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新技術帶來的模式創新,以及算力、算法提供的效率提升,為數字經濟的規模化增長奠定了基礎。 相幹數據顯示:從十三五到十四五開局,各地區創新技術應用遍地開花,新的數字經濟成長模式呈現豐富多元的發展態勢。
盡管以新技術賦能新產業,驅動新經濟成長的模式已成定局。但科技人才的缺口,卻在不斷加大,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的迅速迭代,傳統以高校為主體的人才培養結構很難滿足新產業的人才需求。
基於此,2017年教育部發布《關於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以「新工科」的改革創新,推進產教融合,滿足數字經濟時代對新興產業的科技人才需要。而今,千行百業正在邁向數字化轉型,創新的同時,如何滿足安全和可控,計算機底層技術人才的培養體系也亟待建立。
2020年,教育部-華為共同啟動「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項目,與72所高校合作,目前,已經累計培養了2500多位老師,實現1302門課程融入,覆蓋學生超過20萬人次。在湖北省地區,「智能基座」已經在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落地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全面落實將鯤鵬/昇騰/歐拉等計算產業自主創新根技術融入高校課程。
12月27日,鯤鵬&昇騰產教融合育人基地在湖北武漢正式啟動,作為華為在「智能基座」項目後的又一項人才發展關鍵舉措,當前的融合育人基地恰是「智能基座」的擴展版,可以覆蓋更多高校。
三方協同,填平計算機人才缺口
近年來,伴隨好康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新一輪技術革命與行業需求逐漸相融,各行業都在面臨著新的挑戰與變革。不斷產生的技術變化對高校的創新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考驗,只有通過更為深入的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才能讓年輕的創新力量與社會實際的人才需求相吻合。
尤其是最核心的計算機底層技術人才的缺失尤為明顯。在過去很多年裡,我們未能建立規模充分、能夠深刻理解和掌握CPU、操作系統、資料庫等這些計算系統底層核心技術的高層次人才隊伍,造成中國的IT基礎軟硬件環節長期缺失自主創新的能力。
的確,首先在需求側,因為對底層技術人才培養不夠重視,導致在過去很多年裡,我國未建立規模充分、能夠深刻理解和掌握CPU、操作系統、資料庫等這些計算系統底層核心技術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其次,從供給側看,由於傳統高校評價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諸多因素,使得高校中能夠掌握這些底層核心技術的教師規模相對偏少,教學質量相對偏低。特別是,高校現行教材的知識體系更新緩慢,未能及時反映我國自主創新技術的最新成果。
最後,從產業協同的角度,當下自主創新的計算產業與學校之間還沒有建立起系統性的實習實踐體系,將理論知識更好地與產業實戰進行結合,從而無法讓學生畢業後就可以快速適應企業對工作的要求。
而鯤鵬&昇騰產教融合育人基地,正是為了解決計算機人才與產業需求之間的鴻溝而來。
據了解,鯤鵬&昇騰產教融合育人基地將採取高校、華為、政府「共投共建」模式。高校投入教學體系建設,包括教學方案、師資培養、教學資源、鼓勵政策及必要的教學實驗環境;華為提供鯤鵬/昇騰領域技術知識體系,專家講師賦能,實踐活動專業輔導,眾智計劃/優才實習計劃/人才發展加速計劃等權益資源;政府通過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向合作高校提供項目補貼、政策支持。三方協同,共同推進計算機人才與產業界的加快融合。
人才培養的標桿,為什麼是湖北?
很多人也許會有疑問,鯤鵬&昇騰產教融合育人基地,為什麼選擇落地湖北武漢?我們可以從幾個維度來進行剖析。
首先,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一定要選擇人才基礎較為雄厚的地區。
反觀湖北,是典型的教育強省。湖北全省擁有高校130所,在校學生160萬人,院士81人。尤其是省會武漢,營造了良好科研與人才培養生態,科教資源富集,人才資源豐富,是我國第三大智力密集區,擁有高校84所,在校大學生130萬人,人工智慧相幹學科專業全面開設,設有人工智慧學院以及計算機、自動化等多個人工智慧相幹學科和專業,培育和集聚了一大批人工智慧領軍人才和團隊。
其次,需要有遠見卓識的地方政府,對技術人才培養有長期的戰略目標。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周啟紅表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數字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51020現代產業集群,推進科教強省建設,本次活動是省政府和華為公司數字湖北戰略合作協議,深化東湖國際人工智慧高峰論壇成果,推進湖北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而「鯤鵬&昇騰產教融合育人基地「則是湖北與華為簽署《數字湖北深化戰略合作協議》》中關於人才培養在湖北省落地的重要關鍵舉措。12月簽約的3所高校是首批合作高校,計劃建設成為示范標桿,並將「湖北經驗」、「湖北模式」輻射至全國更多高校。
第三,要有良好的產業環境,更有有志於產業創新的企業參與其中,這才能夠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閉環。
計算機底層技術如果沒有本土創新,就像是無源之水。而華為開放了鯤鵬、昇騰全棧基礎軟硬件平臺,秉持「硬件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夥伴、發展人才」的原則,聚焦於計算架構和基礎軟硬件的創新,讓鯤鵬和昇騰能夠構建起完整的產業生態。
面向未來,華為計劃在2022年新增50所「鯤鵬&昇騰產教融合育人基地」合作高校、新增100所基礎軟體專項合作高校,並通過「鯤鵬昇騰眾智計劃2022」、「鯤鵬昇騰優才實習計劃2022」、「人才發展加速計劃2022」三大計劃加持,向合作高校持續投入優質資源,共同開展圍繞鯤鵬、昇騰根技術的教學改革創新,繼續新增20多本教材和系列教輔,開放超過3000個眾智項目任務,提供1000多個華為&生態企業實習崗位、開源社區在線實習項目,並建立專項激勵鼓勵老師、學生了解開源、貢獻開源、發展開源,共同為操作系統、資料庫、AI框架等自主創新基礎軟體根技術的茁壯成長添磚加瓦。
借助鯤鵬/昇騰,探索產學研融合的新模式
以鯤鵬&昇騰產教融合育人基地落地為契機,華為在湖北也在探索一條產教融合的新路徑。
首先,從高校層面,參與簽約的高校都拿出足夠的誠意。
中南民族大學校長李金林說,「我們與華為、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簽署產教融合育人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把握產業發展大勢,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互利共贏,深度合作,紮實推進新工科建設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發,圍繞雲計算、大數據、計算智能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通過共同建設產教融合育人基地,搭建集產、學、研、轉、創造、用等工人一體的多元協同人才創新培養平臺。」
湖北工業大學校長彭育園則表示,「鯤鵬&昇騰產教融合育人基地圍繞產教融合,引領高校開展創新實踐,協助學生完善職業發展。未來我校將高度重視湖北工業大學鯤鵬&昇騰產教融合育人基地的建設工作,充分利用我校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產業學院建設契機,強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和科技創新,為鯤鵬&昇騰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其次,從基地自身的創新來看,將主要從幾個方面和高校進行合作:
一方面通過使能課程體系和聯合師資培養,將鯤鵬、昇騰技術知識融入理工科專業必修課程體系,培養能夠授業傳道的教師隊伍,並共同建設融入鯤鵬、昇騰專業知識的教材。
另一方面,通過三類創新實踐活動,加速學生從理論向實踐轉化,提升動手能力。同時,面向創新提供競賽類實踐活動輔導,包括「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鯤鵬/昇騰產業賽道、中國開源軟體創新大賽、軟體精英賽等;面向實戰,還會提供真實的項目實踐活動,包括鯤鵬/昇騰眾智項目的參加機會等。
鯤鵬、昇騰「希望」的種子已經播下,這條產學研一體,解決計算機底層人才難題的希望之路上遲早會開滿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