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蛋糕」車企都想嘗一口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網約車市場越來越熱鬧了。最近有媒體報導,BMW在成都拿到「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成為首家在華拿到網約車牌照的外資車企,拿到牌照的BMW計劃今年12月在中國推出網約車服務。從吉利集團推出的曹操專車,再到首汽集團旗下的首汽約車宣告成立,眾多車企試圖發力網約車,傳統汽車製造商為何紛紛瞄上了出行服務這塊大蛋糕?

網約車“蛋糕”車企都想嘗一口

車市遇冷,傳統車企謀變

「車子不好賣了」,很多汽車製造公司發出這樣的感慨。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18年10月,國內汽車產銷量延續了7月份以來的下降走勢,同比降幅更為明顯。10月,國內乘用車總計銷售204.68萬輛,同比下滑12.99%。

2018年1月至10月,國內汽車產銷同比雙雙下降,為今年首次負增長。

中汽協對後續的汽車銷售市場也並不樂觀,據判斷,國內今年的全年汽車產銷量可能將出現20多年來首次負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8年前三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布會上也表示說,中國汽車產銷高速增長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低增長恐怕是未來發展的常態。

從「汽車經銷商庫存」上看,這種趨勢同樣可見一斑。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外發布的2018年10月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88,同比上升41%,環比上升3%,庫存水平位於警戒線以上。

並不只是在中國,世界範圍內的車市遇冷也已成為趨勢。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受交通擁堵嚴重、養車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響,「擁有汽車」的需求正在向「使用汽車」轉變。汽車智能化時代逐漸來臨,傳統汽車製造商不願只做代工廠,他們看到了風向標,主動求變。「轉型」,是諸多國際車企共同的訴求。

謀定後動,布局出行服務

多家車企早已開始了行動。今年11月12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3天後,廣州國際車展前夕,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亮相,「逸駕智能」將與本土領先的出行企業合作,布局網約車和分時租賃出行市場。而在此之前,一汽集團、吉利集團、首汽集團、長城汽車等車企均已布局網約車市場。無疑,布局移動出行服務市場成為車企謀轉型時最好的選擇之一。

不久前,一篇名為《2030年,共享出行和自動化將如何徹底改變汽車行業》的報告,其中提到,由於新技術革命,到2030年,汽車業勞力力將至少削減50%,同時,出行服務將為汽車行業貢獻22%的收入和30%的利潤,而新車銷售將提供38%的收入及26%的利潤。按照這樣的估算,出行服務的利潤甚至會超過新車銷售。

世界範圍內,傳統車企都在轉型路上「躍躍欲試」。通用汽車發布共享品牌Maven;大眾發布第十三個品牌Moia,致力於服務移動出行;而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展(CES),豐田也發布了新的移動出行生態系統和概念車e-Palette。

立足自身優勢,車企在出行服務領域也廣圖合作。不僅盯著其他汽車製造廠商,也考慮與其他企業「跨界」合作。比如,數月前,福特公司在中國與眾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致力於為網約車經營商和網約車司機提供智能、定制化的純電動車出行解決方案,助力中國網約車市場發展。

前路漫漫,機遇挑戰並存

看到了未來廣闊的市場和發展趨勢,讓汽車廠商堅定地邁出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的步伐,但轉型的道路上,機會很多,風險和挑戰也不少。

出行領域,從不缺少新入場的挑戰者。智能化,可以說是如今車企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傳統車企致力於打造在移動出行服務方向的新鏈條,是一次迎難而上、主動應變的嘗試。移動出行市場的需求在不斷擴大,但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如何能在行業巨頭的競爭壓力下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值得認真思考。

業內人士認為,傳統車企在汽車研發製造、銷售及產品售後等方面擁有成熟的經驗,如何能把這些經驗有效地利用到降低用戶出行成本、降低司機的使用成本上,仍待探討。同時,車企還掌握著眾多車主的一手數據,如何能根據數據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並保證個人隱私不被泄露,也是在轉型途中需要車企認真想清楚的。

目前,國內網約車市場已進入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已經形成對滴滴出行、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等主要品牌的使用習慣。新入場的車企在前期推廣階段要努力讓消費者熟悉自己的品牌、信賴自己的服務。同時,在公眾心中,傳統車企在品質和安全方面或許擁有優勢,如何有效地把車企的口碑帶到提供出行服務的口碑上來,我們將拭目以待。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