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技術在建築上的運用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眾所周知,3D列印在建築領域也有著極大的應用。因為使用3D列印,建築物的創建將變得更快、更便宜、更可持續。世界各地的創新者正在努力改變我們設計、建造房屋的方式,所有這些都將導致房屋現狀的巨大變化。

運用3D列印技術完成高分子材料景觀橋

大陸第一座3D列印橋。

今年1月11日,國內第一座運用3D列印技術完成的高分子材料景觀橋正式投放於上海市普陀區桃浦中央綠地。

這座長15.25米、寬3.8米、高1.2米的S形曲面橋,花了35天用3D技術「一次成型」。橋梁採用快速成型技術可對設計進行實時反饋,使製造和設計能形成互動,從而使設計更自由、靈活。

該橋在設計時還巧妙地融入了傳統書法中的「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理念,力求營造自由變幻、富於動態、序列的橋體形態,展現整體性強且韻律變化的曲面外觀。也正由於3D列印技術,使該橋的外觀上突破了傳統設計的限制,通過參數化的數字構建方式做到複雜形體。不過,該橋雖然外觀看上去曲面多變,但實際上橋面並未有起伏,十分平穩。此外,橋面上鋪設了淡淡的灰藍色塑膠,防滑效果極佳。

在製作過程中,該橋所採用的列印材料選定了在ASA(一種高分子材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玻璃纖維,這種材料具備高耐候性、高彈性模量、高屈服強度和高抗衝擊強度等特點,且能承受長期的日曬雨淋,同時滿足3D列印材料和建築材料的要求。根據實驗室測試結果,這座橋每平方米荷載250千克,即每平方米至少可容納4個成年人同時經過。橋面塗裝時經過多道打磨拋光流程和多道上漆工藝,從而使橋面的壽命更長,也更美觀。該橋目前可確保有30年左右的使用壽命。

荷蘭計劃建5座3D列印的混凝土房屋

荷蘭的一個「里程碑計劃」項目將在5年內建造5座3D列印的混凝土房屋。在荷蘭埃因霍溫市,工程師、承包商和建築師聯手打造世界上首批3D列印商業住宅項目之一。

這項名為「里程碑項目」的計劃將使用一台巨大的3D列印機,在該市機場附近的一片樹林中製造出5座混凝土房屋。計劃要求在2019年中期完成第一套住宅——一套面積略大於93平方米的三居室住宅。由於這項技術仍在改進,整個計劃將耗時5年。

這個項目是在荷蘭砌磚工人短缺的情況下進行的,魯迪·范·古普(Rudy van Gurp)是范·威寧(Van Wijnen)的項目經理,范·威寧是負責這個項目的建築公司。但項目的主要目標將是展示3D列印如何削減成本和混凝土浪費(從而抑制與水泥生產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鑒於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

用於建造房屋的機器人列印機將遵循建築學的計劃,一層一層地塗上特殊的混凝土混合物。第一套房子的屋頂和牆壁將在工地外建造,然後帶到建築工地進行組裝。一旦這項技術得到改進,就可以在工地上直接列印整個房子。

規劃房屋的效果圖顯示了未來主義的建築,有曲線形狀,有矩形的門窗。van Gurp說:「這些設計是為了展示列印機的多功能性,包括創造創新形狀的能力,傳統的建築方法很難做到這一點。」

國內首個3D列印配電房

3D列印配電房。

最近,南方電網在廣州列印了一座配電房,這在全國尚屬首例。這次在廣州列印的配電房施工工期比傳統建設縮短30%。

3D列印電房運用三維數字設計,把設計圖紙轉換成3D列印程序進行高精度列印,只需要一台建築3D列印機和1名操作員,2~3名普通工人的輔助,就可以完成1棟配電房的施工建設。一次性成型,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3D列印配電房擁有傳統工藝不可比擬的優勢。並且,由機械施工代替人力施工,將大大降低人身安全風險。

在傳統的電網建設中,工藝差、廢料多、揚塵大、有噪聲,一定程度上會對周邊的環境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使用3D列印技術建設配電房,則可做到綠色環保施工。這里沒有各種磚石材料,僅有列印機及混凝土攪拌機,嚴格執行7S施工現場管理,文明整潔,綠色環保。

據介紹,3D列印替代傳統的砌磚、抹灰工藝,降低建築粉塵污染,減少霧霾,現場文明整潔,使廢料的產生量減少60%以上,每萬平方米產生建築垃圾不超過200噸,低於綠色建築標準每萬平方米300噸的指標,在滿足綠色建築標準的基礎上,再提升約33%。同時,整個建設過程中,牆體、房內電纜溝及變壓器基礎的3D列印工期約3天,可明顯減少施工對周邊環境、居民的影響。(辰辰)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