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競爭已經開啟,羅默、張瑞敏為5G的物聯網運用解惑!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無線移動通信從 1986 年的第 1 代移動網路到 2013 年的第 4 代移動網路,這短短的 26 年間我們見證了移動通信技術的突飛猛進。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拉開帷幕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最新的5G成了焦點。

5G具備的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場景為物聯網做到提供了可能。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認為,將來的5G設施,只有20%左右用於人和人之間的通訊,更多的(80%)還是用於物和物、物和人。5G網路的出現和應用將打造一個全新的萬物互聯景象,解決傳統移動通信無法更好支持垂直行業應用及物聯網的情況。

美國《紐約時報》稱:「2019年,一場重大的技術變革終於要開始了。」2019也被看作是真正的5G元年。5G廣泛應用也將支持海量物聯網擴大規模,並且將促使海量物聯網應用更多地採用移動技術,包括資產跟蹤、智能農業、智慧城市、能源/公用事業監控、實體基礎設施、智能家居、遠程監控以及信標和聯網購物等領域。

在2018福布斯中國創新峰會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就從「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三個層面講述了海爾是如何創建物聯網生態品牌的。

那麼,隨著5G在2019 年的全面普及,在未來,它對物聯網的支持能否與我們預想的一樣成功呢?中國在5G時代建立起了自己的優勢,處在世界第一梯隊,與美國有得一拼,物聯網要是大爆發了,中國將處在什麼樣的位置?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充滿了疑惑,怎樣的解答才能讓我們更加信服呢?也許,可以看看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aul Romer)怎麼說的。1月16日,羅默將來到青島,和來自義大利的著名戰略學家、咨詢師西蒙尼· 西塞羅、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創新管理教授比爾· 費舍爾同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一起,共同就「物聯網管理創新與內生增長」話題展開深入的討論。

諾貝爾獎評委會說:「羅默展示了知識作為長期經濟的驅動力生長是如何發揮其作用,並催生了大量對於促進創新和長期繁榮的法規政策的新研究。」

簡單來說,羅默的學說跟中國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解放思想、發揮知識的作用,中國在改革開放的40年中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羅默學說的正確。

2019年,最受世人關注的知識創新恐怕就是5G了。如何將5G和物聯網作為增長驅動力?怎樣發揮他們的作用?我們期待羅默在這方面有新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和羅默一起論道的張瑞敏先生,其30年來的管理實踐,尤其是13年前開始的海爾人單合一商業模式創新,有很多地方與羅默的學說有契合之處,有的甚至超越羅默的理論、或者解決了羅默難以回答的問題。比如:

羅默的核心主張是「人力資本的規模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張瑞敏和海爾則在成立之初就一直堅持「人的價值第一」、「企業唯一增值的是人」;

羅默認為,通過技術、知識等內生創新,可以顛覆傳統收益遞減的規律,張瑞敏和海爾通過生態圈發展,以管理創新驅動和融合各方技術、知識、人才共同創新,屬於內生增長的性質,因此按照內生增長理論,做到生態收入是有理論支撐的。但內生增長理論中提到的遞增仍然是傳統收益,海爾做到的則是不斷創新的生態收入;

海爾「三生」體系也解決了羅默的難題。對於推動技術進步是通過市場激勵方式還是讓社會上其他人無償得到新的思想,羅默指出,這種最後制度設計是一個尚未解決的難題。但海爾通過生態圈讓資源各方圍繞用戶需求進行不斷創新,做到共創共享,形成了最優的解決方案;

……

這樣的契合和超越還有很多,兩個人的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他們能借此完成更多的超越和自我超越嗎?

1月16日,海爾2019創新年會在中國青島給你所有的回答。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