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發布「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台」推動形成地球科學數據共享新模式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地球大數據專項負責人郭華東院士。攝影:李晉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晉、蔡雨):中國科學院15日在北京發布了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台。這一平台以共享方式為全球用戶提供系統、多元、動態、連續並具有全球唯一標識規範化的地球大數據,通過建立數據、計算與服務為一體的數據共享系統,推動形成地球科學數據共享新模式。目前共享數據包括對地觀測、生物生態、大氣海洋、生物物種、微生物資源等多領域數據共計約5PB。

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台將集成多領域海量數據。專項負責人郭華東院士表示,通過集成中科院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領域基礎數據和科研成果,構建基於地球大數據的信息共享平台,將為驅動原創性科學發現和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郭華東說:「作為科學大數據的一種數據,我們認為,地球大數據,確確實實正在成為人類認識地球的新鑰匙、知識發現的新引擎、決策支持的新手段。因為地球大數據確確實實具有大數據通用的所有特點,也有它本身的個性特點:它的海量、它的多元、它的多時相、它的高度集成……這些特徵都為我們發展地球大數據帶來了特殊的動力,地球大數據本身也在催生著我們地球科學的前進和發展。」

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台,也是中國的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2018年度的成果。這一專項的最終目標是建成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目前,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台的用戶能夠在線檢索到40%數據,隨著硬件條件不斷完善,平台數據將陸續上線,預計每年以3PB的數據量進行更新。

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台包括兩個核心系統——數據共享服務系統、CASEarth Databank系統,以及一個區域系統——數字絲路地球大數據系統。

談到數字絲路地球大數據系統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應用時,郭華東介紹:「咱們‘一帶一路’的農業系統已經在莫桑比克落地了。在遺產(挖掘保護)方面,中國的技術在突尼斯發現了以前的戰略要地,包括一些城牆城堡等等。也包括咱們在柬埔寨做的一些遺產的環境保護工作也在其中。另外在一些中亞國家,比如吉爾吉斯斯坦,不僅用了咱們的數據,還幫助他們建立一些機構,有的名稱都是跟我們學的。」

科學數據的積累、開放、共享,是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資源和推動力。但數據「孤島」卻讓不同領域的大量科學數據處於沉睡狀態。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表示,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將做到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享受到地球大數據提供的多樣化便捷服務和龐大的數據資源。張亞平說:「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力求突破超大規模的跨學科跨領域分布式資源、數據資源的技術瓶頸問題,有效推動地球大數據技術的創新、多時空數據的管理與關聯融合,以及問題導向的數據挖掘與分析,構建科學數據共享及其機制體制建設以實施的新的模式。以達到只要有終端和互聯網,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享受到地球大數據提供的多樣化便捷的服務和龐大的數據資源。」

作為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這一專項的負責人,郭華東院士透露,未來還將建設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他說:「這個專項的目標,是幾年之後在我們懷柔科學城建成一個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我們敢於叫國際,就是要敢向國際亮劍,中國的數據、全球的數據國際共享,然後全球的科學家一起來做共同的事情。所以數據共享是這個專項的一個重大使命,我們已經開始啟程了,我們將不斷在這個方向上每年做出應該做的成果。」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