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嫩芽」破土而出!嫦娥四號「月宮種菜」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鉛筆道1月15日訊,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今天,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發布了最新試驗照片,照片顯示試驗搭載的棉花種子已經長出了嫩芽,這也標誌著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

根據資料顯示,這是由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組織,重慶大學牽頭的科普載荷「月面微型生態圈」的成果。

另據新華社此前報導,「月面微型生態圈」類似一個圓桶,高18公分、直徑16公分,由鋁合金製作,里面將放置馬鈴薯種子、擬南芥種子、蠶卵、培養基、制冷片、加熱片、照相機以及控制元器件等多種物品,加上外面的保溫殼總重量共3公斤。科學家在這個小空間里創造動植物生長環境,做到生態循環。在真空、微重力、極端溫差的外界條件下,「月面微型生態圈」內將保持1~30攝氏度,以及適當的濕度,並通過光導管引進月球表面自然光線,創造植物生長環境。

「月面微型生態圈」的工作原理圖。

通過「桶蓋」的光導管導入月球光線,進行植物的光合作用;昆蟲卵則會生產出植物需要的二氧化碳和糞便等垃圾,在此過程中,通過觀察低重力、強輻射條件下植物的種子發芽、幼苗生長和開花的全過程,或蟲卵孵化、幼蟲成長髮育、破繭成蝶,驗證月球環境下種子的呼吸作用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月面微型生態圈」登陸月球的100天時間里,它將做到自身的微型生態循環。

植物生根發芽,開出月球表面第一朵花。同時,馬鈴薯還可作為人類太空生存食物來源,其實驗價值更加重大。蠶卵則將在生態圈中完成蟲卵孵化、幼蟲生長髮育和破繭成蝶的完整生命周期。

與去年NASA空間站開出的外太空第一朵花不同,本次「月面微型生態圈」實驗位置距離地球38萬公里,比離地300多公里的國際空間站遙遠得多,所處月面環境也比國際空間站內部複雜得多。

「月面微型生態圈」總設計師、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謝更新表示,這項實驗極具突破性,對人類未來在地外星球生存具有重大意義。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