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原標題:揭秘網貸中介「黑科技」:其實是平台風控與中介勾結薅羊毛)
每經記者 潘婷 每經實習編輯 易啟江 盧九安
一些網貸中介號稱販賣網貸「黑科技」的信息差為擼口子的借款人成功下款,是否真的是通過研究各平台放款條件得來的?平台對此究竟是否知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多方咨詢後,了解到這些所謂的黑科技掌握者(他們自稱「網貸中介」,其實就是寄生在網貸灰色地帶的從業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做著助貸機構的業務,但是其約定的8%~15%的手續費無疑是非常高的,遠遠超過正規助貸機構的手續費。更有甚者,直接派人去放款方面試風控,或者可能與平台風控部勾結,違規給借款人放款。
金融實踐和規範經營之間的灰色地帶
「這種就是一些助貸機構吧,很多銀行尤其是城商行,都會跟這種(助貸機構)合作。」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網貸平台內部資深人員告訴記者。
「有一些打著‘網貸中介’名號的群體,研究各大小P2P平台的放貸標準,篩選出其中審核要求很低的平台,然後將平台推薦給借款人,從中收取高額的手續費,8~15個點手續費歸自己,利息歸平台,是否是行業的常態?」記者就此咨詢了網貸資深人士,該名十分熟悉網貸平台內部操作流程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之前也有人找他合作,不過是正規的返利管道,類似CPS,不是風控擼口子。
據該人士介紹,助貸業務是指助貸機構利用自身掌握的獲客、風控及貸後管理優勢,向資金方(包括網貸、小貸、銀行等)推薦借款人,並獲取相關服務費的業務,通過助貸機構可以縮短申請時間、提高通過率、快速獲取貸款。然而,那些打著「網貸中介」名頭的人群雖然看似在做助貸機構業務,但其實並不是正規「助貸機構」,而是專門薅網貸平台羊毛的一種存在。
上述網貸平台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這類群體跟助貸機構的主要差別就是:助貸機構靠放款方的傭金為主要收入,而這些寄生在網貸暗縫中的中介,多了一頭借款人的手續費。有借貸的需求,尤其是有次級的借款人,就會催生這種機構,「這是金融實踐和規範經營之間的一片灰色地帶」。
記者獲悉,有一些機構直接派人去放款方面試風控,也就是裝作借款人,按照平台的放款要求提供相關審核資料,之後去評估這家平台的放款條件是否嚴格,適合放款給哪些人士。
若誘惑足夠大風控高層也可能滲透
記者注意到,至於一些網貸中介宣傳給黑戶放款的,一般就是擼平台的口子,與平台風控內部有勾結。上述網貸平台資深人士告訴升妹,「這很考驗一個平台風控的內控水平」。
這種行為對於平台來講是沒有好處的,但是對個人有好處。該人士表示,此前與風控關於這個話題曾經有過討論,「如果幾個月賺幾十萬,這對於一些風控人員還是有點誘惑的」。嚴格來說,這屬於風控人員內部管理的問題了,跟風控體系和邏輯關係不大。
對於平台來講,是否給借款人放款,一般會過風控會,如果風控人員和外部勾結,給黑戶或者次級借款人放款,只是內部在資料初審的時候放水或者偽造一些資料什麼的蒙蔽管理層,如若真正能把風控的決策人都滲透了,那這個平台的問題就真挺大了。
不過,據上述人士了解,也存在被滲透挺高級別的網貸平台,那種大標,騙貸一單就是很大金額,「所以給的誘惑足夠大,高層也能滲透」。
「如果放款公司的內部風控人員與外部勾結,違規對借款人進行放貸,並且收取中間費用,可能幾個月就能掙幾十萬。放款公司想要追究風控人員的責任,難度大嗎?」升妹就此咨詢了律師。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志斌律師對升妹表示,這種情形下,公司工作人員涉嫌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網貸中介則涉嫌構成「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根據《刑法》第163條、164條的規定,受賄一方金額巨大的,可「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行賄一方「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前文網貸資深人士也對升妹表示,對於員工的這種行為,一般會開除,有些還會追究法律責任,因為這是騙貸。至於追繳,可能很難,即使平台走法律途徑,一般局外人也不容易知道,除非自爆家醜。
P2P爆雷現象主要看平台的風控邏輯
而近期頻繁出現的P2P爆雷現象是否與這類網貸中介有關?網貸之家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這種所謂的「網貸中介」就是通過QQ群、微信群等網路管道,發布各大P2P網貸平台的借款信息的助貸機構,這幾年發展速度也相對較快。其實助貸機構只是起到推薦的作用,只有借款人真正借款成功後,才可以拿到手續費;借款人能否借款成功,還是取決於平台的風控水平;但是由於助貸機構高額的手續費,再加上平台收取的利息費用,借款人的借款成本將大幅增加,確實容易引起借款人出現借新還舊、多頭借貸的情況,借款人的逾期風險也較高,但結合近期的爆雷平台的特點來看,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作用不大。
前文網貸資深人士表示,金融的本質就是風險定價,一方面助貸機構收取了較高的手續費,另一方面借款人還要承擔原有的利息。所以相對而言,借款人本身肯定就是更次級的借款人了,至於加劇平台出問題的可能性,倒不見得;主要還是看平台的風控邏輯,如果足夠小額、分散,這種就類似現金貸了;其實從業務邏輯上來講,風險沒有太大問題,所以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