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嫦娥四號探測器,簡稱「四號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它由著陸器與巡視器組成,其中的巡視器就是咱們現在熟知的「玉兔二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開始巡視探測。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嫦娥四號身上還攜帶著很多生物。
本次「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搭載了棉花種子、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這六種生物均放置於密封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內。那麼。這些罐子有何不同之處,怎麼保證生物在罐子里生長呢?
1月15號,「嫦娥四號」生物科普試驗載荷項目團隊發布了一條讓人開心的消息:隨「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中,棉花種子成功發芽了!
原來,此次「嫦娥四號」奔月,除了帶上了「玉兔二號」,還帶上了六種生物,它們分別是棉花種子、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
為什麼要帶著六種生物呢?原來,這是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經過三年實驗,精心挑選的結果。實驗者從雲南深山懸崖到新疆沙漠地區,選擇了三、四十種在極端條件下生存的物種,然後進行試驗、篩選。被選中的這六種生物,恰好能構成一個含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微型生態系統。
重慶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謝更新說,它們是從人類的必需品來進行選材的,包括糧、棉、油。比如,土豆有可能成為人類在太空的主食,棉花可以成為人類在太空的衣服。這六種生物,很有可能會成為人類建立月球基地的基礎需求。
不過很多人還是好奇, 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晝夜間大約有300攝氏度的溫差。來自地球的種子要在發射場待兩個月,太空飛行需要一個月。生物在路上要怎麼保存?到了月球上又要怎麼喚醒?對此,重慶大學的教授們專門為它們設計了一種特殊的罐子。這些生物正是被裝在罐子里,然後直接送上了月球。
這種特殊的罐子由鋁合金制成,雖然總重量只有3公斤,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首先,這些罐子都穿上了特殊材質的「保溫衣」,能經受月球表面劇烈溫差的考驗,同時,罐子中還裝置了「空調系統」、光導管和水倉室。
當然,生物生存非常需要光,這次,罐子的研發者並沒有採用人造光源的方式,而是選擇在罐子上鑽孔,讓自然太陽光給予生物問溫暖。不過,怎麼鑽這個孔,卻成了一個大問題。最終,大家決定用光導管把太陽的自然光導入到罐子里,從而進行光合作用。這一技術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光導技術,只要用一個小點,就可以把光散射到罐子里了。
然而,除了光合作用,生物到達月球後,更需要的生存資源就是水。因此,用水泵加壓放水的環節也成為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不過,這次科研團隊並沒有採用特別複雜的方法。他們找一個水溶棉,把種子蓋在上面,蓋緊以後,在振動的過程中,土和石頭就不會飛出來,可以達到很好的固定效果。而且水溶棉遇水就會溶化,植物也會吸水,然後開始生長。
雖然聽上去簡單了很多,但此次棉花種子發芽的消息,也足以說明罐子起到了不錯的成效。實驗數據顯示,這個罐子所有的參數,包括防輻射、溫度、濕度都和月球上的完全一致。
目前,「嫦娥四號」搭載的六種生物,已經結束了本次科普試驗的使命,將被慢慢分解成無害的有機物,永久封存在載荷罐體的內部。
不管怎樣,此次試驗,無論是對太空事業還是農業發展來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除了做到在月球表面環境下植物種子發芽,更重要的是為以後人類進入月球生存提供了基礎數據。希望嫦娥四號還能為我們帶來更多好消息!(來源: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