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商轉型做機器人,碧桂園出其不意成績亮眼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對於大型、超大型企業來說,決定企業發展的往往不是業務能力,而是整個企業的決策能力。面對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的逐漸興起,碧桂園決策層結合自身業務需要,制定了機器人業務戰略。機器人板塊在碧桂園受到了高度重視。一個在房地產行業風生水起的集團,怎麼突然要做起機器人呢?其實這是個挺令人匪夷所思的驚訝的事情,可是碧桂園就是做到了。

跨年那幾天,隔壁的吳曉波頻道組織了一場年終秀,幾乎整個朋友圈都遷徙到了珠海。在吳老師的講話中,我們注意到兩個有趣的點——

他說:「……在信息化革命的今天,國民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的基礎設施,它們是信息資訊、電子商務、貨物流通、生活服務、移動支付。和房地產。」

「房地產」和電子商務一起,成為新的基礎設施。我們用一句話翻譯一下,「房子會像手機一樣迭代更新,成為服務的平台,而不是服務的終點」。

他又說:「像碧桂園這樣的中國房地產公司,現在在城鎮化的開發、城鎮化進程的推動,包括在機器人的開發和運用等智能製造領域都在進行新的嘗試。」

這段話,我們可能要用一篇文章來翻譯一下:碧桂園現在是行業龍頭,他跑去做機器人,是怎麼想的?他的邏輯是什麼?

城鎮化率,是被偏愛援引的一個數據。目前是 58.5%,以此來說明「城市化已經高度發展」。這里有兩個概念需要先厘清。

城鎮化率在 30%-70% 都是快速發展時期,58.5% 這個數字不能說是「已經很高」。而且,和絕大大部分國家不同,我們國家有戶籍制度。城鎮化率 58.5%,是指常住人口,如果按戶籍人口算就更低了,只有 42.3%。不管是按照哪個算,都離 70% 尚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至少還需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去填補。

但解釋清楚這個,反而讓上面的疑問更深:我們國家的城鎮化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房地產也是如此,碧桂園為什麼不繼續專心碼磚,繼續他的第一,反而要去做機器人?

碧桂園的思路是比較直接的:建房子本來就需要機器人啊。

楊主席的原話是,「我夢想著那天到來——建築工人做的繁重、重復的勞力,機器人能做……我們像生產汽車一樣在工地生產我們的房子。它首先符合我們對零傷亡和安全的追求,第二能提升質量,第三能提升我們的效率」;且強調,「效率不僅僅只是速度。效率是很廣義的,它意味著很多的好東西」。

什麼好東西?現在已經可以看到的,是「SSGF 新建造技術成套工法」,從根本上解決房子空鼓開裂漏水的問題,同時降低能耗、縮短工序。可以,這很「碧桂園」。

SSGF,就是碧桂園自定義的高質量建造體系。建築產業化,或者說裝配式建築,是行業老大必須關注的。大家都都想去向日本美國瑞士法國學。那是工業化時代的建築產業化。我們的後發優勢是信息和數據,用德科的話來說,我們處在一個「ABC時代」。A是ai,人工智能;B是big data,大數據;C是cloud,雲計算。

在農業領域,可以管好每一頭豬每一棵樹;在城市領域,可以管好每一條路,用「城市大腦」。在杭州,每天有兩百多萬輛車行蹤叵測地開在城市里,但城市大腦可以精準預測未來 15 分鐘的擁堵,然後通過指揮信號燈來化解。

基礎設施變了,從路橋變成互聯網;生產資料變了,從可觸摸的原料變成數據;最後,靠計算而不是勞力來做到價值。這更新了價值邏輯的每一寸肌膚。

在這樣的一個 ABC 時代,我們的建築產業化,是有可能反超日本美國瑞士法國的。很大可能。

但是,推動建築產業化,不等於大量造機器人吧?——但是,機器人也不是一定像人一樣有腦袋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自動爬架。

SSGF 除了爬架之外,還有十多種核心工藝,在碧桂園的有些樓盤,已經開始落地應用。

「物業服務也需要機器人啊。」這是碧桂園造機器人的第二個理由。碧桂園服務(6098.HK)現在是物業第一股,市值在 300 億左右。2018 年年底,剛剛又在北京、上海、成都、南昌幾個城市里收購物業管理公司的股權。收購還會繼續。

碧桂園很認真地算過了:全國有 2000 多個樓盤,如果每個樓盤放 10 個安防智能機器人,那就是 2 萬個。另外還有酒店、醫療、農業等等物業。機器人就像一個更新包,可以加載到任一模塊上去。

建築產業化,加上物業服務,就算光靠內需,這些機器人也可以被消化了。

碧桂園基於自己的主業需求,致力於在智能製造這個新領域發展機器人產業生態,同時也主動承擔起為國家智能製造領域發展創新的責任。碧桂園這家民企,選擇了身體力行。時移世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主旋律。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碧桂園不斷自我提升,自我創新。這也許就是碧桂園如此成功的原因。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