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不久前剛剛落下帷幕的2022年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方面已經將視訊號的商業化擺在了臺面上,並表示,「當視訊作為基礎組件出現,未來不排除視訊收費的能力釋放出來,不論是短視訊還是直播等形態」。就在視訊號確定將上線付費直播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後,最近這一服務就已落地。
此次,拉開微信視訊號付費直播大幕的是NBA常規賽轉播,正式以體育賽事開啟了直播也要花錢觀看的時代。據悉在進入直播間後,用戶可免費觀看這場爵士vs勇士的比賽3分鐘,此後便需要支付90個微信豆才能繼續觀看。在進行金額轉換後,蘋果設備用戶需花費約13元、安卓設備用戶則為9元。
從2020年1月19日微信視訊號開始內測至今,已經經歷了2年間大小不等、力度不一的大量資源傾斜,並擁有了5億的月活用戶,毫無疑問也到了收獲的季節。以付費直播為起點,外界認為2022年也可能將成為微信視訊號商業化的元年。
相比於傳統的粉絲打賞與直播帶貨,付費看直播可能是當下相對激進的一種嘗試。由此也能看出微信方面認為視訊化表達是下一個十年內容領域的一個主題,並認為消費者為直播內容付費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事實上,直播平臺進行付費直播的嘗試,並不是微信首創。早在2019年春季,正值上市前夕的鬥魚取得了《DOTA2》S11夢幻聯賽獨家轉播權之後,在這項大型賽事上就進行了付費看直播的嘗試,賽事期間的直播時間段上線了價值6元的特殊禮物「夢幻聯賽辦卡」,通過其就可以在任意賽事直播間全程觀看此次比賽。
換而言之,鬥魚嘗試進行了一次買斷式的賽事直播,金額為6元。然而作為率先吃螃蟹的直播平臺,鬥魚彼時遭受了可謂是巨大的輿論風波,相當多玩家質疑這一收費的合理性,畢竟海外直播平臺的轉播是免費的,以至於最終鬥魚的這一嘗試以向用戶妥協告終。
但鬥魚當時失敗的原因也很簡單,畢竟電子競技作為新興產業,當下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直到今天為止,電子競技賽事在直播平臺上都是免費的。作為電競產業鏈的下遊,直播平臺還沒有逆潮流而動的能力。歸根結底,鬥魚的這種嘗試雖然是好的,畢竟多元化營收渠道對於直播平臺而言是有必要的,隻可惜電競賽事的轉播從來都沒有付費的先例。
雖然玩家已經習慣於免費的電競賽事內容,但付費的體育賽事直播顯然並不僅僅是歐美市場的傳統,過去數年也已經被PPTV、騰訊視訊等,一眾拿下了NBA、英超級知名賽事版權的平臺所採用。事實上就目前來說,即使是在國內市場,為NBA、足球五大聯賽、WWE付費也已經司空見慣,對於體育迷而言為內容付費很正常,並且這一套商業模型也運行地十分順暢。
不過,既然在騰訊視訊上就能看NBA的賽事直播,並且其體育會員的延續包月價格為15元/月,且按照《會員服務協議》顯示,開通體育會員後,以每31天為周期用戶可獲得8張觀賽券,即花費15元每月至少能看8場NBA比賽,折合下來一場比賽僅需不到2元。然而通過微信視訊號來觀看同一賽事卻需要至少9元,如果僅僅是從價格上來對比,視訊號的付費直播顯然性價比不高。
顯而易見,微信視訊號上的NBA付費直播面向的受眾群體,並非是有固定觀看NBA賽事直播的球迷,而更多的是面向泛體育受眾、通俗來說就是「偽球迷」。這種按照單場進行「付費點播”的模式,相較於體育會員這種「套餐」顯然有著更高的自由度,在微信視訊號的資訊流推送機制下,刷到相幹內容進而預約直播,大概率才是微信方面希望看到的情景。
而買下了NBA賽事版權的騰訊視訊顯然也會樂見其成,畢竟在騰訊視訊上看NBA賽事也是要付費的,而且價格更便宜,現在能夠將觸角伸入活躍用戶更多的微信視訊號,將有助於獲得更多的轉化機會,讓更多的邊緣體育賽事觀眾變成付費用戶。這其實也是在如今這個互聯網行業廣告業務集體承壓的背景下,騰訊視訊所進行的一次嘗試。
一直以來,傳統的直播業務其實是非常典型的互聯網流量模式,也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主要靠的是以廣告、電商等流量變現方式,輔以付費用戶打賞來構建商業模型。雖然這種模式在增量時代非常好用、並且流量也能夠得以變現,再加上源源不斷的新用戶加入,讓「免費玩家是付費玩家的部分遊戲體驗」這種免費遊戲的商業邏輯,在直播平臺也能流暢運轉。
然而如今的問題是,現在直播平臺的新用戶已經不夠了。如今互聯網行業流量見頂、高速增長的黃金期落幕,已經成為了整個行業的共識。而具體到直播賽道,根據相幹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路直播用戶規模達6.38億,占網民整體的63.1%,顯然已經進入直播觸碰到天花板的存量時代。
在互聯網流量幾乎見頂的情況下,直播平臺普遍增長乏力已經證明了傳統直播打賞模式的後繼無力。更何況傳統直播平臺這一套讓「鯨魚用戶」在競爭驅動下付費的模式,許多付費用戶也已經膩味,純粹因為「我喜歡你,我才會打賞你」的用戶也越來越少。君不見現在直播平臺有一家算一家,都進入了直播公會這種MCN主導的階段,頭部主播的「榜一大哥」許多都變成了MCN的「小馬甲」。
直播打賞這種類似於氪金道具付費網遊的模式,如今已然後繼無力。免費網遊的高峰,差不多是從《征途》上線的2006年到《王者榮耀》上線的2015年末,而這段時間也正好是我國互聯網用戶高速增長的階段,”取之不盡”的新用戶娛樂需求在低門檻的免費網遊裡被滿足,然而這種模式如今的騰訊和網易都已不再使用了。
當下流行的《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基本都是走了高DAU(日活)、低ARPU(用戶平均付費)的門路,掙的不再是「鯨魚玩家」的錢,而是更傾向於讓所有玩家付費。顯然,騰訊是想要在直播領域復制這一來自遊戲業務的成功經驗,畢竟在存量時代挖掘現有用戶的付費潛力,遠比營銷推廣更有戰略意義。
而讓1萬名用戶每人花不到10元看場球賽,顯然遠比讓1位用戶花10萬元打賞主播更有價值。但現在的問題,就是從千播大戰養成的用戶習慣就是免費看直播,因此如何讓用戶實現從免費到付費這一從0到1的跨越,無疑才是難題。
在騰訊之前,抖音採用的是讓歐陽娜娜、張惠妹等明星來進行付費直播,試圖用粉絲經濟來敲開付費直播的大門,但結果卻並不太樂觀,歐陽娜娜更是直接被網友戲稱為「六元娜娜」(解鎖全程直播需要6元)。但相比之下,騰訊手中則有NBA這樣的高價值賽事,並且體育比賽收門票這件事對於用戶說來說早已是常識。
如果此次微信視訊號用NBA賽事嘗試付費直播完成目標,或許在未來,不僅是傳統的體育賽事直播會走向單場付費、乃至付費會員的模式,在關註度較高的電競賽事上,可能也會出現類似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