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把一塊材料放在相當於地球磁感應強度120萬倍的強磁場下,持續10毫秒,或者以毫秒級的時間間隔反復施加強磁場,會發生什麼?
最近,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成功做到64特斯拉脈沖平頂磁場強度,創造了脈沖平頂磁場強度新的世界紀錄。在物理學家看來,這無異於開辟了研究微觀物質世界的新天地。
「我們可以用它測量熱電信號,研究材料的自旋動力學,這對存儲材料的改進提升將有極大的幫助。」復旦大學修發賢教授聽聞這個消息,一下找到了未來的科研方向,「這在國際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鑒定認為,該項目在脈沖平頂磁場強度和高場重復頻率上創造了兩項世界紀錄,結束了大陸強磁場下科學研究長期依賴國外裝置的歷史。
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對外開放運行4年來,取得了包括近90年來首次發現的全新規律量子振蕩現象等一大批創新成果,成功躋身國際領先的脈沖強磁場行列。
後來者創造加速度
2013年10月,山水逶迤的武漢東湖畔,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迎來了20多位「磁性十足」的大咖。全球主要強磁場實驗室負責人和國際強磁場權威專家都已到齊。
他們不敢相信,中國人要公開進行實驗演示,因為產生脈沖磁場的強大電流和電磁應力,隨時會「爆表」。在此之前,國際上從來沒一個實驗室敢公開進行高參數實驗演示,德國德累斯頓強磁場實驗室就曾在公開演示中發生過磁體爆炸。
1個控制中心,8個實驗站,整整1天實驗,外國專家們閉門討論3個小時。當會議室大門打開的那一刻,中心主任李亮教授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這里的脈沖強磁場設施已經躋身於世界上最好的脈沖場之列」,國際同行給出評價。
上世紀80年代後期,高溫超導成為熱門研究領域,傳統的穩態強磁場已經力不從心。歐美髮達國家開始加大磁場強度更高的脈沖強磁場建設,而大陸在脈沖強磁場設施方面,基本是空白。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垣敏銳地意識到,大陸要想在凝聚態物理、材料、化學和生命等基礎前沿科學方面的研究進入國際前列,就必須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脈沖強磁場裝置。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創造出驚人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強度:開工僅僅11個月,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樣機系統就已研制完成。磁場強度從2009年的75特斯拉,到2013年的90.6特斯拉,不斷刷新大陸脈沖磁場強度紀錄。
中國需要一顆強磁心
從素有脈沖強磁場發源地之稱的比利時魯汶大學回到國內僅僅三年,上海科技大學李軍教授就在高溫超導材料領域取得突破。
「研究高溫超導材料,低溫、強磁場是必不可少的極端條件,我們需要60特斯拉以上的超強磁場,才能達到高溫超導材料的臨界磁場,從而了解材料在超導狀態下的物理特性。」李軍說,「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比我在國外的實驗條件還要好,沒有他們的支持,進展肯定不會這麼順利。」
磁現象是物質的基本現象之一。首先,當物質處在強磁場中,內部電子結構可能發生改變,產生新現象。此外,物質本身最重要的特性之一——電子結構(費米面)也能通過強磁場下量子振蕩的手段間接觀測出來。因此,自1913年以來,包括量子霍爾效應、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磁共振成像和第二類超導體等與磁場有關的諾貝爾獎有19項。強磁場與極低溫、超高壓一起,被列為現代科學實驗最重要的極端條件之一。
過去,修發賢教授長期在美國開展強磁場實驗,每年需要花費數十萬元不說,還得絞盡腦汁地寫申請、排隊等機時。歐美的強磁場實驗室雖然向所有科學家開放,但是少不了「挑肥揀瘦」。
即便很優秀,也不是每次申請都能獲批。「去年我就被拒了一次,原因是一項實驗之前已經做過。」修發賢對此無可奈何。但是,當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建成,尤其是在脈沖平頂磁場和超高重頻磁場方面取得突破後,國外的強磁場已經「吸引不了」他了。
一流的磁場買不來
2007年,被李培根校長「三顧茅廬」打動的李亮,告別妻女,放棄GE公司的高薪職位,只身來到武漢,主持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的建設工作。
面對有限的科研資金、落後的導體材料,李亮與同事們費盡心思。
不同科學研究需要不同的磁場波形,為了提高裝置的運行效率,李亮把整個裝置設計成模塊化結構,由一套中央控制系統做到3類電源和8個實驗站的靈活組合。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同一科學實驗站的同一磁體上產生多種磁場波形,大幅提升了大陸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的科研產出。
「強磁場中心85%以上的材料、部件都是國產的。核心材料和部件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李亮自豪地說。
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設備的每一個電路設計圖都由團隊自己繪制,每一個零件都是團隊自己安裝調試。磁體是脈沖強磁場裝置的核心部分,而磁體線圈的研制不僅要求十分嚴格,而且沒有「回頭路」,只能一次成功。負責手工纏繞磁體線圈的彭濤教授,常常「做夢都在繞磁體」,生怕出一點差錯。
中心常務副主任韓小濤教授負責的控制系統是讓裝置動起來的「中樞大腦」。強電流、強磁場和極低溫等極端條件對控制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及安全性都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憑借團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控制系統運行至今,無一起嚴重控制故障。
正是有了創新「殺手鐧」,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成了一塊「磁鐵」,吸引國內外頂尖人才造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美國史丹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德國德累斯頓強磁場實驗室等頂尖科研機構紛至沓來,在高溫超導、拓撲半金屬、分子磁體、石墨烯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並在《科學》《自然》等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67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