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Bianews 1月2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最近公開的法庭文件顯示,Facebook在2010年至2016年間,曾鼓勵遊戲開發商允許兒童在未經父母的許可下花錢,以追求利益最大化。
這些文件是2016年針對Facebook訴訟材料中的一部分,之後Facebook同意改變其做法。
這些信息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直到最近調查報告中心要求將這些信息公之於眾。
事情源於此前《憤怒的小鳥》的遊戲開發商Rovio注意到該遊戲發生了「驚人高的退款率」。Rovio告訴Facebook並希望其進行調查。
Facebook出於促進「憤怒的小鳥」等遊戲成功考慮,開始調查導致發生如此多退款請求的原因。
公布文件顯示了Facebook當時的調查結果,記錄了Facebook員工之間關於平台內應用程序付費情況的討論,以及兒童是否可能在遊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花費了真錢。
Facebook員工Danny Stein在一份備忘錄寫道:「幾乎所有情況都是,父母知道他們的孩子在玩」憤怒的小鳥「,但他們認為孩子不會在沒有密碼或授權的情況下先購買任何東西。」
Stein還提到,「公司可以開發了一套避免兒童誤消費的機制,但很可能會導致總支付量減少」。
報導稱,在2008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間,Facebook從美國未成年人帳戶中賺取了3400多萬美元。
Facebook的風險分析師Tara Stewart也表示,遊戲中的貨幣通常「看起來不像是未成年人的真錢」。
雖然Facebook不是這些付費遊戲的開發商,但付款是通過其系統進行的,當時該系統沒有採取額外措施,例如要求父母在孩子花更多錢的情況下重新驗證信用卡的使用。
Facebook考慮過更改其系統,要求17歲以下(和90歲以上)試圖進行價值超過75美元交易的用戶必須輸入付款卡號的前六位,以證明他們擁有該信用卡,或者至少可以記住它。
雖然不能保證萬無一失,Stewart女士還是提出了這項措施 。她表示相信這會「遏制最不精明的未成年人的支出」。一位同事補充說:「應該讓孩子們不要使用其父母的信用卡。」
但Facebook沒有實施這個想法,而是通知遊戲開發商關注的重點是盈利。
Facebook稱其為「善意欺詐」(friendly fraud)。這個詞通常指的是父母發現孩子一直在遊戲中使用他們的信用卡購買功能或附加裝備的情況。
Facebook在知曉兒童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遊戲中花費的是真錢,也不知道父母的信用卡是與Facebook帳戶相關聯的前提下,依舊鼓勵開發商誘導兒童消費。
當發現問題的父母尋求退款時,Facebook一開始拒絕了退款請求。並向遊戲開發商表示,向有退款需求的用戶補償強力的遊戲虛擬道具比直接退款更好,因為虛擬道具沒有任何成本。
在討論中,員工們還談到了一個所謂的「鯨魚」(whale)不應該獲得退款。
「鯨魚」是行業術語,指的是應用內進行了大筆付費的用戶 。
討論中提到有一帳戶花費了6,545美元。該用戶也許只是個「13歲的孩子」。但一位員工表示「不會退款」。
在這一2016年的訴訟案件中,兩名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支付了大筆帳單,該父母將Facebook告上法庭。該案件以和解結束,Facebook向兩名孩子的家庭支付了5,000美元。
「他認為他正在玩的是虛擬的錢,」其中一個孩子的母親Glynnis Bohannon說。她的孩子12歲,在遊戲中最終花了610.40美元,之後Bohannon女士被她的信用卡公司警告,她才注意到這件事。
Glynnis Bohannon說,「孩子認為自己打得非常好,而且遊戲告訴他,如果他重新點擊一個按鈕,就可以重生,但他不明白,每次他點擊它,都會從我的信用卡上扣費。」
之後Facebook在一份聲明中稱,將「與家長和專家合作,為家庭使用Facebook和網路提供優化工具」。
「我們會定期審查自己的做法,並在2016年同意更新相關服務條款,為因未成年人在Facebook上購買產生的退款請求提供專門的解決通道。」
上周,法官命令Facebook提供其他相關材料。據報導,本周四,Facebook已執行該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