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霍金,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
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他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被眾人譽為「宇宙之王」。
「黑洞」指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視界逃脫的天體。「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記憶體在的一種超高密度天體,由於類似熱力學上它是完全不反射光線的黑體,故名為「黑洞」。
「黑洞」是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的的廣義相對論的最著名的預測之一。它提出了引力場將使時空彎曲。1973年,霍金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和熱力學三者統一在一起提出了霍金輻射理論。「黑洞」理論發展至今,關於「黑洞」是否存在一直是物理學界最具爭論的焦點之一。
1974年,霍金髮表了《黑洞在爆炸嗎?》一文。這是20世紀引力物理學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論文。
1976年,霍金又發表了一篇題為《關於引力坍縮預言的突破》的論文,他強調當「黑洞」消失後,「黑洞」自身以及「黑洞」內部的一切經歷,包括與它相幹的「任何資訊」都將隨之消失。
1988年,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一書創造了銷量最多、暢銷時間最長的歷史紀錄。然而,在這部偉大書目的背後,卻隱含了一個持續了20餘年的激烈爭辯,爭辯的焦點便是「黑洞」。
霍金的「黑洞」方程顯示,沒有任何一件東西,包括光自身,能夠從「黑洞」中逃出來。他還預言,「黑洞」產生的輻射最終將可能導致它逐漸消失。
「黑洞」理論經過漫長的時間推測後,已經慢慢被人們所接受。2004年7月14日,霍金最終推翻了自己30多年來一直堅持的觀點。
他發表論文從理論上描述了由星體殘骸演化的旋轉黑洞不僅能保留被吞噬物質的痕跡,而且還能在最後將過去被撕碎的物質再度釋放出來。
2014年初,霍金髮文否認「黑洞」的存在,取而代之提出了「灰洞」理論,這在物理學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霍金指出,由於找不到「黑洞」的邊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黑洞」的邊界又稱「視界」。經典黑洞理論認為,「黑洞」外的物質和輻射可以通過視界進入「黑洞」內部,而「黑洞」內的任何物質和輻射均不能穿出視界。
2018年3月14日,科學巨子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內,與牛頓和達爾文為鄰。
人雖已逝,但霍金對於「黑洞」理論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可是,「黑洞」真的存在嗎?探索「黑洞」的奧秘,後人也定當前赴後繼,去找尋那個真實的「黑洞」故事。
霍金一生都在探索「黑洞」,為人類宇宙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通過學習霍金對科學探索的執著精神,引導青少年建立全球化國際觀念,敢於探索,善於學習,學會用科學方法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