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載自:納金網Narkii工業設計
訪談設計師:陳萬衡
陳萬衡,四川康佳智能終端科技有限公司創意設計部部長,設計方向主要集中在智能領域方向,帶領團隊多次獲紅點,IF,紅星等國內外知名設計獎項。他的設計講究來源,抽象需要根據,而不是臆想捏造,同時強調設計也需要自然,秩序,辯證,融合。每一件的設計作品都十分注重設計理念的闡述,讓人充分理解其中的深意。
在時間的沉淀中成長
⎣成長·設計心語⎤
我們採訪陳萬衡的時候,他已經在康佳集團任職8年了。從當初入行至今,我們看到的陳萬衡,沒有過多的刻意,一切緣起於興趣,那麼的自然而然,終究換來時間沉淀的他。由於對電子產品和科技行業比較感興趣,大學期間對SONY,APPLE這些公司生產的產品的喜愛,陳萬衡一畢業就開始接觸消費電子產品的設計,而當時智能這個概念還沒有盛行,隨著技術的發展他從電子產品慢慢過渡到智能領域,這樣一來,就是這麼多年。
BK929
在康佳這麼多年的沉淀,他告訴我們他也收獲了許多的成長和經驗,一是康佳作為相對完善與全面的平台,能從更多維度看待問題,從市場趨勢到公司情況及如何落地等多重角度出發做出選擇,為公司發展提供方向;二是組織協調能力的提升,包括帶領團隊,團隊成員能力提升,增強團隊凝聚力,部門之間的良好溝通以保證更好的完成工作;三是復合專業性和知識面的不斷增長,對做出具有前瞻性及正確的判斷提供有力保證。
康佳一直以來十分注重工匠精神的塑造,當我們問及他的產品設計是如何體現這種工匠精神並讓更多人用上好產品的,陳萬衡簡單地只用一句話就概括:上帝在於細節,而這短短幾個字,雖然簡單,卻是他多年的經驗的體現。而在和他的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陳萬衡不僅對設計有著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對我們國家的設計體系也有著一定的觀察,以下是他的訪談回答:
納金網:
從您的資料中了解到,您有談到中國的產品設計仍然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要形成自身的設計體系,我們這一代設計師應該要做出哪些努力呢?以及需要什麼樣的環境呢?
陳萬衡:
目前而言,中國的產品設計仍然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這是時間造成的。歐美髮達國家是有各自設計體系的,日本當然也有。由於文化相對西方世界更為接近,分析日本的設計對我們也許更有參考意義。日本的設計核心源自他們的意識核心,引用原研哉的話,日本的設計延續了中國「空」的精神,或者換一個字,用深澤直人的觀點是「禪」。所以我們看日本的產品,無論是MUJI的原生態設計還是SONY的機能美學,雖然呈現出來的狀態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實都能找到一種共性,存在這樣的共性,才能稱之為體系。MUJI、SONY,乃至絕大部分的日本品牌,我們都能從他們的產品中感受到一種秩序、約束、自我克制。這種感覺,在其他國家的產品上是不存在的,這是由民族的意識決定的,也不會因市場趨勢、流行文化而改變,這才是一個設計體系的根本所在。
空和禪的意識其實都是源自中國,但是這個兩個字顯然不能完整詮釋中國的思想。我們的核心意識是什麼?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中張藝謀用一段「孔子之旅」的表演明確的告訴了世界,是「和」。
「和」並非單純解讀為和諧,還應該包含融合,辯證,自然等特徵。漢斯·魏格納的中國椅系列,能夠給我們很多啟示,一個上世紀成名的丹麥設計大師,真正從明朝傢俱中獲取的,不是文化和傳統,而是由核心意識傳遞出來的本質美。意識核心同時就是我們的設計核心。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價值觀充滿自信。
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的將傳統的圖形,符號,元素直接強加在產品上,這是一種非常初級的方式,因為這樣的設計看不到任何進化的可能,也不能滿足規模化量產的需求,即便未來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工業產品從大規模量產演化到小批量定制,這種手段仍然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科技電子產品上,應該是做減法,而不是增加冗餘。更多的是去思考如何運用抽象手段將我們獨特的精神注入到設計中。
目前正是國家強調民族復興的時期,從經濟發展的時間和程度來看,市場環境對於我們的自主設計其實已經越來越有利。
凡高V981
納金網:
「設計是一種哲學的思維方式,應該從物質的本質性,人的直覺性出發,回到我們的意識層面,或者說無意識狀態」,小編第一認識是尊重原材料本身,以竹為例,即在尊重竹子的基礎屬性進行創作以及完善產品的用戶體驗。您認同嗎?是否可以跟我們談談您對這話的理解呢?
陳萬衡:
這里更多的是講設計對於心智的影響。這里會牽扯到「模型(Model)」這個概念(出自《物體系》– 讓·鮑德里亞),指的是某種產品在一定時期的模範,或者是心智共同認可的模糊概念。比如一說到筆記本電腦,你意識里浮現的一定是那個由螢幕和鍵盤折疊而成的矩形物體,這是由心智決定的。如果設計一款產品,脫離了共同認知的模型,想要用戶接受,就要付出額外的成本,這些成本或者來自於技術,或者是純粹的認知成本。Tesla推出的Model S,盡管擁有超前的技術,但在總體形態設計上仍然與內燃機汽車沒有太大區別,目的就是在於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
隨著技術越來越複雜,用戶越來越難理解產品背後的構成邏輯,因此電子產品的設計已從功能性向符號化轉變。符號不是因為它們出名,而是因為它們的形態。下圖這個例子,Apple的兩代Pencil,以生產力為主要賣點的iPad Pro配備的數字手繪筆。
Apple並沒有刻意創造一個形態,而是以我們最熟悉的鉛筆為原形,用抽象的設計和先進的工藝生產出來。鉛筆在人們意識里是最常規的繪制工具,是一種符號。符號具有極高的識別性和排他性,比如一說到平板電腦,人們甚至只能聯想到iPad。大部分Apple產品都能成為業界標準,也是在於其深層次的設計理念,當然不僅僅是符號化的設計,這里就不展開了。
純粹的本質決定了其具有容納性,也決定了極高的市場認可度。
智能管家機器人
關於設計的閒話雜談
⎣智能·生產·審美 ·未來⎤
納金網:
您認為什麼樣的產品才算得上真正的智能呢?或者說是一個成功的智能設計產品?
陳萬衡:
智能與否實際上更多是靠技術來決定,目前很多「智能產品」其實還算不上智能,還需要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比如目前的無人駕駛技術還遠未達到真正的L5全自動駕駛級別。
喬布斯曾說過一個企業成功與否在於品味,當然這里 「品味」的含義是指企業如何分辨人類創造的先進成果,並把它很好的運用在產品上,為用戶方便的解決實際問題或者提供比大多數競品更好的體驗,能夠做到這些,就是一個成功的產品。
納金網:
智能在現代社會運用的越來越普遍,幾乎涵蓋到每一個領域,憑借您所在行業多年的設計經驗對於「智能」您又有什麼不一樣的理解呢?您覺得它的發展趨勢會如何?
陳萬衡:
基本上所有的物體都能成為傳播信息的工具,這些工具都將做到智能化。借助平台做到與用戶需求的智能化對接,不但能夠分析用戶需求並推送相關信息,而且能夠獲取更多用戶,並引導及滿足用戶新的需求。
未來的市場將會是巨頭與快速發展的初創企業並行,一是面向消費者的智能終端,二是服務企業的智能設備,都會以「平台和數據—算法與模型—產品及服務」的技術與產品的生態圈模式發展。
納金網:
智能產品是現代生活的一個重要趨勢,給人們帶來了先進的生活體驗,但是不同品牌的產品更新速度之快,您是如何應對市場上的激烈的競爭的呢
陳萬衡:
科技、電子類產品設計師要非常關注行業的發展,不僅限於設計方面,最好能每天花一定時間了解行業資訊,對所有的信息都要有所了解。閱讀訊息的同時要融入思考,形成自身的觀點,這很重要,會避免出現錯誤和過度的設計。因為產品最終要面向市場,對行業和市場有多少了解很大程度決定了產品的成功概率,市場需要的是合適的設計。
納金網:
人們對美的東西總是比較偏愛,而在設計領域很多設計師也都在強調審美上的提升,您認為,在產品的設計上是否應該讓外觀設計去刺激生產工藝的提升呢?
陳萬衡:
這是一定的。舉個例子,我們看SAMSUNG Galaxy 8系列的設計,出發點更多的是我們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曲面OLED技術,請根據OLED的特點設計一款產品,要體現OLED的技術含量;再來看Apple的iPhone X,我們設計了一個完美的形體,請根據我們的設計生產OLED螢幕。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向,哪種設計理念更先進,大家慢慢體會。
AI語音功能機
納金網:
我們總是會聽到一些設計師抱怨說,自己設計的產品和生產出來的實際產品由於生產工藝的原因而顯得反差十分大,您對產品的設計、開發以及到量產的過程都十分的熟悉,當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您是如何處理的?您是怎麼看待二者之間的矛盾的?
陳萬衡:
這種情況很正常,也是市場決定的,因此我們不要單從設計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產品一定是有價格區間的,產品需要服務所有消費階層。不同價格對應不同成本,決定了產品的材料和工藝。比如說汽車,每個品牌都有不同系列對應不同人群,單款產品也有較大售價區間,單從設計上來說,肯定只有頂配車型能夠完整表達設計理念,但一款頂配車型顯然不能滿足所有用戶,不是所有用戶都願意去消費頂配,很多人只願意消費動力總成和他們需要的那部分配置。
我們可以根據材料選擇合適的製造工藝,優化結構與拆件方式,在低成本範圍里尋找優化的設計方案,還是可以做出理想的效果的。
LCD Speaker
納金網:
有的人說做設計拼的是天賦,您覺得是這樣嗎?對於設計師團隊的管理培訓,提升整體設計能力 ,您有什麼特別的方法或者經驗?
陳萬衡:
某種程度上是,總不能讓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去當歌手吧,當然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努力,審美是一種修為,是需要長期不懈投入的。
關於設計師團隊的管理,在這里就不談KPI,OKR之類的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輕易否定一個創意,而是想方設法完善一個創意。實際上就是尊重每一個設計師的想法,引導其朝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智能微投
納金網:
您目前在四川康佳擔任創意設計部部長,對於您的設計生涯您有怎麼樣的規劃呢?
陳萬衡:
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能設計讓市場和自己滿意的作品,其他的都是這個目的帶來的附屬品吧。
納金網:
您在平時除了專注於自己的設計創作,還有什麼其他的興趣愛好呢?跟設計有關嗎?
陳萬衡:
對音樂比較感興趣;對紀錄片和科幻電影比較感興趣;旅遊的話,相對自然風光,對人文景觀更感興趣。這些多少都能跟設計扯上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