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不是比軟件賺錢嗎?收了紅帽的IBM為何要卷「雲」重來?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國IDC圈訊 最近,據彭博社報導,IBM股價周三上漲最多10%,創下自10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硬件不是比軟件賺錢嗎?收瞭紅帽的IBM為何要卷“雲”重來?

IBM在22日發布了該公司2018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IBM第四季度營收為217.6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25.43億美元下滑3%;淨利潤為19.51億美元,上年同期淨虧損10.54億美元。

硬件不是比軟件賺錢嗎?收瞭紅帽的IBM為何要卷“雲”重來?

IBM董事長、總裁及CEO羅睿蘭(Ginni Rometty)表示:「2018年我們恢復了全年收入增長,反映了客戶對我們混合雲、AI、分析和安全領域的服務和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長。全球主要客戶,如法國巴黎銀行正在轉向IBM Cloud和我們的行業專業知識,以改變他們的業務並推動創新。」

羅睿蘭從2012年擔任IBM CEO,近幾年力促IBM轉型,進入到雲、軟件和服務等這些快速增長領域,但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進入雲計算時代後,由於沒有第一時間抓住公有雲機會,百年IT巨頭IBM一度處境被動。尤其是自2012年以來,IBM曾創下連續23個季度營收下滑的記錄,直到2017年第四季度其營收終於止跌,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IBM營收均做到增長,但第三季度又恢復下跌。

此次股價的上漲,是否是IBM在收購紅帽後獲得的第一次紅利?IBM在雲計算市場,或能卷土重來?

收購紅帽能否扭轉IBM局勢

對於IBM來說,2018年最大的新聞仍是是該公司宣布以340億美元收購紅帽公司(Red Hat)。該公司希望紅帽能夠幫助它提高在雲計算行業的市場份額。

BM董事會主席和CEO Ginni強調這次收購要達成的總體目標——世界第一混合雲提供商。

這個表述,有兩個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市場語言含義。正如所有人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拉瑪峰,卻很少人知道第二高峰是喬戈里峰和第三高峰是幹城章嘉峰。對於任何玩家而言,掌握客戶心智、保持市場存在感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在某一領域擁有領先者市場地位和明確的辨識度,即使這個市場地位之前需要加上一個或者兩個定語,也是奏效的。

所以亞馬遜可以說自己是全球最大的公有雲基礎平台,微軟可以講自己是從IaaS+PaaS+SaaS覆蓋最完整的雲服務平台。IBM在雲計算領域屬於後來者,盡管它通過收購Softlayer保持了公有雲領域的存在感,但是和領先者的差距是明顯的。但現在,IBM在雲計算終於迎來了一個響亮的口號:NO.1的混合雲提供平台。這對IBM來說,是一個重要勝利,對紅帽也同樣如此。

第二個含義則是真實的市場需求含義。混合雲的市場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革命者,都是理想者。公有雲的革命者,希望這個市場的計算需求是純粹的,希望客戶將自己的基礎設施都放在自己的純雲平台上。讓計算真的像水和電一樣流到千家萬戶。

但有些人對這筆交易仍持批評態度。首先,IBM出價過高。其次,Red Hat可能不會為IBM的雲業務增加多少價值。這是因為紅帽自身業務中只有不到50%來自雲計算。在宣布這筆交易時,羅睿蘭說:

「紅帽的收購改變了遊戲規則。它改變了雲市場的一切。如今,大多數公司只有20%的雲計算用戶,他們租用計算能力來降低成本。而接下來的80%將關於釋放真正的商業價值和推動增長。這是雲的下一章。它需要將業務應用程序轉移到混合雲,提取更多數據,並優化業務的各個部分,從供應鏈到銷售。」

2019年,投資者將繼續密切關注IBM與紅帽的交易進展。紅帽目前的股價價格為175美元,低於IBM收購時190美元的價格,投資者預計該交易將有10%無法做到。

過去的案例表明,像IBM這樣有錢的公司在進行大規模收購時也會犯錯誤。這些「困境」收購的例子包括通用電氣(GE)收購貝克休斯(Baker Hughes)、西爾斯(Sears)收購凱馬特(K-Mart)、惠普收購Autonomy、微軟收購諾基亞、惠普收購康柏(Compaq)、美國在線(AOL)收購時代華納(Time Warner)、以及雅虎收購Tumblr等等。

下圖顯示了收購公司在交易宣布後的股票表現:

硬件不是比軟件賺錢嗎?收瞭紅帽的IBM為何要卷“雲”重來?

硬件雲被唱衰

科技行業分析師本-湯普森(Ben Thompson)表示:「收購紅帽的交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IBM承認,公有雲方面的努力實際上已經失敗。」

前段時間,IDC公布2018年上半年全球雲計算數據報告,IBM迎來了最「尷尬」的一刻:在過去5年中,它不斷地被互聯網公司超越,如今已經跌出了全球前三名之外。

硬件不是比軟件賺錢嗎?收瞭紅帽的IBM為何要卷“雲”重來?

對於這一現象,網友們又坐不住了,紛紛出來評論起來:

硬件不是比軟件賺錢嗎?收瞭紅帽的IBM為何要卷“雲”重來?

硬件不是比軟件賺錢嗎?收瞭紅帽的IBM為何要卷“雲”重來?

事這次IBM直接跌出了前三之外,作為曾經IT界的「學霸」來說,這個結果有點難以接受。

IBM並不是第一家在公有雲市場折戟的硬件公司。在IBM此前,諸多老牌硬件設備廠商,比如思科、惠普、富士通等都曾在公有雲市場躍躍欲試,但是最終都因為技術、服務和經營等多方面沒有競爭力,而黯然退出。惠普在2010年前後進入公有雲市場,然而5年後就退出了;思科則是在2014年11月啟動公有雲InterCloud服務,但投資了十多億美元,還是在2017年3月關閉服務。

IBM是硬件廠商的一面旗幟,硬件廠商的未來在哪里,該如何轉型?整個硬件廠商行業都在看著IBM的一舉一動。現在恐怕它給出的是所有硬件商不願意看到的結局——一代硬件商的衰敗。

硬件廠商做公有雲集體淪陷,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它們沒有搞清楚雲計算的本質。雲計算的本質其實不是「計算」,而是服務。硬件廠商的骨子里更擅長做硬件,賣設備,它們在「服務」上缺失太多。

硬件不是比軟件賺錢嗎?收瞭紅帽的IBM為何要卷“雲”重來?

有人指出,背後的Openstack技術可能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廣大硬件廠商因為沒有雲計算自主研發技術,基本都選了開源Openstack技術,包括大家熟悉的華為雲。

但公有雲市場本質是「服務」,但Openstack卻只是一個架構,不穩定、協調性差……早就已經不適用於公有雲市場了。

選擇用OpenStack的硬件公司基本都涼涼了。

今天只有IBM一家苦苦支撐。從它日益放緩的增速能看到,也是頹勢已定,無力回天。

而如今IBM選擇收購紅帽,或者是想憑借它卷「雲」重來,也未可知。

征稿啦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