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環球網科技記者 王楠】1969年,當美國的阿波羅十一號飛船在月球上空飛行時,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建議太空人們要留意「美麗的中國女孩嫦娥」,因為他們聽說她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登上了月球,並帶著一只大兔子作為同伴。
(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
中國的神話中一直都有關於月球的故事,「嫦娥奔月」更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中一個帶有淒美色彩的典故。
但當阿波羅十一號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後,迎接他的沒有嫦娥姐姐,也沒有與她做伴的兔子,在美國太空人眼前的這個星球上,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沒有一點生機。
中國再次讓月球探索者興奮起來
2007年10月24日,中國順利將「嫦娥」送「回」了月球——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次年11月12日,嫦娥一號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順利回傳;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為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任務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項。
2010年10月1日,作為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發射成功。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做到中國太空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並開展巡視勘察和科學探測。嫦娥和玉兔終於在月球上相遇。
與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做到的「繞月」相比,嫦娥三號的任務是「落月」,同時大陸也把月球車「玉兔」號送上了月球。
距離美國登月已經近50年過去了,2019年1月2日,中國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為第一個在月球遠端著陸的探測器,自此中國成為了第一個將探測器送到月球遠端也就是月球背面的國家。
(嫦娥四號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外媒指出,這次任務展示出中國成為太空探索大國之一的雄心,對世界大國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而通過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順利互拍,傳回的第一張月球神秘背面的近距離照片時,中國再次讓月球探索者們興奮起來。
嫦娥四號開啟月球探測新篇章
受到中國登月計劃的推動,其他太空機構組織正對月球表現出新的興趣,美國、印度、日本和俄羅斯的一些太空組織機構也計劃在今年實施月球探測。那麼,是什麼重燃了各國對於月球探索的興趣呢?
歐洲太空局探月小組的專家詹姆斯·卡彭特認為,對月球的好奇也許超出了純粹的科學目的。他說:「這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一種長期動力,以及對未來生存環境的重新思考。如果我們想要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開展一種永久可持續性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就要求我們不斷去探索新的星球並學會在那里提取有價值的資源。」
據悉,嫦娥四號是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務,未來還將有三次任務。
「一個是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采樣返回,到底是月背還是正面,要根據嫦娥五號的采樣情況來確定。嫦娥七號是在月球南極一次綜合探測,包括剛才說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份、空間環境進行一次綜合探測任務。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 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等國家都在論證,要不要在月球建立一個科研基地,或者科研站,比如說採用3D列印技術,能不能在月亮上利用月壤建房子等,我們要通過嫦娥八號驗證部分技術,為以後各國一起共同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一些前期探索。」中國國家太空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說,「探索未知世界是人類的天性,中國正在太空探索方面迎頭趕上。」
為太空生活做準備是中國探索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輻射監測和礦物學實驗外,嫦娥四號還攜帶了土豆種子,蠶卵和擬南芥種子等,據悉與甘藍和芥菜有關的植物常常被生物學家作為觀察不同環境下植物表現的典型代表。研究人員希望土豆和擬南芥種子種子能夠在100天內在月球上生長,這個過程將被相機記錄下來並傳回地球。
(一株棉花的棉籽在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的水箱中發芽)
負責月球植物實驗的月面微型生物圈總設計師中國科學家謝庚欣教授表示,如果該項目成功,將標誌著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正迎頭趕上,它對了解人類未來如何在地外星球生存具有重大意義。
而在這場月球探索賽的你追我趕中,中國並不是唯一一個有登月野心的國家。
太空競賽又重新流行起來
在過去20年里,月球探測任務主要採用太空器繞月飛行的形式。自1990年以來,美國以及日本、中國、印度和歐洲等新玩家已經發射了十幾個月球軌道器。而在嫦娥四號登月後,俄羅斯和歐洲合作的「遠景計劃(PROSPECT)」也打算在2022年將登陸器送到月球南極的地下,研究其資源開采的潛力;而歐洲太空局也在日前透露,已經牽手了火箭製造商阿麗亞娜集團(ArianeGroup),以制定建造月球基地的計劃,據悉該計劃將從月球表面開采材料,並探索讓人類在2025年之前登月並開始在那里工作的可能性;去年美國NASA也計劃在2023年將進行半個世紀以來的首次月球載人飛行任務。
中國、美國和歐洲競相建立前哨基地、提出開發月球資源的展望引發了一場新的太空競賽討論,而一些行業專家認為,中國目前正處於領先位置。
喬治華盛頓大學名譽教授、空間歷史學家約翰羅格斯頓表示,太空探索下一階段的問題關鍵在於中國是否會與其他國家合作。不少國家對現代月球探測的合作性感到興奮,太空機構正日益認識到國際合作與協調的重要性,這與月球探索早期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據悉,此次「嫦娥四號」探測器攜帶著由德國、荷蘭和瑞典科學家開發的儀器登月。基爾大學的德國科學家幫助開發了測量月球輻射水平的系統、瑞典科學家設計的小型中性物質分析儀將調查太陽風如何與月球表面相互作用。在「鵲橋」中繼衛星上,荷蘭拉德布大學研究人員設計的無線電天線將接收到能夠揭示宇宙起源的信號。
美國太空局1月18日也發布公報表示,正就嫦娥四號任務與中方展開合作,預計將於1月31日利用美國「月球勘測軌道器」對嫦娥四號著陸點進行成像。
詹姆斯·卡彭特表示,無論各國在太空的外交關係如何發展,各國和商業夥伴都應該努力為探索月球甚至探索宇宙而通力合作。
「在嫦娥四號任務的論證過程當中,中國國家太空局高度重視太空國際合作與交流,也希望給國際的同行和科學家們提供開展月球探測的機會。我們願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同國際社會一道,攜手推進世界太空事業發展。」中國國家太空局秘書長李國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