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消費日報發表大篇幅原創報導,曝光了來電等共享充電寶品牌侵權蘋果。據專家介紹,這些未經過蘋果MFi認證的產品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消費者一旦使用這些盜版產品造成手機損壞,蘋果公司有權拒絕保修。該報導一經發布立刻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共享充電寶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剛需,有上千萬用戶使用過來電等侵權品牌的共享充電寶設備。來電的設備真的侵權蘋果公司嗎?自己的iPhone是否會被蘋果公司拒保?來電的蘋果設備以後還能不能繼續使用?這些都是來電用戶們的關注焦點。
使用來電充電寶為iPhone充電,或被蘋果公司拒保
很快,一盆冷水澆在了來電用戶們的頭上。來電公司在官方微博發布的聲明中親口確認,來電旗下產品全部沒有經過蘋果MFi認證,其侵權蘋果的事實已經板上釘釘。但這份聲明絲毫沒有做出整改的意思,反而決定「一錯到底」。該聲明稱,來電品牌雖然沒有進行蘋果MFi認證,但產品品質也有保障。不僅如此,來電公司聲稱來電共享充電寶使用的是電源線,而非數據線,所以不需要蘋果MFi認證。
但筆者查看蘋果公司相關資料時發現,蘋果公司早已經對MFi認證有過清晰的定義:所有需要連接到蘋果產品的第三方硬件設備,但不包括通過藍牙連接的設備或者手機殼等配件均需要取得MFi認證。來電有關電源線和數據線的解讀純屬狡辯。對此,專業為企業提供MFi認證的深圳市弘標認證檢測有限公司負責人董先生在接受消費日報採訪時表示,「只要用了蘋果Lightning插頭就需要進行認證,來電所謂‘不具有數據傳輸功能的充電線就不用認證’的說法並不成立。
「揣著明白當糊塗」,來電的行為已經將自己的忠實用戶置於風險之中。對於來電用戶,尤其是蘋果手機用戶來說,或許盡快退出押金才是最明智的選擇。但事情並非想像中這麼簡單,自2018年5月以來,陸續有來電用戶因押金無法退款在微博@來電官微尋求解決,但來電沒有給出滿意的解決方案,有用戶申請押金退出後四個月仍未收到押金款項。有憤怒的用戶還在新浪旗下的黑貓消費者服務平台進行了投訴,要求維權機構介入。
12月17日,北京商報的走訪調查又讓來電用戶們「雪上加霜」:記者發現來電共享充電寶在退還押金方面存貓膩。用戶繳納押金後卻自動轉為餘額,並實時扣取訂單費。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使用來電共享充電寶訂單結束後,來電將消費者的押金自動轉為餘額。如若消費者並未選擇退還餘額,且餘額不足100元時,消費者再想進行第二次租賃,需要再充值10元作為押金,方可繼續使用。而此時,餘額帳戶中的100元又轉為了押金。「說好是繳納押金,結果押金變成只能消費不能退出的餘額」,來電的套路引來很多用戶的強烈不滿。
共享經濟本該是一項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創新,到頭來竟讓用戶徒增煩惱。一些不懂自律自愛的共享經濟企業挪用用戶押金,最終讓行業口碑受到了負面影響,這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盜版蘋果配件有致死可能?絕非危言聳聽!
很多人有所疑問,蘋果公司為何要強制要求配件廠商通過MFi認證,這是不是某種意義上的「保護費」?事實並非如此。2010年,蘋果在舊金山聯邦法院對EForCorporation公司、Access、Rimimation、EngaySoad、CornyOnDigic和Box軟件公司提起訴訟,稱這些公司正在銷售未經授權的電子配件,侵犯了蘋果專利,如iPhone和iPad平板電腦的充電寶和充電線。蘋果公司在起訴中援引用戶評論說,其中一家公司的充電寶耗盡了他的iPod,而不是給電池充電。
事實上,任何理性的企業都不會去策劃「為iPod放電」的反人類產品,上述企業銷售的產品之所以存在這種問題,本質上還是缺乏技術能力,對蘋果設備一知半解。由此可見,蘋果推行MFi認證還是為了統一標準,保障用戶權益。至於那些為了謀取利益,繞過蘋果MFi認證的企業,無論怎樣狡辯也掩飾不了這個不良動機。
對於用戶來說,最大的風險還不僅僅是電量「越充越少」。2016年,蘋果起訴Mobile Star及50名被告在亞馬遜等網站出售仿冒的蘋果充電器、線纜及其他產品。當時蘋果表示,這類假貨存在安全隱患,因為它們有可能「過熱、著火,或是導致用戶觸電身亡」。蘋果在對mobile star的起訴書中稱:盜版的電源產品,對消費者安全構成直接威脅,因為與真正的蘋果產品不同,它們沒有經過行業標準的消費者安全測試,並且構造不良,部件劣質或缺失,設計缺陷,以及電氣絕緣不足。這些假冒品在正常使用時有可能過熱、著火,並給消費者帶來致命的電擊。當時,蘋果起訴的正是Mobile Star的充電線和充電插頭。這與來電公司現在的侵權事實幾乎一模一樣,但來電公司卻謊稱電源線不需要經過蘋果MFi認證。這種睜著眼睛說瞎話的行為,也是其毫無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現在的情況是,來電用戶落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押金存在退不出來的風險,產品又存在安全隱患。相信對於很多用戶來說,一百塊錢的押金不多不少,所以是否退還並不是重點。但是對於這些吃了押金虧的用戶來說,可能短時間內會對互聯網創新模式失去興趣,不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早期共享經濟企業瘋狂燒錢培養起來的用戶習慣,卻被個中不良企業毀於一旦,真是成也用戶,敗也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