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物聯網是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大賽道
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來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新基礎建設,而物聯網是這些政策的最主要落實領域。可預見未來5到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將迎來一波大發展。而借著這股「東風」,物聯網也將成為傳感器未來5到10年最重要的賽道之一。
物聯網:下一代網路革命
網路革命的本質是連接主體和連接方式的變化:
第一代互聯網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聯網,主要序言是固網寬帶;
第二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本質是人和人的聯網,載體為智能手機等可行動裝置,連接方式也由固定線路向無線網路發展。
下一代資訊互連的演進形式是什麼?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兩次資訊革命的載體——PC和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逐漸見頂,社會進步呼喚新一代網路革命。人與物、物與物的萬物互聯,利用多種連接方式實現資訊的主動或被動傳輸,即物聯網,將成為新一代網路變革的方向。
物聯網: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
物聯網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是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亦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燃機。數字經濟已成為各國推進經濟復蘇的關鍵舉措,各國都將數字經濟戰略提升到國家高度。從2019年情況來看,德、英、美等領先國家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突破60%,中國距離領先國家仍有一定距離。
物聯網技術可有效搜集各行各業的數據,提高社會生產部門的數字化程度,助推非結構化數據向結構化數據的升級,從而利用數據實現高效管理、效率提升,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的關鍵環節,是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
物聯網推進力:
01.政策力推
早在2006年,國務院就提出要對傳感網進行戰略部署,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無錫發表「感知中國」講話後物聯網行業更是受到全社會的極大關註,2010年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首批培育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9年,在科創板鼓勵的創新企業類別中,物聯網也榜上有名。2020年,工信部進一步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持續推進物聯網發展。
02.技術成熟
1、傳感器成本不斷降低。傳感器是數據采集的入口,是感知物體及其所處狀態、環境各種資訊數據的底層元器件。傳感器不斷向智能化、高精度、集成化、小型化方向發展,推進全球傳感器平均單價持續走低,使智能設備的聯網部署成本大幅降低,從基礎設施層面推進物聯網發展。
2、通訊晶片成本不斷降低。一方面通訊晶片的成本在不斷走低,另一方面,通訊技術革新,適合物聯網應用的通訊晶片持續迭代升級。
設備處理器晶片成本不斷降低。為提高IoT設備的靈活性和便攜性,延長微型電池壽命,設備處理器晶片向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方向發展。在性能、成本、功耗、可靠性、生命周期以及適用範圍等方面優勢明顯的MCU等正被廣泛應用於功耗敏感的終端設備。
3、通訊網路技術不斷成熟。5G通訊協議標準專門針對海量機器類通訊以及低時延、高可靠通訊場景進行設計。因此,5G技術有望推進萬物互聯進入全新階段:「萬屏互聯」場景有望落地;5G可制成海量數據傳輸與處理,協助解決數據種類、數據量的極大增長難題;5G低時延的網路傳輸特性,將極大推進遠程控制類應用的興起,從而極大提升人機交互體驗。
03.應用——價值提升
物聯網是否有價值,是產業能否爆發的核心。根據我們的觀察,物聯網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並且從簡單的監控類應用向智能控制類應用升級,其不再局限於遠程抄表等傳統場景,而是和各行各業結合,孕育出如車聯網、工業互聯網、遠程作業等高級應用,單個物品連接的價值正不斷放大,物聯網的產業鏈能夠實現盈利閉環,產業活力提升。
04.產業巨頭推廣
產業龍頭的投資和推廣是技術落地的關鍵。在工信部政策指引下,實體產業各方積極響應,共同推進物聯網發展,目前來看,運營商、電信設備商、互聯網巨頭以及工業巨頭成為推進技術和應用推廣的四股合力。
從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到用戶補貼刺激應用,運營商在底層推進物聯網建設發展。自2016年以來,三大運營商均大力加碼物聯網網路建設,並以終端補貼的形式刺激用戶使用,在培養了用戶使用習慣後,開始通過升級網路解決方案實現項目收入。
物聯網已經成為運營商ICT戰略轉型的關鍵業務類型。目前,運營商已經完成了初期的網路建設過程,基於物聯網應用的業務收入快速增長中,2020年三大運營商物聯網業務收入合計實現約159億元,同比增長16%,物聯網業務已成為業務創新及轉型的重要抓手。
設備商提供核心基礎設備和技術能力,包括物聯網操作系統、晶片、雲平臺等,做好物聯網使能。包括華為、中興等在內的設備商,在物聯網業務層面重視底層核心技術的積累,提供包括物聯網操作系統、各類晶片/模組、物聯網雲平臺等物聯網基礎設施,如華為物聯網「1+2+1」戰略,聚焦ICT基礎設施,中興則提供從芯到雲的解決方案,創建終端應用使能平臺。
互聯網廠商是推進消費物聯網的重要力量。以小米為例,小米IoT平臺是小米面向消費類智能硬件領域的開放合作平臺,生態開放,提供設備間智能互聯的能力。
阿裡100億設備連接目標打造物聯網生態。2018年3月28日,阿裡雲總裁宣布阿裡巴巴將正式進軍IoT,並表示,IoT是阿裡巴巴集團繼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之後的一條新的主賽道,並提出5年要完成100億設備連接的目標。
據阿裡雲官微,目前阿裡雲IoT已連接智能設備覆蓋200多個國家,119個品類,5000多個SKU,合作品牌多達500個,接入5000家企業,目標2021年實現10000家企業接入。
工業巨頭是推進工業互聯網的關鍵力量,其居於自身的業務流程開發出的解決方案,更具針對性和實操性,是第三方開發者難以比擬的。如西方早期的工業4.0均是由博世、西門子等巨頭在推進,國內的三一重工等是第一批推進工業互聯網的巨頭,具有示范效應。
物聯網是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大賽道
萬物互聯正在進行,市場快速發展。根據GSMA數據,2019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20億,預計2025年達到246億,年復合增速13%。據StrategyAnalytics,2019年全球物聯網產值達到6860億美元,2024年有望突破1.1萬億美元,CAGR達到10.7%。
不同的主流咨詢機構口徑不同,但對未來都給了很高的期待。根據我們的觀察,物聯網的發展速度有望超越大家的普遍預期,未來5年復合增速達到15%的水平,是增長最快的硬件科技賽道之一。
物聯網連接數至少是千億級別,是超越手機空間的更廣闊的市場。全球60億的人口量級,按照人均2部手機,也就是百億級別的存量市場,10億級別的增量市場。而每個人在衣食住行等各類場景所接觸的需要聯網的物體,人均可達5~10個,是個千億級別的存量市場,並有望帶來百億級別的增量市場。挖掘產業鏈投資機會
將物聯網產業鏈自上而下分為四個層次:
感知層:主要指一些嵌入在終端裡的底層元器件,包括各傳感器、RFID、QRCode等,廣義來看,視訊監控、圖像識別等亦屬於感知層,該層主要功能是實現數據搜集。
傳輸層:主要指通訊網路以及幫助終端接入網路的通訊模組,根據不同的場景,應用不同的網路,主要的功能是實現數據傳輸。
平臺層:主要指雲平臺和操作系統,所有的終端入網後,數據需要匯總在一個雲平臺上,實現對終端狀態數據的計算、存儲。
應用層:主要指各類應用終端,以及包含應用軟體的整體解決方案。用戶根據平臺層匯集處理完的數據,對終端進行遠程監控、控制和管理,實現數據的應用。
產業鏈受益環節分析
從產業鏈價值分布看,應用層貢獻最大的附加值,占到30-40%左右,底層的感知層元器件雖然種類眾多,產業價值較低,占到10-15%左右。
從產業發展順序看,感知層和傳輸層將會最先發展,隨著聯網終端的越來越多,應用會應運而生,同時雲平臺會同步成長和成熟。
從產業受益的必然性看,底層元器件眾多,除了基帶晶片,大多需要根據應用場景選擇,可選擇性強;終端應用分布在不同的行業,其受益程度和細分領域的數字化程度有關,需具體場景具體分析;通訊模組(含晶片)和雲平臺這兩個產業鏈環節,是不同種類的終端入網,都需要配備的,因此會確定性受益產業的大發展。
物聯網產業鏈長,涉及底層元器件到整體解決方案的完整科技鏈條,可挖掘機會眾多。在整個需求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不同層次的投資邏輯各有特點:
感知層:關註國產替代。
傳輸層:關註技術突破與行業龍頭。
平臺層:關註盈利模式及第三方雲平臺的垂直行業突圍。
應用層:關註即將爆發的場景及終端投資機會。
傳感器:數據搜集的基礎,應用廣泛
傳感器是感知物品及其所處狀態、環境各種資訊數據的底層元器件,是數據搜集環節的基礎和關鍵。但是不同場景往往只需要一種或幾種傳感器,因此某一類傳感器不屬於必然受益環節。
傳感器逐步走向智能化和集成化,MEMS即微機電系統,利用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和微機械加工技術,把微傳感器、微執行器制造在一塊晶片上的微型集成系統,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可靠性高、靈敏度高、易於集成等優點,正逐漸取代傳統傳感器。
傳感器:種類繁多,細分龍頭較多
傳感器的種類繁多、工藝差別較大,專業化分工帶來的規模效應不顯著,因此國際主流廠商以IDM為主。但在個別領域,亦出現了專門的設計、代工、封測公司。
傳感器:空間廣闊,國產替代機遇充足
MEMS器件市場空間廣闊:據Yole數據,2019年MEMS器件市場規模約115億美元,其中消費電子領域應用占60%;隨著物聯網等快速發展,2025年市場空間可突破177億美元。
國產替代潛力十足:目前,傳感器的主要供應商還是海外巨頭,排名前十的MEMS傳感器公司,全為海外公司。國內公司如歌爾股份、瑞聲科技等,正從個別傳感器領域不斷突破,進入細分領域前列,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MCU:物聯網傳感節點的控制核心
MCU(微控制器),是把CPU的頻率和規格做縮減,形成晶片級的計算機,用以對不同的電子終端實現控制功能。MCU分為4位、8位、32位及64位等不同規格,32位及以上屬於高端產品。
處理器單元或微控制器物聯網系統的核心:物聯網系統的網路拓撲由簡單的節點組成,這些節點收集並傳輸數據到中央控制器或網關,實現數據處理和智能控制。目前,先進的IoT傳感器節點整合了傳感器功能,並使用8位或32位MCU來運行RF協議棧。
MCU:下遊應用廣泛,市場規模穩定增長
MCU下遊應用廣泛,主要包含汽車電子、工業控制及醫療、計算機、消費電子等領域,汽車電子為最大的應用領域。受益高端應用的發展,MCU市場規模穩定增長。
據ICinsights數據,目前32位及64位高端MCU已占市場份額的69%,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可達224億美元,20-24年CAGR約6.41%。
MCU:市場集中度高,細分領域存在國產突破機遇
總體來看,MCU市場集中度高,高端MCU晶片被國外廠商占據,尤其是通用類MCU,龍頭廠商具有非常強的規模優勢,如德州儀器、NXP、Microchip、Cypress等。我國企業也正在個別領域不斷突破壯大中,主要有中穎電子、兆易創新、靈動微電子、華大半導體等。針對具體的應用場景,如智能家居、電力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開發適配的MCU,有望在固有競爭格局下彎道超車,可關註相應標的。
智能控制器:智能終端的控制基礎,下遊應用廣泛
智能控制器是基於成熟的MCU或DSP,燒錄嵌入式軟體後的模組類產品,是智能終端設備的大腦,廣泛應用於各類智能終端中。在物聯網應用中,智能控制器成為各類聯網終端遠程控制的基礎,有望受益物聯網的應用升級趨勢。
據Frost&Sullivan預測,2021年中國智能控制器市場規模將突破2.7萬億元,2016-2021年CAGR約14.7%。從下遊應用領域來看,智能控制器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家用電器、電動工具、智能建築、健康與護理等眾多領域。
智能控制器:專業制造商有望實現國產替代
智能控制器市場較為分散,業內參與者主要包括海外大規模多元制造商(智能控制器僅為業務之一)、細分領域專業制造商以及各類中小廠商。
智能控制器廠商主要通過購買上遊核心晶片進行封裝和軟體設計,屬於中遊環節,國內龍頭如拓邦股份、和而泰等,依靠工程師紅利和智能制造能力,有望在細分領域內實現國產替代。
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解決方案領導者。公司是國內老牌智能控制器供應商,近5年收入復合增速25%,其智能控制器面向家電、工具、工業和鋰電四大行業,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6.14億元,同比增長44.3%。
感知層小結
感知層主要包括各類底層元器件,如傳感器、控制晶片、智能控制器等,主要的功能是實現物端智能以及提取物品本身的資訊。
傳感器:種類繁多,應用較為分散,沒有一類必然需要配備的產品,需要具體場景具體分析,投資的普適性較弱。
MCU:應用的普適性較強,屬於必然受益環節。國產化率低,有待重點突破。
智能控制器:基於MCU的中遊環節,國產替代已經開始。
總體來看,物聯網連接增長對感知層器件的需求有明顯拉動作用,市場空間較大。目前海外龍頭市場影響力較大,國內企業迎來國產替代機遇。
通訊晶片:物聯網核心技術
通訊晶片這裡主要指基帶晶片,實現通訊信號的調制,是無線通訊網路的最核心環節,技術壁壘最高。
物聯網連接數的增長直接推進基帶晶片需求的增加,基帶晶片屬於必然受益環節;此外,物聯網連接方式逐漸向NB-Iot/4g(cat.1)/5g等網路遷移,NB-Iot、5G等制式的晶片出貨量迎來快速增長。
通訊晶片:海外巨頭領跑,國產化已逐步開始。不同通訊制式的晶片技術難度不同,其中,蜂窩>WiFi>藍牙等。目前,在各個領域,都有國產公司不斷突破,技術較為簡單的領域已有細分全球龍頭跑出,如WiFi晶片的樂鑫科技、博通集成,藍牙領域的泰凌微電子,全球份額都已經較高。而技術壁壘最高的蜂窩領域,有賴於華為、中興等企業的進一步突破。
通訊模組:資訊傳輸序言,必由環節。每一個聯網的終端,都需要借助通訊模組這一序言傳輸數據,通訊模組與物聯網連接數存在一一對應關係。在物聯網連接技術升級和連接需求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物聯網無線通訊模組正處於行業繁榮期。
從產業鏈環節來看,通訊模組上遊主要為基帶晶片、存儲晶片、射頻晶片等核心器件,下遊為碎片化的物聯網應用,模組屬於中遊環節。
通訊模組:市場正在爆發。通訊模組已處在爆發中:蜂窩通訊模組過去幾年的全球出貨量以復合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2019年底出貨量達到了2.65億;WiFi和藍牙的全球模組出貨量亦快速增長,2019年WiFiMCU大約出貨在2億顆,藍牙為42億顆。
通訊模組:東升西落,逐步實現全球主導。通訊模組是較為簡單的產業鏈環節,中國廠商已經實現了突破和國產替代,逐步達到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的水平。以蜂窩為例,據Counterpoint,20Q2國內廠商移遠通訊、日海智能、廣和通出貨量已位居世界前三,合計市場份額達到52%。
移遠通訊:物聯網模組全球龍頭。移遠通訊是物聯網模組全球龍頭:公司產品體系全面,囊括2G-5G蜂窩模塊、WiFi模塊、NB-IoT模塊、GNSS模塊等,經銷/直銷體系完善,近年來快速成長,已成為全球龍頭,據BergInsight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蜂窩模塊出貨量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1億元,據公司業績預告,2020全年實現淨利潤2.29-2.59億元,同比增長55.00%到75.00%。
傳輸層小結
傳輸層主要指通訊網路、幫助終端接入網路的通訊模組及其核心部件通訊晶片,由於傳輸層是不同終端入網的基礎,屬於必然受益環節。
通訊晶片:是技術壁壘最高的領域,尤其是蜂窩晶片,話語權依然在高通手中。國內企業在高端領域正加速追趕,在技術難度較低領域已有突破,國產替代機會巨大。
通訊模組:通訊模組與物聯網連接數存在一一對應的必然關係,在應用大發展背景下,市場景氣度極高。該產業鏈環節依靠工程師紅利和規模效應,已經完成了全球主導,並有全球龍頭跑出。
物聯網平臺:物聯網系統核心樞紐,產業巨頭必爭之地
物聯網PaaS平臺在產業鏈中處於核心樞紐的環節。其搭建在底層雲計算資源之上,共同提供開放的雲服務,允許各類應用在其上開發、部署和運營。同時,對所有接入物聯網的終端設備和底層硬件進行連接管理和監控。從功能角度看,其包含了物聯網AEP(應用使能)、DMP(設備管理)、CMP(連接管理)以及BAP(業務分析)。
由於各類應用部署在物聯網雲平臺上,意味著用戶側數據也在平臺上沉淀,因此其是物聯網應用以及增值服務提供的基礎,潛在價值巨大,是各個產業巨頭的必爭之地。
物聯網平臺:PaaS應用廣泛,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物聯網PaaS可廣泛用於物聯網各下遊應用領域,如智能家居(燈、大家電、小家電等)、智慧工業、教育等。據CIC統計,2019年物聯網PaaS市場規模約為722億美元,預計從2019年到2024年,整個物聯網PaaS市場規模將以18.9%的復合年增長率快速擴大,達到1717億美元。
物聯網平臺:龍頭與領先第三方卡位布局,占據先發優勢。物聯網雲平臺需要擁有足夠強大的軟體實力和雲計算服務能力以及適配的物聯網生態,因此主要由各大互聯網或雲服務巨頭提供,如AWSIoT、阿裡雲IoT、小米IoT開發者平臺等。
除了提供最底層PaaS能力的巨頭雲平臺服務商,運營商或通訊設備商及工業龍頭從產業鏈上下遊向雲平臺延伸;新興第三方平臺公司(如塗鴉智能)以底層硬件(主要為模組)為突破口,實現市場拓展和增加平臺黏性。
總體來看,龍頭廠商和領先第三方已經逐步建立生態圈層,平臺連接數等已有快速增長,占據先發優勢。
物聯網平臺:SaaS受益設備增長,開拓雲平臺增長路徑。物聯設備增長為SaaS鋪平了道路:據CIC數據,2019年物聯網SaaS關鍵的四大領域(智慧酒店、智慧長短租公寓、智慧社區及智慧辦公建築)市場規模已達228億美元。
而據IDC數據顯示,2019年物聯網軟體支出已達1292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至237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2.9%。因此,在細分領域針對具體應用提供上層的SaaS服務成為物聯網雲平臺發展的另一重要路徑選擇。
物聯網雲平臺小結
物聯網雲平臺是搭建多方協作的橋梁,成為物聯網應用以及增值服務提供的基礎,潛在價值巨大。PaaS層用以獲客和數據留存,SaaS層用以變現,完成盈利閉環。
雲平臺已成為物聯網龍頭必爭之地,行業競爭激烈。互聯網廠商依靠2C的能力獲客,主要打造以家居為主要場景的消費物聯網平臺;運營商及通訊設備商幫助各行各業完成混合雲搭建並賦能;工業龍頭根據自己的業務流程搭建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新興第三方平臺公司,如塗鴉智能、雲智易等主要選擇某一細分領域深耕,依靠行業理解打造定制化物聯網平臺。獨立第三方物聯網雲平臺公司投資機會值得重點關註。
應用層:物聯網應用,百花齊放
物聯網的實質是對傳統行業的改造賦能,因此根據對象的不同,可分為消費物聯網和產業物聯網,前者主要包括個人及家用物聯網,後者則包括工業物聯網、商業物聯網、智慧城市以及智慧交通&車聯網等。
消費先行,產業後至:過去智能家居等消費物聯網發展更為迅速,但隨著物聯網繼續發展,對產業的改造將成為物聯網的核心場景,產業物聯網連接數將超過消費物聯網。
個人物聯網:以用戶為中心的場景聯動。個人物聯網是以個體用戶為中心,通過個人智能設備,按照約定協議,連接人、物與其它資訊資源,滿足個人用戶高品質、便捷化生活需求的智能服務系統。
其中,典型的個人智能設備包括:智能可穿戴設備、手機/PC/平板、移動醫療健康產品等,主要覆蓋場景包括家庭場景、工作場景、校園場景、外出場景、運動場景、健康場景、消費場景及娛樂場景。
個人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熱度不減。個人智能設備,尤其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在過去幾年經歷了相當快的增長,其中TWS、智能手錶/手環等爆品熱度持續不減,據Canalys,2020年TWS出貨接近2.6億臺,可穿戴手錶出貨1.85億臺。
家用物聯網:以住宅為平臺,家居設備智能化。家用物聯網的主體是智能家居,即以住宅為平臺,綜合利用物聯網、雲邊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家庭環境管理、安全防衛、資訊交流、消費服務、影音娛樂與家居生活有機結合,形成高效化、智能化的住宅設備集成管理系統。
智能家居的品類正在不斷擴張,目前主要包括智能音箱、智能家電、智能安防、智能影音娛樂、智能照明、智能中控、智能能源管理等。
家用物聯網:疫情不改長期趨勢,中國市場潛力十足。受疫情影響,2020年智能家居市場無論是出貨量還是市場規模增速均有明顯下滑,但長期趨勢不變,據Statista預計,2025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可超1750億美元,其中智能家電占比最大(38%),市場規模約675億美元。
中國市場智能家居滲透仍有較大潛力,2020年滲透率僅為12.6%,處於早期採用階段。隨著滲透加速,預計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可達13%,2025年市場規模突破335億美元。
家用物聯網:前裝市場定位中高端,實現突破。採用前裝形式部署能夠賦予家用物聯網系統高度的一致化體驗,但相較於後裝形式,採用前裝的方式進行家用物聯網部署投入更高、周期更長,前裝銷售收入的確認存在一定的滯後性,發展整體晚於後裝市場。
因此,目前國內前裝市場主要針對中高端客戶,以精裝樓盤為例,國內精裝樓盤智能家居的配置率逐步提高,部分產品(智能安防、智能門鎖)已突破60%。整體市場來看,2019年國內前裝市場規模達到25.8億元,未來將保持30-50%的增速,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可突破77億元。
工業物聯網:支撐智能制造的使能工業生態體系。工業物聯網的本質是通過工業資源的網路互聯、數據互通和系統互操作,實現制造原料的靈活配置、制造過程的按需執行、制造工藝的合理優化和制造環境的快速適應,達到資源高效利用,是支撐智能制造的使能工業生態體系。典型的垂直場景包括制造、能源與電力、油氣、采礦、醫療、農業及運輸等。
工業物聯網:市場快速發展,融合帶動占比提升。據信通院《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數據,預計2020年國內工業互聯網總體市場規模達到3.14萬億。工業物聯網本質是為垂直行業提供使能升級,因此融合帶動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動力,近年來工業互聯網對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疊加、倍增作用逐步顯現,2017-2020年融合帶動部分占比從59.8%提升到79.2%。
商業物聯網:連接商戶與消費者,構建智能消費場景。商業物聯網連接B端商戶經營者(包括零售門店、餐飲門店及本地生活門店)和最終消費者,提供智能化的產品和服務,旨在提升顧客消費體驗和經營管理決策效率、實現供需精準匹配的智能服務系統,是連接消費需求側和供給側的橋梁和紐帶。由於交易結算、訂單履約環節是與消費者消費行為直接關聯、生成數據資產的核心環節,因此智能交易終端(智能金融POS、收音機、手持非金融設備等)是核心商用終端。
商業物聯網:核心終端有望持續增長。包括智能金融POS、智能收銀機和手持非金融設備在內的核心智能商用終端預計2020年合計市場規模約78億元,受疫情影響,同比下降約4%。長期來看,隨著智能商用終端滲透率提高,整體市場規模仍將持續增長。
商業物聯網:中國市場超千億元,市場前景廣闊。2019年,中國商業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為1161億元,占全球比例為17.7%,預計2020年因受到疫情影響,商戶收入將出現明顯下降,進而導致其在硬軟體支出上的回落。在疫情好轉後商業物聯網將恢復增長,到2023年中國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438億元。
綜上所述,能顯而預見:物聯網是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大賽道!
(本文來源於網路,由千家智客進行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