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4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
20多億總投資
15萬輛年產值
250台ABB機器人
196把尼瑪克機器人焊鉗
184台博世中頻自適應焊機
116台AGV機器人
85%自動化率
275名作業人員單班縮減
這些響當當的數字,通通來自於鄭州海馬小鵬智能工廠。之前,擁有150台機器人的美國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的全自動生產車間曾刷屏。而海馬小鵬智能工廠使用了近300台工業機器人,在眾多生產環節當中,已經可以取代人工。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廣州,是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聯網電動汽車品牌,由何小鵬、夏珩、何濤等人發起,團隊主要成員來自廣汽、福特、BMW、特斯拉、德爾福、法雷奧等知名整車與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阿里巴巴、騰訊、小米、三星、華為等知名互聯網科技企業。2018年12月12日,小鵬G3正式上市並交付,何小鵬說這是「年輕人的第一台智能汽車」。
作為一家智能轎車製作公司,海馬小鵬智能工廠同樣突顯智能元素,創新點超越60項。硬件方面,運用近300台工業機器人、116台物流AGV(主動導引運輸車)、RFID(無線射頻識別體系)、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工業交換機等智能裝備;軟件方面,集成MES、工業網、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知識作業主動化等手法,完成全面質量辦理「人機料法環」的互聯互通,進而完成產質量量製作智能化。
焊裝車間:2600個焊點實時在線監控,焊接全體主動化率達85%
海馬小鵬智能工廠焊裝車間一期占地21,500平方米,具有一條四車型柔性出產線,具有不同平台白車身混線出產能力;出產線首要由前縱梁線、前車身總成線、中地板總成線、後地板總成線、下車身總成線、車身總成線等工藝分線構成,共投入250台ABB主動焊接機器人、196把尼瑪克機器人焊鉗、184台博世中頻自適應焊機,焊接全體主動化率達85%,全車間約2600個機器人焊點參數100%在線監控。
整個焊裝車間依照工業4.0理念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完成了焊接參數、質量辦理、設備辦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的主動化辦理。其中,質量辦理方面,博世中頻自適應焊機依據不同的焊接工況實時調整焊接參數,保障焊接質量,避免虛焊、燒焊、飛濺毛刺等焊接缺陷。
出產辦理方面,出產協同平台經過RFID(無線射頻識別體系)體系完成出產方案主動排序、不同車型參數的主動調取、在制庫存及反常車輛辦理等;經過方案隊列校核、人工選擇確認、設備主動防錯等多方聯控確保差異件及車型切換的準確性。
塗裝車間:國際搶先水性漆B1B2工藝,完成100%主動化噴塗
海馬小鵬智能工廠塗裝車間共分為四層,共占地72,000平方米。車間選用行業搶先的B1B2緊湊型水性漆工藝,首要包含前處理電泳線、焊縫塗膠線、打磨線、噴塗線、檢查精修等工序,節拍可達到75秒,可完成多車型混流出產。
作為智能化車間辦理的重要方式,體系數據分析在塗裝車間被廣泛應用,首要體現在PMS(出產辦理體系)、PMC(出產及物料控制)、ANDON和RFID(無線射頻識別體系)。比方,在PMS中,根據工業4.0及大數據分析的參數辦理體系,塗裝車間完成了全車間2000多個工藝參數監控、150多個能耗參數、100多個設備參數都得到監控,關鍵參數完成設備互動,關鍵參數完成無紙化工藝傳輸。
總裝車間:單台配送率超越90%,智能化質量檢測保障高質量交給
總裝車間占地24,000平方米,首要包括內飾線、底盤線、動力總成分裝線、前懸後橋分裝線、車門分裝線、儀表分裝線、前端模塊分裝線,同時還具有獨立整車檢測車間。
總裝車間同樣體現了智能科技感。首先,物流配送方面,總裝線應用100台物流AGV,合作主動化輸送線,經過物流信息辦理體系完成智能物流體系,完成總裝車間90%的物料主動配送。
其次,在玻璃塗膠線方面,為合作小鵬G3太空駕馭座艙的1.889㎡全景擋風玻璃,總裝車間運用的玻璃塗膠機器人,選用的是ABB公司的IRB4600系列機器人,線體為往復式循環結構,節拍更快,可全體完成前後風擋玻璃和四角窗玻璃的全體塗膠作業,風擋玻璃機器人塗膠體系可主動檢測風擋玻璃的輪廓,智能調整塗膠軌跡,確保塗膠質量。
另外海馬小鵬智能工廠在規劃和建造中引進了很多的智能化設備或控制方案,確保出產有效完成,比方選用了全球搶先的阿特拉斯電動工具進行關鍵擰緊點的扭矩和角度的控制,同時建立了扭矩辦理體系,可以對每個關鍵扭矩和角度進行智能控制、記載、追溯。
新造車是一次革命,它將拓展汽車行業的邊界。但同樣,汽車行業百年傳統,自有應當堅守的地方。在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何濤看來,「作為新造車勢力,小鵬汽車敬畏傳統,堅信品質製造是基礎。」
何小鵬認為,中國從過去三年開始進入汽車發展的紅利期。AI和汽車製造將是巨大的新賽道。在未來十年里,中國汽車製造市場將從目前的數十萬億元人民幣發展成為數十萬億美元的市場。
雖然小鵬汽車這些新一代汽車製造商,正在經歷產能和研發的重重考驗,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也在嘗試變革汽車生產方式,甚至成為未來的主流汽車製造商。
資料來源:36氪,百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