定適用於所有以促銷為目的的廣告或圖像,包括博主和明星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的帶有盈利目的的照片。

2. 社交媒體平臺採取措施

2017年,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的一份報告稱,Instagram是對年輕人心理健康影響最嚴重的社交媒體平臺。

因此,以Instagram為例,其在發揮自身濾鏡優勢的同時,也一直在採取規范化措施。

一方面,為了降低用戶在使用社交媒體時感受到的社交壓力,平臺提供了隱藏動態中收到的點讚數量的選項,啟用該功能的用戶將看到點讚者的用戶名「和其他人」,而不是具體的點讚數字。

另一方面,自2019年底起,Instagram禁止在使用濾鏡時推廣整型手術。另外,如果有人使用濾鏡和美顏效果發布了動態,該應用會在螢幕頂部顯示一個標簽。

3. 網上自發的監督與號召

康奈爾大學助理教授布魯克·艾琳·達菲 (Brooke Erin Duffy) 稱,「網紅認為他們需要真實地展示自己,但同時又覺得應該展示他們最完美的形象。」

這或許是一種悖論,而正是這樣的悖論推進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自發的監督型帳號與呼籲告別外貌焦慮的號召者。

例如Instagram上的Celebface,該帳號會將未經修飾的新聞照片與名人發布的類似照片進行對比,提醒網友相幹照片經過了修飾。

無濾鏡不自拍、無修圖不分享:社交媒體時代的外貌焦慮 科技 第3張

圖片來源:Instagram@Celebface

Celebface的運營者安娜說,這個帳號創辦的目的是幫助更多人不要再將自己與名人在精修狀態下的照片進行比較。

對安娜來說,這項工作很重要,因為社交媒體對年輕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已經產生了影響——美國面部整形與重建外科學會的新研究表明,社交媒體自拍是千禧一代進行整型手術的主要動力。

「一些女孩告訴我,她們變得更加自信了。」安娜說。當更多人看到明星精修照片下的缺點,或許會不再討厭自己可愛的雀斑、圓潤的臉或不夠完美的皮膚。

越來越多如celebface這樣的監督類帳號致力於讓社交媒體上的年輕人們回歸現實,努力接受一個不完美但足夠真實的自己。

此外,在社交媒體上的相幹標簽與話題也引起了網友們的參與,甚至推進了英國廣告標準局在法規方面的完善與建設。

2020年6月,化妝師薩莎·路易斯·帕拉裡(Sasha Louise Pallari)在Instagram上發起了一場病毒式活動#FilterDrop(擺脫濾鏡),鼓勵更多人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自己沒有精修的自拍和照片。如今關於#filterdrop活動的視訊已有近50,000人觀看。

一位參與到這場活動的27歲女孩說,「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女孩和模特,她們擁有完美的皮膚、小巧的鼻子、性感漂亮的身材。我有雀斑、曬傷色素沉著,而且我還生過孩子。

這讓我沒有膽量加入到這場活動中,一種巨大的、壓倒性的對比襲擊了我,我害怕自己的真面目。但是當我想到我有一個18個月大的女兒時,如果我都不能分享一張完全真實的照片,那麼我怎麼能期望她在長大後自信地去愛自己呢?

如今,越來越多人如同Infinite Jest中的描繪一樣,因為自己不完美的外貌而感到焦慮,無法與現實生活中的其他人正常互動。在書中,技術幫忙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幾乎完全地去除人臉在視訊中的呈現——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技術無非就是回到了打電話這一起點。

在這個循環的大結局裡,來電者發現他們再次毫無壓力地隱形在社會中,不需要再去依賴讓自己變得美麗的「濾鏡」面具。人們擁有「無效」化妝的自由,擁有變得普通的自由,不需要去戴假髮和修飾自己。

但小說畢竟只是小說,真實世界裡的你我他,能夠擺脫濾鏡和美顏帶來的外貌焦慮嗎?

參考鏈接:

  • https://www.dazeddigital.com/science-tech/article/53361/1/norway-now-requires-influencers-to-declare-retouched-photos-on-instagram
  • https://www.dazeddigital.com/fashion/article/35840/1/french-fashion-magazines-must-now-declare-all-retouched-images-law-models
  • https://www.refinery29.com/en-us/the-selfie-talk-social-media-self-esteem
  • https://www.womenshealthmag.com/beauty/a33264141/face-filters-mental-health-effect/
  •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1/04/02/1021635/beauty-filters-young-girls-augmented-reality-social-media/
  • https://www.forbes.com/sites/annahaines/2021/04/27/from-instagram-face-to-snapchat-dysmorphia-how-beauty-filters-are-changing-the-way-we-see-ourselves/?sh=2dea78ea4eff
  • https://www.vox.com/the-highlight/2019/7/16/20689832/instagram-photo-editing-app-facetune
  •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105/1224222.shtml
  • 9.https://www.thecourier.co.uk/fp/lifestyle/health-wellbeing/2336515/long-read-what-is-body-dysmorphia-and-could-zoom-be-causing-yours-psychologists-advice-for-those-struggling/
  • https://www.dazeddigital.com/beauty/body/article/47963/1/facetune-photoshop-instagram-face-editing-image-anthon-raimud-bella-hadid
  •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facetune-selfies-surgeries-body-dysmorphia_n_60926a11e4b0b9042d989d48
  • https://www.harpersbazaar.com/uk/beauty/a34282596/social-media-filters-self-esteem/
  •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7254488
  • https://www.bbc.com/news/newsbeat-57721080
  • https://www.thenationalnews.com/arts-culture/comment/how-face-filters-on-phone-apps-are-leading-teens-to-get-plastic-surgery-1.760364
  • https://nypost.com/2021/07/06/instagram-law-will-jail-influencers-for-secretly-editing-appearance/
  • https://www.glamourmagazine.co.uk/article/filters-instagram-debate
  • https://www.theatlantic.com/culture/archive/2014/04/david-foster-wallace-predicted-our-selfie-anxiety-in-1996/360323/
  • https://www.bbc.com/news/uk-england-bristol-53784938
  • https://www.dazeddigital.com/art-photography/article/37563/1/getty-images-bans-photos-of-retouched-models

作者: 朱亦祺;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由 @全媒派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