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看點:亞馬遜、Google、蘋果、BAT都來了,藍牙耳機會成為語音交互的下一個爆點嗎?
2017年是智能音箱在全球攻城略地的一年,銷量突破3000萬,相比2016年約500萬的銷量至少增長六倍!結合產業鏈各方消息,智東西預計2018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將突破6000萬,銷量再翻一番,同時國內市場也將做到10倍增長,銷量突破千萬大關。毫無疑問,智能音箱引爆了語音交互,成為語音交互落地的「第一戰場」。
那麼,智能音箱之後,語音交互的下一個「戰場」會在哪里?
隨著語音巨頭搶占語音入口,藍牙設備智能化已成為下一波競爭的關鍵,而身處其中的無線藍牙耳機正披著「智能」的外衣,開始頻頻嶄露頭角。
近期,打著「智能」的旗號,無論是亞馬遜、Google等互聯網巨頭,SONY、Bose等傳統耳機音頻公司,還是智能硬件創業公司、內容服務公司都將目光盯到了無線藍牙耳機身上,並推出或正要推出「智能耳機」,仿佛它就是語音交互的下一個戰場。
▲支持語音助手的藍牙耳機廠商不完全統計
智能耳機?「掛羊頭」而已
2017年10月Google推出了無線耳機Pixel Buds,主打語音實時翻譯;同時期三星也推出了自家的Gear IconX,主打運動健康和語音交互;2017年12月咪咕&科大訊飛和1MORE&騰訊叮當都推出了類似的無線藍牙耳機,並打出了「智能耳機」的旗號;2018年1月AI創業公司出門問問同樣打著「智能」的招牌推出TicPods Free,並稱「語音交互的下一個引爆點就是耳機」······
如果再加上亞馬遜為讓藍牙設備智能化而在2018CES上發布的Alexa移動設備開發套件,蘋果將會在今年發布內置語音喚醒Siri的新款AirPods,以及百度也將會在近期發布藍牙開發套件來使設備智能化,似乎這個「新生事物」真的要火。
拋開這些所謂的「智能耳機」能否爆發,是否是語音交互的下一個引爆點不談,智東西發現,單單是「智能耳機」這個概念本身具有極大的片面性和誤導性,究其本質而言,「智能耳機」就是一個無線藍牙耳機,跟普通的藍牙耳機並沒有本質區別,其只是智慧型手機中語音交互場景的延伸,並無智能可言!
既然談到了耳機的智能化,我們通過觀察市面上的耳機發現,可以從「通信、交互、感知、計算」四個維度來判斷一款藍牙耳機的智能化程度,可以看到除了一些耳機加入運動健康的功能外,市面上大多數鼓吹「智能耳機」的企業其實連簡單的語音喚醒就做不到,更不要說將語音助手植入耳機,打造一款獨立於智慧型手機之外的智能設備。但智能化程度也並不意味著市場占有率和用戶體驗,比如Vinci 2015年就推出了獨立於手機、具備語音交互的智能頭機,但是整體行業支持不成熟,市場需求也並不明顯,反而是配件屬性更強的無線藍牙耳機再次獲得了青睞。
▲智東西根據網路信息整理
通過智東西對近期對市面上推出的以「語音、智能」為賣點的耳機的觀察,我們發現在該類耳機的產品思路仍然是作為手機配件的輸入輸出設備(配件)存在,無線耳機通過藍牙與手機APP相匹配,使用智慧型手機中的語音助手(如Siri)。
換一種說法,在智慧型手機中你需要在很近的距離使用語音助手,那麼現在通過無線藍牙耳機的支持,它可以把你的語音指令及時的傳到手機端,你就可以在較遠的距離使用手機中的語音助手,這就相當於延展了手機語音助手的使用空間。
但與之前的無線耳機相比,這些冠以智能之名的耳機不過就是增加了一個觸控指令以便喚醒手機中語音助手而已。說道語音交互,目前市面上的這種藍牙耳機大多還是通過觸控來交互,直接在耳機中做到語音喚醒的則少之又少。
我們無意定義智能耳機,但冠冕堂皇的將藍牙耳機冠以「智能耳機」之名,無異於掛羊頭賣狗肉。與此同時,我們不否認藍牙耳機在新的發展契機下存在再次引爆市場的可能,更不否認未來會在耳機中加入語音喚醒甚至植入語音助手。但針對當下這波在語音交互浪潮下誕生的耳機,我們認為更應該成為藍牙耳機或者無線藍牙耳機。
巨頭推動下的藍牙耳機再收關注
無線藍牙耳機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再度引起關注至少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無線耳機的流行,另一個是語音巨頭加速推進語音擴散掀起的藍牙設備智能化。
談到無線耳機的流行就不可避免談到蘋果的一款明星配件產品AirPods。在2016年,這款產品經歷了短暫的跳票後,終於於同年12月開售,其憑借良好的音質和用戶體驗,廣受「果粉」的歡迎。據去年12月份蘋果神秘爆料人物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池預測,蘋果AirPods去年銷量將達到1300萬副,並將會在2018年做到銷量翻番。可以說蘋果AirPods的出現,憑借良好的音質和用戶體驗,以及iPhone生態的支持和良好的用戶基礎,引領了無線耳機的潮流。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蘋果AirPods在2016年就做到了通過耳機觸控喚醒手機中語音助手Siri的能力,AirPods的流行推動了無線耳機的發展,再加上耳機市場龐大的體量(2015年全球耳機出貨量則在2.5億副),不少硬件廠商、創業公司便走上了「模仿」蘋果之路。
最近,據Apple Insider等外媒報導,蘋果將在今年推出內置Siri喚醒的升級版AirPods,並且將會在年底發布一款更高端的頭戴式無線耳機(內置Siri助手)。相比當下市面上冠以「智能耳機」產品之名的產品,蘋果新推出的這兩款耳機才更像智能耳機!
另一個因素就是由語音巨頭推動的語音入口爭奪戰!典型的代表就是國外的亞馬遜、Google和微軟以及國內的BAT。
亞馬遜在2014年秋推出了首款智能音箱Echo,隨後也掀起了以智能音箱為代表的語音入口的競爭。在剛剛過去的2018 CES上,Google與亞馬遜也圍繞語音入口上演了一場異常激烈的「貼身肉搏」,推動著語音交互進入家庭、車載、辦公等各個場景。
以智能音箱為例,各大巨頭在2017年辛勤耕耘一年,盡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也僅僅只有3000萬而已。而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就超14億部,在智能設備之外還存在廣闊的藍牙設備市場,僅僅是藍牙耳機一個市場就是以億為計算單位。如何激活手機中語音交互的使用場景,如何做到藍牙設備智能化,成了語音巨頭下一步爭奪之地,而藍牙耳機就是藍牙設備智能化中一個重要的「橋頭堡」。
亞馬遜在2018CES上發布了Alexa的移動開發套件,來做到耳機等藍牙設備的智能化,據智東西產業鏈人士消息,百度也會在近期推出類似的藍牙開發套件,推動藍牙設備的智能化。而其共同的產品思路就是通過藍牙連接使用手機中的語音APP。
作為亞馬遜Alexa的合作夥伴,Linkplay工程部總監趙晨光談到,其Alexa耳機方案已經在認證階段,預計下個月就會有相關產品陸續上市。可見再以巨頭為主導的藍牙設備智能化才剛剛開始,但2018年會是藍牙設備智能化的重要一年。
趙晨光還談到,通過Alexa移動開發套件使藍牙設備智能化,方案成熟以後,產品改動不大,在耳機的開發到量產過程中不會增加過多的工作量,跟正常的研發周期(三個月左右)相差不大。而這意味著一旦Alexa的藍牙方案落地,會非常快的落地到藍牙設備市場。
但同時,主打語音智能的藍牙耳機,其難點還在用戶體驗和功耗上。具體來講,影響耳機體驗的重要因素是響應速度和穩定性,比較通過耳機拾取聲音傳給手機後,還要通過手機APP傳給雲端獲得服務,這個過程的延時要做好以及通信的穩定性都不容易。
而正是巨頭搶占語音入口和耳機無線化兩股大趨勢下,一些公司便打著「智能」的旗號,鼓吹起了智能耳機。但目前也僅有數款主打語音智能的藍牙耳機推出,根據巨頭開闊藍牙設備市場的進度來看,藍牙設備智能化這一市場才剛剛開始。
四大勢力入局
盡管主打智能語音的藍牙耳機還處於市場初期,但已有四大勢力已浮出水面,大家「各懷鬼胎」,都希望在人工智能和語音交互的浪潮中一展宏圖。
第一波勢力以亞馬遜、Google、BAT等互聯網巨頭為代表,企圖借助藍牙耳機這個體量龐大的市場,搶占語音交互場景,擴大語音交互生態。
最先有動作的是Google,其在2017年中秋夜就推出了無線耳機Pixel Buds,賣點就是語音實時翻譯,並可以使用手機中的Google Assistant。此外,Google還將Google Assistant落地到SONY、出門問問等公司的藍牙耳機中。亞馬遜也緊隨其後推出了Alexa移動設備套件,來使藍牙設備智能化。
▲GooglePixel Buds
而國內BAT顯然也不會放過這麼好的落地語音技術的機會。據智東西產業鏈人士介紹,BAT都會推動支持其語音助手的藍牙耳機,並且百度將會在近期推出藍牙開發套件,搶占藍牙市場。
第二波勢力則以傳統的耳機(硬件)廠商為主,靠語音交互來升級藍牙耳機,為用戶提供更更加智能化的服務與應用,也是語音巨頭擴展生態的得力夥伴。
在2018 CES期間,捷波朗率先發布 Elite 65t無線耳機,支持一觸激活 Siri、Google Now 以及亞馬遜 Alexa。SONY則在最近的2018 MWC上推出了Xperia Ear Duo無線耳機,集成了Google Assistant和Siri語音助手,同時滿足安卓用戶和iOS用戶的需求。
▲捷波朗Elite 65t無線耳機
根據智東西產業鏈消息,Bose、漫步者、哈曼、DOSS等傳統的耳機廠商都將會推出支持主流語音助手的藍牙耳機產品。
第三波勢力以出門問問、1MORE等創業公司為代表,力圖在新的增長點中尋求發展空間,從而在市場中分一杯羹。
作為一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出門問問也在不斷尋找AI落地的場景,為此它做了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能後視鏡等產品,在去年12月份出門問問CEO李志飛就曾告訴智東西,內部成立了一個音頻事業部,要做無線耳機,而緊接著在2018年1月19日他便發布了無線耳機TicPods Free,支持支持蘋果Siri、Google助手和問問語音助手。
如果說出門問問做智能耳機是擴展手機中語音助手的落地場景,那麼1MORE則是想借助智能語音做到產品線的轉型升級。盡管是一家創業公司,1MORE憑借高性價比在藍牙耳機領域可謂「風生水起」,面對智能化的浪潮,其推出了支持騰訊叮當的無線運動耳機,努力為自己貼上智能化的標籤。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人士談到,在智能耳機這個領域,主要還是傳統的音頻廠商再做,創業公司做的並不多,無論是語音交互技術、內容服務還是聲學硬件都需要深厚的積累。
第四波勢力則是內容與服務商,盡管這波勢力相對小眾,但也企圖再向前邁進一步,為內容與服務尋找更多承載的入口。
比如在智能音箱領域,音頻內容提供商喜馬拉雅便聯合獵戶星空等公司推出小雅AI音箱,通過內容、技術等企業的「抱團取暖」來搶占語音入口。而在藍牙耳機市場,作為中國移動旗下的內容服務商咪咕已經聯合科大訊飛推出了莫斯比無線耳機,將語音交互、運動健康、實時翻譯等功能都加入進來。
▲科大訊飛&咪咕莫斯比無線耳機
試想,接下來會不會有更多的內容與服務廠商或自己成立硬件部門,或與其他廠商抱團取暖來開拓無線耳機這一市場呢?
可以看出,在無線藍牙耳機再次引起關注的背後是,互聯網巨頭看到的是其作為手機配件的巨大體量,搶占語音交互場景以及生態的構建;傳統耳機廠商尋求的是智能化的升級和新的增長點;創業公司盯緊新的發展機遇,力圖在龐大市場中分一杯羹;而內容與服務公司則為自身的應用尋找或者布局新的入口,增強用戶黏性。
語音交互的下一個引爆點會是耳機嗎?關鍵看大佬
智東西通過京東、淘寶以及其眾籌平台觀察發現,目前支持語音助手使用的藍牙耳機還相對較少,只有寥寥數款,那麼這種藍牙耳機會爆發嗎?或者支持語音智能會是藍牙耳機的標配嗎?似乎答案關鍵看大佬!
作為亞馬遜Alexa合作夥伴,米唐科技CEO宋少鵬在談到藍牙耳機智能化時,顯得尤為謹慎,他稱這個還比較新,現在不方便多講,但確實問的人開始多了起來,行業才剛開始。
Linkplay工程總監趙晨光則看好藍牙耳機的智能化,其中一個原因是硬件不需要大的更新,成本相對也不會增加,但用戶使用就方便了很多。尤其是頭戴式的運動耳機,語音輸入簡直就是剛需。
擁護這一觀點的還有出門問問CEO李志飛,在其無線耳機TicPods Free發布會一開始,他就拋出「語音交互的下一個引爆點就是耳機」的言論,而其理由便是語音交互的潛力以及耳機隨身、私密、清晰的特點提供了更大的應用空間。
當智東西將這一問題拋給宋少鵬時,他認為,這個行業需要巨頭玩家的引領,如果蘋果從晶片、協議、操作系統、設備、用戶體驗設計方面對藍牙耳機做一個完美的整合,那不出意外就可能是它了。
繼而他又談到藍牙耳機中的語音交互會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應用,它是手機的一個延展,通過與手機配合能夠很好的使用手機中的語音交互。因為手機做語音交互是一個很矛盾的場景,手機是一個近場的應用,而很多語音交互的場景則是遠距離的行為,耳機恰好可以成為這樣一個中間媒介,將手機的遠場交互變為近場交互,在獲取一些不需要螢幕顯示的信息或者雙手被占用的時候,耳機便成了一個很好的入口。
Tymphany中國事業部總經理劉曉彤也看好類似蘋果AirPods的副屬性更強的耳機,他認為耳機私密性、副屬性更強,適合個人應用場景,以耳機為中介可以將遠場轉為為近場交互,也能夠提升交互的效果。
隨著語音巨頭殺入藍牙市場,爭奪語音交互場景,在全球出貨量以億為計算單位的耳機市場中,似乎語音助手開始走進藍牙耳機,憑借龐大的體量和手機配件的優勢,語音交互的下一個引爆點可能將會在藍牙耳機中上演。
但聲智科技創始人&CEO陳孝良則表達了一些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主打智能的藍牙耳機現階段還是配件,其核心屬性在於手機,本身作為智能的意義並不大。之所以智能音箱具有重要意義,在於它是藍牙音箱的顛覆性升級,它擺脫了手機成為了獨立的AI設備。相比於此,盡管耳機的市場很龐大,但是作為手機配件的藍牙耳機戰略意義並不大,其意義主要在於公司的行銷層面上。
可見陳孝良並未否認其市場前景,只是在他看來,目前的藍牙耳機終究是配件,不具備智能音箱那般戰略意義。
結語:語音交互的下一個引爆點在哪里?
在智能音箱之後,語音交互開始擴散到家庭、車載、辦公等各個場景,而下一個爆款產品、語音交互的下一個引爆點會在哪里?
隨著蘋果AirPods以千萬銷量在2017年開了一個好頭,亞馬遜、Google等語音巨頭也通過藍牙開發套件加緊做到藍牙設備智能化,而藍牙耳機或許就是哪個幸運兒,承擔著擴展更多語音交互場景的使命。
智能音箱之後,語音交互的下一個戰場很有可能就發生在藍牙耳機身上,而語音喚醒、語音助手的植入也將會是未來耳機智能化的趨勢。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本周五,智東西聯合極果、AWE在上海舉辦GTIC 2018全球AI晶片創新峰會將正式拉開帷幕。這是中國首場AI晶片產業峰會,聚焦AI晶片的技術動向及其在無人駕駛、家電&消費電子、安防等產業的應用前景。全部嘉賓都已確認,報名通道已正式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