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將塔機製造模式升級到智能化、自動化「智造」階段。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輝霞 攝
星辰在線1月13日訊 據(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輝霞)報導 日前,全球最大的塔機智能工廠——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在常德投入使用。這項「湖南智造」的新紀錄,標誌著中聯重科產業智能化再上新台階,也標誌著大陸工程機械智能化生產邁入新階段。
塔機是建築工地上伸著長長「手臂」、帶有吊裝裝置的機械。它是工程裝備製造領域的重器之一,先由一塊塊鋼板零件組成標準節,再搭建成塔身、吊臂。這種重型工程裝備的製造擺脫了肩扛、手焊的傳統製造,邁向流線化、智能化、柔性化和綠色化生產階段。這個「全球最先進、最高效、最環保」的塔機製造工廠是什麼模樣?記者來了個先睹為快。
每110分鐘下線一台塔機
在智能工廠參觀一圈,眾多揮舞著「手臂」的機器人在不知疲倦地忙碌著。在標準節整裝的一道工序上,三台機器人配合默契:一台機器人將待施工部件搬運到焊接的位置,兩台機器人在空中轉動臂軸,伸展到焊接點進行焊接,四濺的焊花炫目。
「以前同樣的工作,我們要三四個人配合,先是要肩扛、手拿,將鋼板等預制件搬到施工工位上,再由焊接工人施工。有的焊接部位在設備的內部,還需要工人鑽進鑽出操作,比較辛苦。」這個工位的工程技術人員介紹,他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查看安裝在生產線兩側的儀表數據,防止無關人員走進施工區域。
在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有12條自動化生產線、1萬多個傳感器、100多台工業機器人、35台無人搬運小車、16套數控加工中心等先進設備,將塔機的製造從手工、機械製造階段升級到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階段。在這里,平均每10分鐘產出1節標準節,每90分鐘生產一條起重臂,每110分鐘下線一台塔機,塔機的生產效率、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中聯重科董事長、CEO詹純新表示,其塔機已壯大成為國內行業第一品牌,銷售規模全球第一,總產值2018年突破50億元大關,創造利稅近10億元。智能工廠的投用,將全面引領塔機行業的智能製造水平邁上新台階,帶動相關上下遊產業的人才、資金、技術、信息進一步集聚。
不同型號產品混線生產提升效率
效率得到提升,質量更穩定。這是記者在參觀過程中聽施工人員講得最多的。
全球首創的ABM系列螺栓式標準節生產線上,該廠技術專家介紹,這條柔性化生產線可以做到三個型號產品的混線生產。整個生產線上,上料、檢測、組隊和焊接都做到了自動化、智能化,相比人工作業,智能化生產精度能做到一致化,質量更有保證。
為了確保產品質量,整個生產系統會對生產過程的數據進行分析、收集,並做到追溯。也就是說,一台塔機上的某個部件,在生產過程中施焊的參數等都可以查到。產品在投用後能進行質量追蹤和優化。
當天,中聯重科還推出了智能工廠下線的T6515、T6250、T7525三款全新4.0 PC平頭塔機智能新品。得益於使用新技術,三款新品支持遠程工況信息傳輸、手機APP管理、異常工況遠程報警等,成為塔機智能產品新標桿。
200米直線範圍內遙控吊臂駕駛
塔機製造,焊接、噴塗都會產生煙塵和異味,但在該工廠,參觀人員並沒感覺到有異味。原來,工廠安裝了塗裝VOC濃度檢測儀器、粉塵濃度檢測儀器、工業除塵設備等,車間焊接煙塵濃度同比降低90%,能源節約了15%,調漆現場零污染。
在成品區,記者還看到有趣的一幕:幾名施工人員腰挎一個盒子狀的設備,操縱著按鈕。一打聽,原來這是他們在遠程遙控塔機。 這個裝置實際上是將塔機上的聯絡台功能轉移過來,控制塔機上的小車前後左右移動、吊鉤上下運動。在沒有阻擋物的情況下,可以在200米以內對塔機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