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大數據文摘出品
編譯:Javen、胡笳、雲舟
內存不足是項目開發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我和我的團隊在之前的一個項目中也遇到了這個問題,我們的項目需要存儲和處理一個相當大的動態列表,測試人員經常向我抱怨內存不足。但是最終,我們通過添加一行簡單的代碼解決了這個問題。
結果如圖所示:
我將在下面解釋它的工作原理。
舉一個簡單的「learning」示例 – 創建一個DataItem類,在其中定義一些個人信息屬性,例如姓名,年齡和地址。
classDataItem(object): def__init__(self, name, age, address):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address = address
小測試——這樣一個對象會占用多少內存?
首先讓我們嘗試下面這種測試方案:
d1 = DataItem("Alex",42,"-")print("sys.getsizeof(d1):", sys.getsizeof(d1))
答案是56字節。看起來比較小,結果令人滿意。
但是,讓我們檢查另一個數據多一些的對象:
d2 = DataItem("Boris",24,"In the middle of nowhere")print("sys.getsizeof(d2):", sys.getsizeof(d2))
答案仍然是56。這讓我們明白這個結果並不完全正確。
我們的直覺是對的,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Python是一種非常靈活的語言,具有動態類型,它在工作時存儲了許多額外的數據。這些額外的數據本身就占了很多內存。
例如,sys.getsizeof(「 」)返回33,沒錯,每個空行就多達33字節!並且sys.getsizeof(1)將為此數字返回24-24個字節(我建議C工程師們現在點擊結束閱讀,以免對Python的美麗失去信心)。
對於更複雜的元素,例如字典,sys.getsizeof(dict())返回272個字節,這還只是一個空字典。舉例到此為止,但事實已經很清楚了,何況RAM的製造商也需要出售他們的晶片。
現在,讓我們回到回到我們的DataItem類和「小測試」問題。
這個類到底占多少內存?
首先,我們將以較低級別輸出該類的全部內容:
defdump(obj):forattrindir(obj): print(" obj.%s = %r"% (attr, getattr(obj, attr)))
這個函數將顯示隱藏在「隱身衣」下的內容,以便所有Python函數(類型,繼承和其他包)都可以運行。
結果令人印象深刻:
它總共占用多少內存呢?
在GitHub上,有一個函數可以計算實際大小,通過遞歸調用所有對象的getsizeof做到。
defget_size(obj, seen=None): # From https://goshippo.com/blog/measure-real-size-any-python-object/ # Recursively finds size of objects size = sys.getsizeof(obj) ifseenisNone: seen = set() obj_id = id(obj) ifobj_idinseen: return0# Important mark as seen *before* entering recursion to gracefully handle # self-referential objects seen.add(obj_id) ifisinstance(obj, dict): size += sum([get_size(v, seen)forvinobj.values()]) size += sum([get_size(k, seen)forkinobj.keys()]) elifhasattr(obj,'__dict__'): size += get_size(obj.__dict__, seen) elifhasattr(obj,'__iter__')andnotisinstance(obj, (str, bytes, bytearray)): size += sum([get_size(i, seen)foriinobj]) returnsize
讓我們試一下:
d1 = DataItem("Alex",42,"-")print("get_size(d1):", get_size(d1))d2 = DataItem("Boris",24,"In the middle of nowhere")print("get_size(d2):", get_size(d2))
我們分別得到460和484字節,這似乎更接近事實。
使用這個函數,我們可以進行一系列實驗。例如,我想知道如果DataItem放在列表中,數據將占用多少空間。
get_size([d1])函數返回532個字節,顯然,這些是「原本的」460+一些額外開銷。但是get_size([d1,d2])返回863個字節—小於460+484。get_size([d1,d2,d1])的結果更加有趣,它產生了871個字節,只是稍微多了一點,這說明Python很聰明,不會再為同一個對象分配內存。
現在我們來看問題的第二部分。
是否有可能減少內存消耗?
答案是肯定的。Python是一個解釋器,我們可以隨時擴展我們的類,例如,添加一個新字段:
d1 = DataItem("Alex",42,"-")print("get_size(d1):", get_size(d1))d1.weight =66print("get_size(d1):", get_size(d1))
這是一個很棒的特點,但是如果我們不需要這個功能,我們可以強制解釋器使用__slots__指令來指定類屬性列表:
classDataItem(object): __slots__ = ['name','age','address'] def__init__(self, name, age, address):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address = address
更多信息可以參考文檔中的「__dict__和__weakref__的部分。使用__dict__所節省的空間可能會很大」。
我們嘗試後發現:get_size(d1)返回的是64字節,對比460直接,減少約7倍。作為獎勵,對象的創建速度提高了約20%(請參閱文章的第一個螢幕截圖)。
真正使用如此大的內存增益不會導致其他開銷成本。只需添加元素即可創建100,000個數組,並查看內存消耗:
data = []forpinrange(100000): data.append(DataItem("Alex",42,"middle of nowhere"))snapshot = tracemalloc.take_snapshot()top_stats = snapshot.statistics('lineno')total = sum(stat.sizeforstatintop_stats)print("Total allocated size: %.1f MB"% (total / (1024*1024)))
在沒有__slots__的情況結果為16.8MB,而使用__slots__時為6.9MB。當然不是7倍,但考慮到代碼變化很小,它的表現依然出色。
現在討論一下這種方式的缺點。激活__slots__會禁止創建其他所有元素,包括__dict__,這意味著,例如,下面這種將結構轉換為json的代碼將不起作用:
deftoJSON(self): returnjson.dumps(self.__dict__)
但這也很容易搞定,可以通過編程方式生成你的dict,遍歷循環中的所有元素:
deftoJSON(self): data = dict() forvarinself.__slots__: data[var] = getattr(self, var) returnjson.dumps(data)
向類中動態添加新變量也是不可能的,但在我們的項目里,這不是必需的。
下面是最後一個小測試。來看看整個程序需要多少內存。在程序末尾添加一個無限循環,使其持續運行,並查看Windows任務管理器中的內存消耗。
沒有__slots__時
69Mb變成27Mb……好吧,畢竟我們節省了內存。對於只添加一行代碼的結果來說已經很好了。
注意:tracemalloc調試庫使用了大量額外的內存。顯然,它為每個創建的對象添加了額外的元素。如果你將其關閉,總內存消耗將會少得多,截圖顯示了2個選項:
如何節省更多的內存?
可以使用numpy庫,它允許你以C風格創建結構,但在這個的項目中,它需要更深入地改進代碼,所以對我來說第一種方法就足夠了。
奇怪的是,__slots__的使用從未在Habré上詳細分析過,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填補這一空白。
結論
這篇文章看起來似乎是反Python的廣告,但它根本不是。Python是非常可靠的(為了「刪除」Python中的程序,你必須非常努力),這是一種易於閱讀和方便編寫的語言。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優點遠勝過缺點,但如果你需要性能和效率的最大化,你可以使用numpy庫像C++一樣編寫代碼,它可以非常快速有效地處理數據。
最後,祝你編程愉快!
相關報導:
https://medium.com/@alexmaisiura/python-how-to-reduce-memory-consumption-by-half-by-adding-just-one-line-of-code-56be6443d524
【今日機器學習概念】
Have a Great Definition
志願者介紹
後台回復「志願者」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