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瑞幸咖啡算算帳,一直免費送到底會不會虧?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今天給瑞幸咖啡算算賬,一直免費送到底會不會虧?

作者:Eastland

文章來源:虎嗅

2017年3月虎嗅曾給共享單車算了一筆帳,結論是「未來18個月生死攸關」。某網友說「成本、運維、投放、損壞率都是捏造的。」

《孫子》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共享單車這個「怪胎」本應「扼殺」於書齋,卻貿然鋪遍全國、走向世界,造成巨大資源浪費。上千萬破舊車輛成為城市垃圾等待清理,上千萬用戶排隊等待退還押金、眾多供應商為討回貨款把共享單車企業告訴上法庭。

言歸正傳,我們給瑞幸咖啡算一算。

數據驅動的咖啡新零售

互聯網企業不一定要「燒錢」,「燒錢」者也不一定是互聯網公司。所以,體現瑞幸咖啡互聯網屬性的不是「燒錢」而是數據驅動。

數據化不一定是數據驅動,數據驅動一定要數據化。

星巴克的經營是數據化的,管理層根據數據指揮「千軍萬馬」。而瑞幸咖啡通過分析用戶在手機APP中下單的品類、頻度、金額、時段、地段等數據給用戶畫像,指導門店選址、品類調整、口味優化、促銷策略及供應鏈、配送人力等方面的調度。日常經營不是主管說了算而是數據說了算,店長也不必為明天配備原材料的數量操心,這是瑞幸咖啡與傳統咖啡連鎖店的本質區別。

把握過去才把握未來。下面根據零星獲得的公開數據,拼湊出瑞幸2018年擴張軌跡,作為預測未來的基礎。

1)門店數

2017年10月,瑞幸咖啡第一家門店在北京聯想橋開業。

2018年2月,瑞幸咖啡宣布5月底門店數要達到500家。2月28日《北京商報》發表《百天要開500家店,瑞幸咖啡底氣何在》,借「業內人士」之口斷定「結合人力、選址等因素,基本沒有可行性」。

結果,瑞幸咖啡在100天內開出500家新店,在1年內開出2000家新店。「業內人士」不知作何感想。

2)單店銷量

門店是瑞幸咖啡開展業務的「據點」,咖啡銷量與門店數正相關。

2018年前7個月,瑞幸咖啡總銷量1800萬杯,全年總銷量約9000萬杯。可推算出前7個月每家門店每天出貨270杯咖啡,前三季度日均290杯,四季度343杯,全年平均值320杯。

服務業的門店都有一個培育的過程,從開業到火爆需要一定時間,少則數周多則數月。320杯是把剛剛開業的新店與「老店」混為一談搞平均得到的。「老店」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瑞幸咖啡沒有真正的「老店」。

2018年1月1日,瑞幸咖啡以2間門店開始試經營,5月8日以400間門店宣布正式開業。到年末,2073家門店有半數開業不到4個月。

3)單杯收入

2018年,瑞幸咖啡總收入7.63億,銷量約9000萬杯,單杯收入8.5元。

假設9000萬杯中有4500萬杯是配合新店開業的一次性促銷贈飲,其餘4500萬杯享受「充返」等形式的補貼後售價為17元/杯。

由於沒有披露與輕食相關的數據,我們可以把輕食視為與咖啡一同出售的附屬品,也就是說17元/杯的價格包括輕食。

按照這個比例,每間門店每天出貨320杯中有160杯為贈飲。這是全年平均數,其實算上最初幾星期贈飲的比例遠大於50%,預計開業一兩個季度之後大大降低。

4)虧損

已知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3.75億,成本8.08億,期間費用4.24億,虧損8.57億。結合期間新店開業情況,可推算出每間門店日收入、日虧損分別為3000元、6400元。

剔除開辦及經營費用(經推算約為3400元),單店日銷售虧損為3000元,差不多是賣90杯、贈200杯的效果(假設2018年每杯成本15元)。

2019,目標4500間

根據瑞幸咖啡零星披露的數據,對2019年做以下可能:

1)開店速度

假設上半年每月新開210間,下半年每月新開200間,全年新開2460間,2019年末門店數4533間。

開業6個月以上的門店由於人氣的逐步積累成為「出貨」的主力,而且由於開店成本攤銷完畢、贈飲基本取消,這些門店開始為瑞幸貢獻毛利潤。預計2019年12月,瑞幸咖啡開業6個月以上的門店數將達3122家。

2)補貼、贈飲及銷量

開業3個月以內,平均每天贈飲150杯,銷售150杯。

開業3~6個月,取消贈飲,每天銷售300杯。

開業6個月以上,每天銷售500杯。

開業3個月以上的門店,輕食銷售金額相當於咖啡的20%。輕食毛利潤率按30%計算。

3)成本、毛利潤

假設補貼後售價為15元,輕食不再視為附屬。由於規模效益,單杯成本降到12元(註:成本包括食材、門店租金、人工、折舊、能源、紙杯)。

假設一次性開辦費用為18萬(包括裝潢、設備等,不含房租),在門店開業6個月內每天攤銷1000元。日常管理費用(含房租、人工、水電費等)已攤入單杯成本。

咖啡售價15元/杯,毛利潤率3元,輕食毛利潤率20%。

2019年毛利潤約9億元

共享單車最大的問題是無論規模多大都不可能有毛利潤。因為用戶每次騎行願意支付的金額不超過1元錢,而平台運維、車輛調度、購置成本攤銷合計超過2元。

咖啡零售是「暴利」行業,一杯售價超過30元的咖啡,里面的咖啡豆只值2元錢!其它是奶、糖、紙杯、房租、人工、水電費及連鎖企業的利潤。

瑞幸咖啡的定價策略是比星巴克低一大截還常年有補貼。這與民航的策略有幾分相似:機票價格不菲卻常年有折扣,節假日減少甚至取消折扣,乘客還無從抱怨民航漲價。

盡管常年補貼,瑞幸賣出去的每一杯咖啡都是有毛利潤可賺的。

1)咖啡及輕食銷售額

根據上文假設,2019年瑞幸將賣出4.1億杯咖啡,按每杯15元計算收入61.9億。補貼後15元,保持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優勢。輕食銷售額為咖啡的30%,全年收入18.6億。咖啡、輕食合計80.5億元。

預計到2019年12月,瑞幸咖啡單月銷量可達5410萬杯,贈飲280萬杯,合共5690萬杯。

以年末4500間門店為分母,每店每天連賣帶送合共出貨408杯,這是相對知足的可能。

(註:2月份營業天數按15天計算)

由於初具品牌知名度,加之2000多家店已於2018年開業,2019年贈飲退居次要促銷方式,全年贈飲約3400萬杯。

2)毛利潤

瑞幸咖啡主要成本包括咖啡(包括食材、房租、人工等),輕食成本及門店開辦費攤銷。2019年,三大成本分別為53.6億、13億和4.63億,共計48.06億元,毛利潤近9.3億。

3)經營虧損

企業經營必不可少的支出是成本,可花可不花的是費用。比如飯館的食材是成本,發代金券的相關成本是市場費用。

假設補貼必不可少,贈飲是「臨時促銷」,則應把補貼視為成本,可能將補貼後的淨收入列為銷售額,贈飲成本則列入市場費用。

假設2019年瑞幸咖啡市場費用為10億元。其中,廣告費6億、贈飲成本4億。6億廣告不算少而且遍布目標城市的4500家門店都是「戶外廣告牌」。如此算來,「補貼+廣告」的力度相當大。

假設2019年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可能有債務融資)合計不超過5億元。

滿足以上所有假設的前提下,瑞幸咖啡2019年經營虧損約為6億元(9億毛利潤減15億費用),經營虧損率約7.5%。

展望2021

可能瑞幸咖啡的第一個目標是開到1萬家店,如果克隆2019年的進程,到2021年末尾可超過9400家。

截至2021年末,兩年銷售15億杯咖啡,贈飲6900萬杯,合計15.7億杯,總收入225億。輕食銷售收入67.5億(咖啡的30%),合計292.5億。

由於規模效益,假設2020年每杯成本降至11元,2021年降到10元。2020年、2021年總成本227億元,毛利潤65.5億元。

兩年贈飲7.2億成本是最主要的市場費用,假設兩年市場費用20億,管理費用10億,則經營利潤12.1%。

單就2021年來看,瑞幸咖啡營收173億元(預計與星巴克亞太地區總收入相當),按4倍市銷率計算,估值為692億,折合102億美元(假設匯率為6.8)。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